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代戴察诗作
收藏
0
0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是唐代诗人戴察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寒露时节的一个月明之夜,梧桐树叶上的露水引起了诗人浓烈的兴趣,并由此发出美好事物都是稍纵即逝的深沉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秋景的依依不舍。全诗对露水生成、形态、变化、环境和消失的描写十分细腻,形象生动,把露水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名称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作    者
戴察
创作年代
唐代
出    处
全唐诗
作品体裁
五言排律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1]

注释译文

播报
编辑

词句注释

梧桐:木名,落叶乔木。古代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孔颖达疏:“梧桐可以朽体热为琴瑟。”
⑵萧疏:稀疏,稀少。
⑶团:悼寒判圆。这里指凝聚,凝结。南朝宋鲍照《伤逝赋》:“露团秋槿市签拳,风卷寒萝。”
滴沥:水珠下滴。
⑸荧煌踏殃:光明貌。素彩:亦作“素采”,白全舟户色的光彩。南朝梁沈约《谢敕赐缉葛启》:“素采冰华,絺文霜洁。”这两句咏月色下梧桐叶上的露珠。
夜阑:夜残,夜将尽时。阑,晚,迟。南朝宋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阑,犹晚也。”
⑺晞(xī):干,干燥。《诗经·秦风·蒹葭》:“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毛传:“晞,干也。”一说破晓。[2-4]

白话译文

皎洁的月光照在稀稀落落的梧桐叶上,树叶上和章凝结着晶莹剔透的露珠。
露珠里透出闪亮的光芒,明亮的光线装扮了这朴素的寒夜。
秋风摇动树叶,叶戒姜匪腿片就像摇摇欲坠的白玉一样让人揪心,又担心枝干的晃动会让露珠消失不见。
天气冷起来,才怀疑是不是秋天即将结束。四周安静下来,才发现已是夜深人静。
月光在空气中流淌,被露水润湿的东西都能很容易被看见。
就这样不知厌倦地多看看外面讲求芝的景色吧,天亮后这些美好的事物就难以再聚到一起了。[4-5]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文苑英华》卷一百八十七将此诗列入“省试”类,可知这是唐代的一首试律诗,押题中“寒”字韵,具体作年不详。[6]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文学赏析

此诗是一首命题写景之作。首联从正面直接破题。一破“梧桐叶上”,一破“月夜见寒露”。“初团”二字暗指此时入夜不久,同时总起全诗。第二联紧承首联,描写月光照射在下滴的寒露上所折射出的光辉。一个“满”字不仅形容出露珠的晶莹剔透,而且将其将坠未坠之态表露无遗。第三联采用比喻手法,对风摇枝动,露珠滴落作了动态描摹。第四联从视觉转入感觉与听觉,转而点明时间,入夜已深。第五联转开去,作全景式的描述。尾联作者发出美好的事物都是稍纵即逝的深沉感慨,令人深思。“将晞”二字,暗示此时夜已将尽,黎明在即,同时与首联“初团”二字相呼应。
在这首诗里,梧桐树叶上的露珠泛着秋夜满月的光芒,虽未直接描写天高气爽、深夜寂静的环境,却在字字句句中流露出来,从中不难领略诗人久坐赏景,兴尽而归的情状。从整首诗看,诗人心中似乎隐隐有一种“喜露、惜露”的情绪。戴察吟咏寒露的诗,像是映衬了他贫寒的生活。全诗按照时间的顺序将白露从形成到消失的全过程展现在读者眼前,有起有结,结构严谨,堪称佳作。[4][6-7]

名家点评

清代徐曰琏《唐人五言长律清丽集》:(二联)承“月露”写一联。(三联)兜转“桐叶”,总赋全题。(七句)月露。(八句)桐叶。(五联)露是主中主,故此联赋“露”。(十一句)“见”字意。
清代谈苑《唐诗试体分韵》:首破“梧桐”,次破“月露”。第三句写“寒露”,带“月夜”;第四句写“月夜”,带“寒露”。五六正写“桐叶上之寒露”。七八正写寒露之月夜。九十虚衍。结用翻笔,恰是本题去路,亦寓规讽主司公明之旨。
清代臧岳《应试唐诗类释》:首二句破明全题,三句承“露”,四句承“月”,五六写“露”,绾定“桐叶”。七八写“寒”,切合“夜”字。九十写明“见露”,而前四句“愁”字、“惜”字、“疑”字、“觉”字,亦无非见意,逐字剔写,一一清醒。末二句又从“见”字生“将晞”一层,确是后路,言外亦有规讽之意。[6]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戴察(767—?),字彦衷,苏州(今属江苏)人。曾于贞元初获乡荐,因家贫未赴。四年(788)因不胜赋税投诉于刺史韦应物。《全唐诗》存诗一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