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宜兴市

江苏省无锡市代管县级市
收藏
0
0
同义词宜兴(江苏省无锡市代管县级市)一般指宜兴市
宜兴市,江苏省县级市,由无锡市代管[4],地处江苏省西南部、沪宁杭三角中心,东面太湖水面与苏州太湖水面相连,东南临浙江省长兴县,西南临安徽省广德市,西接溧阳市,西北毗邻常州市金坛区,北与常州市武进区相傍,总面积1996.6平方千米。地势南高北低,西南部为低山丘陵,东部为太湖渎区,北部、西部分别为平原区和低洼圩区[4],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截至2023年8月,宜兴市辖5个街道、13个镇,[43]市人民政府驻宜城街道陶都路8号。[5]截至2022年末,宜兴市常住人口128.8万人。[49]
宜兴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8],周代,称荆邑,春秋时,属吴,荆邑相传因荆溪绵亘东西而得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荆邑为阳羡县。据史书记载,荆溪之阴多山,其阳衍沃,“衍”与“羡”音近义通,故名之为阳羡。西晋永兴元年(304年),阳羡县改为义兴郡。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避宋太宗赵光义的名讳,取“义者宜也”之义,将义兴改为宜兴,属常州。[52]1983年,宜兴县隶属无锡市;1988年1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宜兴县,设立县级宜兴市。[3]宜兴市是长三角城市群国际生态旅游城市,宁杭生态经济带新兴中心城市,苏浙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南翼引擎。[1]
2023年,宜兴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7.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2年增长6.2%。[66]
中文名
宜兴市
外文名
Yixing
行政区划代码
320282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所属地区
江苏省无锡市
地理位置
江苏省南部,太湖西岸,苏浙皖三省交界
面    积
1996.6 km²
下辖地区
5个街道、13个镇
政府驻地
宜城街道陶都路8号[5]
电话区号
0510
邮政编码
2142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128.80 万[49](2022年末常住人口)
机    场
无锡丁蜀机场[54]
车牌代码
苏B
地区生产总值
2337.53 亿元[49][66](2023年)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宜兴促乘放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少盼懂煮。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改荆邑为嚷习阳羡县。[3]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阳羡县改称为阳羡侯国。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复称阳羡县。
西晋太安二年至永嘉四年(303年—310年),朝廷为表彰周玘(周处长子)三兴义兵平乱之功,设置义兴郡,属扬州。[3]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又增拔放剃臵绥安县归义兴郡管辖。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称义兴县,属祖格常州。[3]
唐武德二年(619年),义兴县被分臵为阳羡、临津二县,并在此臵鹅州,县城改为州府。武德七年(624年),鹅州又改称南兴州。武德八年(625年),撤州复称义兴县。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避连蒸赵光义讳,改为宜兴县,属常州。[3]
元代,宜兴县几度改设州府。
明洪希院辣武二年(1369年),复改宜兴放充全县。
清雍正三年(1725年),分为宜兴、荆溪两县。[3]
民国元年(1912年),荆溪县撤销,并入宜兴县。[3]
1949年4月,宜兴县属华东军政委员会苏南行政公署政区。1949年6月,宜兴县属常州专区。1953年1月,宜兴县属苏州专区。1956年2月,宜兴县属镇江专区。1967年3月,镇江专区改称镇江地区,宜兴县属镇江地区。1983年3月,隶属无锡市。1988年1月,撤销宜兴县,设宜兴市(县级市)。[3]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宜兴城区
截至2023年8月,宜兴市辖5个街道、13个镇,103个社区、206个村;市人民政府驻宜城街道陶都路8号。[5]
宜兴市行政区划简表
街道(镇)
下辖社区、村
湖㳇社区、茶圣社区、竹海村伏西村邵东村东兴村大东村银湖村张阳村
(表中内容更新时间截至2023年6月底,参考资料:[43]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宜兴市地处江苏省西南端、沪宁杭三角中心,东面太湖水面与苏州太湖水面相连,东南临浙江省长兴县,西南界安徽省广德市,西接溧阳市,西北毗连常州市金坛区,北与常州市武进区相傍。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1°07′—31°37′,东经119°31′—120°03′之间。全市总面积1996.6平方千米。[4]
宜兴市

