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lì]
汉语文字
展开7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立(拼音:lì)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8]。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人站在地面上。“立”本义即站立,引申泛指竖立,又引申指抽象的建立、设立,还引申表示生存、存在。“立”也用作副词,表示时间很短,相当于“立即”“立刻”。[17]
“立”是汉字部首之一,序号116。以“立”为意符的字大都与站立、直立有关,如、端、竖。[18]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笔
UUUU[2]
仓    颉
YT[2]
郑    码
SU[2]
笔    顺
点、横、点、撇、横
字    级
一级(编号:0302)[8]
平水韵
入声·十四缉[3]
异    体
𡗓
总笔画
5+0
注音字母
ㄌㄧˋ
统一码
7ACB[2]
四角码
0010₈
造字法
指事字
字形结构
独体结构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甲骨文“立”字作图1,像一个人(“大”)站在地上,下面一横是指事符号,意为地面。本义就是人站在地上。从站立者所立的位置来看,立在那里,就是一种存在。其实,“位置”的“”,本来就船鸦担击是由这个“立”构成的。古书里,这两个全市匪字可以通用。
篆文“立”字基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形体进行了狱朽笔画的规整,将站着的“人(大)”表示两腿的两斜画分开平行书写作图5。将上一曲画写成一横,两竖画缩探故键短成两点,便是隶书的“立”(图叠脚定6、7)。[1][16]
“立”即“站立”的意思。当然,不限于人体的“站立”才称为“立”,物蒸愚体的竖立都可以叫“立”,如“立竿见影”等。生活中又不限于具体的物体的“站立”才称为“立”,抽象的“树舟享立”也用这个“立”,如“立志”“立功”“立异”“立意”“立言”等。由此就有了“确立”的说法,如“立法”“立约”等。
一个人或者一个物体树立在那里,就形成了一定的姿势,可以保持一定的时间,并且占有一定胶棕员的位置,于是就有了“独立”的说法;“独立”显示特立独行,故立又喻指成立、成熟、建树。于是就有了孔子所说的那句话:“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里的“立”含有有所成就的意思。而“势不两立”的“立”是由本义引申表示存在的意思。另外,古代表示时间的词语,往往借用标志空间的词。从“立”的处所位置,又发展出来时间上的“立刻”,如“立即”“立等”。[16-17]

详细解释

播报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动词
stand
礼记·曲礼上》:“立必正方,不倾听。”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立正;肃立;站立;鹤立鸡群
使竖立;使物件的上端向上
erect;
set upright
《尚书·牧誓》:“比尔干,立尔矛。”
《汉书·陈汤传》:“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织。”
《水浒传》第三一回:“又将两扇门立在墙边。”
立碑;倒(dào)立;立竿见影;横眉立目
做出;成立
set up;
draw up;
establish;
found
《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
《红楼梦》第五五回:“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
立项;设立;立法;立约;安家立业
建树;成就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所试纔一郡,而所立如此。”
立功;立志;立德;树立
存在;生存
《易·恒卦》:“君子以立易方。”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却,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
汉·刘向《说苑·立节》:“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
立身;独立;安身立命誓不两立
帝王或诸侯即位
be enthroned;
ascend the throne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桓公立,乃老。”
《史记·孟尝君列传》:“齐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
立君;立朝
确定;决定
define;
decide;
determine
汉·无名氏《孔雀东南飞》:“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后汉书·郎顗传》:“恭陵火灾,主名未立。”
立嗣;立储;立计;立报
通“粒”。以谷米为食。
take food
《诗经·周颂·思文》:“立我民。”郑玄笺:“立,当作粒……昔尧遭洪水,黎民阻饥,后稷播殖百谷,烝民乃粒。”
成熟
《后汉书·张奋传》:“今复久旱,秋稼未立。”
名词
特指三十岁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齿在踰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南行。”
唐·刘知几《史通·自叙》:“及年以过立,言悟日多。”
姓氏用字,参看“立姓
副词
情况马上发生,相当于“立即”
immediately
荀子·荣辱》:“室家立残,亲戚不免乎刑戮。”
《后汉书·霍谞传》:“和气立应,天下幸甚。”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大仇已报,立死无恨。”
立候回音;当机立断
动词
通“泣"。哭泣
cry;weep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十八》:“及晏子卒,公出屏而立。”
wèi
名词
通“位”。爵次;位次
precedence
《论语·卫灵公》:“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俞樾平议:“立,当读为位。”
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道法》:“天地有恒常,万民有恒事,贵贱有恒立。”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5]《汉语大字典》[4]