地形地貌

宜兴市地势南高北低,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全市最高峰为黄塔顶,海拔611.5米;东部为太湖渎区,北部和西部分别为平原区和低洼圩区。[4]

气候

宜兴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偏高,降水正常,日照正常。年平均气温17.1℃,较常年偏高0.8℃,年极端最高气温37.6℃,年极端最低气温-11.2℃,35℃以上高温日数13天,较常年偏少4天;全年雨日146天,较常年偏多10天,年总降水量为1553.9毫米,较常年偏多162.6毫米,全年出现暴雨5次,日最大降水量107.2毫米;年日照时数1898小时,较常年偏多96.6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3%。[8]

水文

宜兴市境内河流密布、纵横交叉,灌溉、运输方便。有河道215条,总长1058千米,总面积19.49万亩。其中主干河14条,5千米以上的68条。荡20多个,水域面积532.6平方千米。[36]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宜兴市自然资源
资源类别
概述
水资源
宜兴市有水库20座,总库容1.26亿立方米。天然水质较好,矿化度为100—200毫克/升,属很低矿化度水;总矿化度小于1.5毫克当量/升,属很软水;酸碱度值为6.5-7,属中性水。
宜兴西氿站最高水位4.55米,出现在7月28日;最低2.82米,出现在1月8日;年水位落差1.73米。太湖大浦口站最高水位4.16米,出现在8月3日;最低2.67米,出现在1月7日;年水位落差1.49米。宜兴城6条河年径流量26.21亿立方米,7月29日年最大下泄流量532立方米/秒。全年蒸发量779.3毫米。[8]
土地资源
宜兴市可开发利用土地较多,丘陵山区面积约681平方千米,水域面积约532平方千米,平原陆地面积约783平方千米。[2]
动物资源
宜兴市有野鸭、黄雀、黄鹂等上百种野生鸟类,野猪、刺猬、松鼠等多种野生哺乳动物,银鱼、鲫鱼、草鱼、蚌、蟹等几十种水产。[6]
矿产资源
截至2020年底,宜兴市共发现矿产28种,能源矿产有煤和地热,金属矿产有铁,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有水泥用灰岩、陶瓷土、耐火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饰面用大理岩等,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0种,上表矿区33处。[46]

人口

播报
编辑
宜兴市掠影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宜兴市常住人口为128.57万人。[23]
2022年末,宜兴市户籍总人口106.59万人,比2021年下降0.5%。年末总户数37.56万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84人。全年出生人口4258人,出生率3.99‰;死亡人口9587人,死亡率8.97‰;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4.9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8.8万人,比2021年增长0.1%,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9.62万人,比2021年增长0.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9.58%。[49]

政治

播报
编辑
现任宜兴市主要领导
中共宜兴市委书记
封晓春[44]
宜兴市人民政府市长
胡小坚[42]
宜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许伟英[55]
宜兴市政协主席
周中平[56]
(领导信息截至2023年7月)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合

2022年,宜兴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6.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1年增长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1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1176.9亿元,增长4%;第三产业增加值1003.72亿元,增长2.3%。[49]
2022年,宜兴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1.72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比2021年增长0.5%。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8.88亿元,比2021年增长0.3%。[49]
2022年,宜兴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4.69亿元,比2021年增长10.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2亿元,比2021年下降72.1%;第二产业投资296.42亿元,比2021年增长9.5%;第三产业投资308.07亿元,比2021年增长12.4%。[49]
2022年,宜兴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4万元,比2021年增长4.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2万元,比2021年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万元,比2021年增长5.9%。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2万元,比2021年增长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5万元,增长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2万元,增长6.6%。[49]  
2023年,宜兴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37.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17万元。[66]

第一产业

2022年,宜兴市粮食总产量35.73万吨,比2021年增长0.6%。其中,夏粮总产量11.76万吨,比2021年增长1.7%;秋粮总产量23.97万吨,比2021年增长0.1%。油料总产量4516吨,比2021年下降5.3%,其中油菜籽总产量3943吨,比2021年下降4.8%。茶叶总产量3871吨,比2021年增长1.2%;水果总产量3.22万吨,比2021年增长8.5%;干果总产量1590吨,比2021年下降27.1%。[49] 
2022年,宜兴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19.81万亩,比2021年增加0.39万亩,增长0.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09万亩,比2021年增加0.54万亩,增长0.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0.63万亩,比2021年增加0.04万亩,增长0.1%。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2.72万亩,比2021年减少0.15万亩,下降5.3%。[49] 
2022年,宜兴市猪肉产量2044吨,比2021年下降2%;禽肉产量1969吨,比2021年下降21.5%。猪年末存栏数3.77万头,比2021年下降40%。肉猪出栏数2.60万头,比2021年下降2%。全年水产品产量7.14万吨,与2021年持平。[49]
2023年,宜兴市全年粮食总产量35.99万吨,比上年增长0.7%。其中,夏粮总产量11.84万吨,比上年增长0.7%;秋粮总产量24.14万吨,比上年增长0.7%。油料总产量5202吨,比上年增长15.2%,其中油菜籽总产量4668吨,比上年增长18.4%。茶叶总产量3940吨,比上年增长1.8%;水果总产量33341吨,比上年增长3.4%;干果总产量1596吨,比上年增长0.4%。
2023年,宜兴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20.65万亩,比上年增加0.84万亩,增长0.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24万亩,比上年增加0.15万亩,增长0.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1.34万亩,比上年增加0.71万亩,增长2.3%。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3.21万亩,比上年增加0.49万亩,增长18.0%。
2023年,宜兴市猪肉产量4960吨,比上年增长142.7%;禽肉产量1862吨,比上年下降5.4%。猪年末存栏数6.08万头,比上年增长61.5%。肉猪出栏数6.46万头,比上年增长148.9%。全年水产品产量72221吨,比上年增长1.1%。[66]

第二产业

2022年,宜兴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866.9亿元,比2021年增长9.1%。全市141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004.76亿元,比2021年增长12.4%;完成营业收入4522.55亿元,比2021年增长1.9%;实现利润总额194.58亿元,比2021年增长11.3%;实现增加值922.01亿元,可比价增长5.7%。全市规上工业六大重点行业实现产值4106.15亿元,比2021年增长13.0%,占规上工业比重82%。全市工业总产值前100强企业完成产值3543.88亿元,比2021年增长21.3%。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536家,比2021年增加9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73家,比2021年增加5家;超100亿元企业12家,比2021年增加3家。[49]
2022年,宜兴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443.11万吨标准煤,比2021年下降10%;万元产值能耗0.089吨标准煤/万元,比2021年下降19.9%。五大高耗能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综合能耗379.65万吨标准煤,比2021年下降11.3%,占全市规上工业总能耗的85.7%。[49] 
2022年,宜兴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83.68亿元,可比价增长4.3%;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91.86亿元,比2021年增长7.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99.62万平方米,比2021年下降12.9%。[49]
2023年,宜兴市全市149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349.60亿元,比上年增长5.4%;完成营业收入4862.75亿元,比上年增长5.3%;实现增加值982.64亿元,可比价增长7.8%。全市规上工业六大重点行业实现产值4375.27亿元,比上年增长6.9%,占规上工业比重81.8%。全市工业总产值前100强企业完成产值382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548家,比上年增加12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78家,比上年增加5家;超100亿元企业11家,比上年减少1家。
2023年,宜兴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468.3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4%;万元产值能耗0.088吨标准煤/万元,与上年持平。五大高耗能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综合能耗398.4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1%,占全市规上工业总能耗的85.1%。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1.84亿元,可比价增长11.6%;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24.27亿元,比上年增长8.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89.1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8%。全市共获评“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7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3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项,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13项。[66]