古籍解释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十【立部力入切(lì)
住也。从大立一之上。凡立之属皆从立。
〖注释〗徐铉等注:大,人也。一,地也。会意。[10]

说文解字注

“侸也”注:侸,各本作“住”,今正。人部曰:“侸者,立也。”與此爲互訓。淺人易爲住字,亦許書之所無。
“从亣(大),在一之上”注:在,各本作“立”,今正。鉉曰:“大,人也。一,地也。會意。”力入切,七部。[9]

广韵

力入切,入緝來 ‖ 立聲緝1部(lì)
立,行立。又住也,成也。又漢複姓,魯有賢人立如子。力入切。九。[15]

康熙字典

【午集下】【立部】 立
(lì)《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並力入切,音力。《説文》:立,住也。《釋名》: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駐其所也。《廣韻》:立,行立。《禮·曲禮》:立必正方。
又成也。《禮·冠義》:而後禮義立。
又堅也。《易·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論語》:三十而立。
又樹立也。《易·説卦傳》: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左傳·襄二十四年》:穆叔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又置也,建也。《書·牧誓》:立爾矛。《周禮·天官》:建其牧,立其監。《左傳·桓二年》:師服曰:天子建國,諸侯立家。
又存立也。《論語》:己欲立而立人。
又速意也。《史記·平原君傳》: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又直起也。《前漢·五行志》:上林苑中,大柳樹斷仆地,一朝起立。
又杜甫《朝獻太清宫賦》:四海之水皆立。張翥詩:蝃蝀下飲湖水立。
又趙孟頫詩:驥聞秋風雙耳立。
又赤立。《宋史·喬行簡傳》:百姓多垂罄之寶,州縣多赤立之帑。
又闕立。張衡《週天大象賦》:闕立擬乎兩觀,水府司乎百川。
又《立政》,《尚書》篇名,周公作。
又車名。《後漢·輿服志》有立車。
又與粒通。《詩·周頌》立我烝民。箋:立,當作粒。
又姓。漢有賢人立如子,唐有長興令立述。
(wèi)又于貴切。同位。石經《春秋》公即位,作公即立。《周禮·春官》:小宗伯掌神位。註:故書位作立。鄭司農云:古者立、位同字。[11]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2]

书写提示

立字书写笔顺
“亠”居上居中。第三、四笔点、撇分列竖中线两侧,点从横中线起笔,撇从横中线上侧起笔。末笔长横居下居中,两端超出上部。[14]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入声
二十六缉
开口呼
次浊
力入切
ljep
集韵
入声
二十六缉
开口呼
次浊
力入切
liep
礼部韵略
入声
力入切
增韵
入声
力入切
中原音韵
入声作去声
齐微
齐齿呼
次浊
li
中州音韵
入声作去声
齐微
郎帝切
洪武正韵
入声
八缉
次浊
力入切
liəp
分韵撮要
阳入
第十七金锦禁急
(参考资料:汉典[6][12]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ɡl
i̯əp
先秦
王力系统
l
ǐəp
先秦
董同龢系统
l
jəp
先秦
周法高系统
l
iəp
先秦
李方桂系统
gl
jəp
西汉
东汉
jəp
jəp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p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齐
jəp
南北朝
齐梁陈北周隋
jəp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l
i̯əp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l
ǐěp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统
l
jep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统
l
iɪp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统
l
jəp
隋唐
拟音/陈新雄系统
l
ǐəp
(参考资料:汉典[6-7]

方音集汇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备注
官话(北京官话)
北京
li
51
去声
官话(冀鲁官话)
济南
li
21
去声
官话(中原官话)
西安
li
21
阴平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ni
213
阳平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ni
21
阳平
官话(江淮官话)
合肥
liəʔ
4
入声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lieʔ
4
入声
晋语
太原
lieʔ
2
阴入
吴语
苏州
liɪʔ
23
阳入
吴语
温州
li
212
阳入
文读
吴语
温州
lei
212
阳入
白读
湘语
长沙
li
24
入声
湘语
双峰
li
45
阴去
赣语
南昌
lit
5
阴入
客家话
梅县
lip
5
阳入
粤语
广州
lɐp
2
阳入
未注明异读原因
粤语
广州
lap
2
阳入
粤语
阳江
lɐp
54
上阳入
闽语(闽南语)
厦门
lip
5
阳入
文读
闽语(闽南语)
厦门
liap
5
阳入
白读
闽语(闽南语)
潮州
lip
4
阳入
闽语(闽东语)
福州
liʔ
4
阳入
闽语(闽北语)
建瓯
li
42
阳入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13]、汉典[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