第三产业

2022年,宜兴市完成房地产业增加值133.6亿元,可比价下降10.6%;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4.17亿元,比2021年下降3.8%。房屋施工面积857.6万平方米,比2021年下降5%;房屋竣工面积158.65万平方米,比2021年增长1.8%。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53.95万平方米,比2021年下降26.1%;商品房销售额185.6亿元,比2021年下降39.3%。[49]
2022年,宜兴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1.94亿元,比上年下降6.2%,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26.49亿元,比上年下降5.8%。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5.3%,粮油、食品类下降5.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8%,日用品类增长28.5%,中西药品类增长19.7%,化妆品类下降6.9%,金银珠宝类下降17.2%,家具类下降20.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7.9%。[49]
2022年,宜兴市新增外资项目43个,其中新设项目28个,增资项目15个。累计增加协议注册外资3.54亿美元,比2021年下降58.8%。全年实际使用外资累计确认2亿美元,比2021年下降58.1%。全年新设外资高技术产业项目10个,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63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的81.6%。[49]
2022年,宜兴市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82.25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21.2%。其中出口总额完成46.86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1.4%;进口总额35.39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63.2%。[49]
2022年,宜兴市完成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10.7亿美元,同比增长2.2%,完成在岸外包执行额6.1亿美元,同比增长5%。[49]
2022年,宜兴市对外直接投资总额1.24亿美元,累计境外投资备案项目15只,中方协议投资额2.3亿美元。[49]
2022年,宜兴市邮政业务总收入3.66亿元,比2021年增长7.8%;电信业务总收入20.73亿元,比2021年增长9.5%。互联网用户111.11万户,比2021年增长2.9%。固定普通话机用户23.95万户,比2021年减少1.25万户,下降5%。移动电话173.92万部,比2021年增加9.62万部,增长5.9%。公用电话0.13万只,比2021年减少0.12万只,下降48%。[49]
2022年,宜兴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329.43万人次,比2021年下降12.5%;接待海外游客2人次,比2021年下降100%。[49]
2022年末,宜兴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3565.35亿元,比2021年增长23.2%;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2624.16亿元,比2021年增长19.3%。存款中,住户存款余额1827.26亿元,比2021年增长19.5%;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384.32亿元,比2021年增长30.7%。贷款中,住户贷款余额617.44亿元,比2021年增长8.7%;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2006.5亿元,比2021年增长23.6%。[49]  
2022年,宜兴市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1.12亿元,比2021年增长3.8%。其中财产险收入16.84亿元,比2021年增长11.6%;人寿险收入44.43亿元,比2021年增长1.1%。保险赔款支出20.28亿元,比2021年增长12%。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10.92亿元,比2021年增长12.7%;人寿保险赔款支出2.54亿元,比2021年下降1.4%。[49]
2022年,宜兴市新增上市企业1家,累计33家。[49]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宜兴市交通运输
交通方式
概述
公路
2022年末,宜兴市公路通车里程2990千米,比2021年增长1.6%。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2182万人次,比2021年下降39.7%;公路客运周转量22423万人千米,比2021年下降56.2%。[49]
铁路
宜兴站(Yixing Railway Station)位于宜兴市,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二等站,是宁杭高速铁路的中间站。
航运
2022年末,宜兴市内河航道里程610千米,比2021年增长0.8%。[49]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教育事业

江苏省宜兴中学
2022年末,宜兴市共有普通高中9所,全年招生5236人,在校学生15258人;普通初中35所,全年招生10532人,在校学生29964人;小学61所,全年招生12360人,在校学生74574人;幼儿园110所,全年入园幼儿8973人,在园幼儿31261人。中等技术学校2所,全年招生2596人,在校学生718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年招生20人,在校学生199人。[49]
2023年,宜兴市全市共有普通高中9所,全年招生5424人,在校学生15486人;普通初中37所,全年招生10913人,在校学生31436人;小学62所,全年招生12480人,在校学生76333人;幼儿园109所,全年入园幼儿7864人,在园幼儿28082人。中等技术学校2所,全年招生2137人,在校学生707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年招生30人,在校学生206人。[66]

科学技术

宜兴团氿边
2022年末,宜兴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32万人,比2021年增加0.53万人,增长3.8%。其中,高级职称0.96万人、中级职称3.71万人、初级职称9.65万人,分别增长7%、6.3%和2.6%。[49]
2022年,宜兴市专利授权总量9600件,比2021年下降9.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2.58件。年内有效高新技术企业76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124家。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新增无锡市级科创载体1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47.79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0.9%。[49]
2023年,宜兴市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89万人,比上年增加0.57万人,增长4.0%。其中,高级职称1.06万人、中级职称3.94万人、初级职称9.89万人,分别增长7.7%、5.9%和2.4%。
2023年,宜兴市全年专利授权总量7568件,比上年下降21.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0.75件。年内有效高新技术企业85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547家。新增省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专业孵化器1家,获批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94.31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2.9%。[66]

文化事业

2022年末,宜兴市共有市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站(馆)18个;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83.77万册;电影放映单位22个,放映场次17.8万次,票房收入4432.4万元。市文化中心各场馆到馆总人数约173.8万人次,总服务人数677.1万人次,共举办各类活动及培训1450场,接待各类参观团体215批次,共计5855人次。 [49]
2022年末,宜兴市有宗教活动场所62处,共有教职人员148名。[49]
2023年,宜兴市年末共有市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站(馆)19个;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05.70万册;电影放映单位24个,放映场次21.2万场,票房收入6545.3万元。市文化中心各场馆到馆总人数约150万人次,总服务人数约700万人次,共举办各类活动及培训1803场,接待各类参观团体836批次,共计32265人次。[66]

体育事业

2022年末,宜兴市有体育场5个、体育馆18个、游泳池58个。新增公共体育场地面积58.69万平方米,年末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预计为6.01平方米,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5人,全市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6%。全年举办全国性赛事3项、省级比赛5项,县(市)级19次。全年体育彩票销售6.28亿元,比上年增长5.2%。[49]
2023年,宜兴市有体育场5个、体育馆18个、游泳池58个。新增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0.35万平方米,年末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6.36平方米,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8.21人,全市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6%。全年举办全国性赛事6项、省级比赛2项,县(市)级16次。成功举办2023年全国动力冲浪板锦标赛、中国·宜兴第二十四届太湖风筝节暨2023年国际风筝邀请赛、全国风筝精英赛(宜兴站)、2023年全国帆船冠军赛(OP级)、2023中国·宜兴体育舞蹈公开赛暨宜兴市首届体育舞蹈国际公开赛、2023“陶都·体彩杯”宜兴市第五届U14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无锡宜兴2023阳羡100越野挑战赛等六项国家级体育赛事。全年体育彩票销售6.89亿元,比上年增长9.8%。[66]

医疗卫生

2022年末,宜兴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50家,其中公立医院8家、公共卫生机构8家、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拥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0558人,其中注册医师4314名,注册护士4826名,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35人。编制床位7177张,实际开放床位数7388张,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74张。[49]
2023年,宜兴市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53家,其中公立医院8家、公共卫生机构8家、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拥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1718人,其中注册医师4576名,注册护士4998名,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56人。编制床位7967张,实际开放床位数7586张,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2张。市人民医院搬迁新址、投入运行,国考成绩首次进入A级,位列全省县级医院第一;市中医医院晋升三级甲等。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医共体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建成投用,基层医疗机构住院功能、24 小时门急诊和家庭病床服务实现全覆盖。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平稳落地,市镇村三级医保服务体系基本建成。[66]

社会保障

2022年末,宜兴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7.57万,比上年增长1.5%;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9.65万,比上年增长0.8%;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8.24万,比上年增长5.5%;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51.54万,比上年下降1.8%。月低保标准提高至1075元,月最低工资标准2280元。[49]
2022年末,宜兴市拥有城镇社区服务中心18个。享受定期定量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5662人。全年福利彩票销售1.5亿元。全年慈善机构接收捐赠款13426.9万元,其中慈善“一日捐”1291.3万元,定向捐款4799.3万元,企业认捐到账927万元。市慈善会救助困难群众、学生约7.3万人,救助支出4010万元。[49]
2023年,宜兴市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8.38万,比上年增长2.2%;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9.73万,比上年增长0.3%;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0.00万人,比上年增长3.0%;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49.07万人,比上年下降4.8%。月低保标准提高至1095元,月最低工资标准2280元。
2023年,宜兴市全市拥有城镇社区服务中心18个。享受定期定量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5734人。全年福利彩票销售1.9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全年慈善机构接收捐赠款5978.68万元,其中慈善“一日捐”826.59万元,定向捐款2018.36万元,企业认捐到账877.5万元。市慈善会救助困难群众、学生约12.06万人,救助支出5114.35万元。[66]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文物

宜兴历史悠久,拥有7000余年的制陶史和2200余年建县史。先民勤劳朴实,留下众多文化遗存。位于徐舍镇的西溪遗址为马家浜文化时期大型聚落遗址,体现出先民六七千年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祥和、自然的生活。2002年发掘的骆驼墩遗址,代表了太湖西部山地向平原地带过渡的新石器考古文化特点,对研究长江下游古代文明进程有着重要意义,被列为2002年中国六大考古发现之一。西渚镇猪婆山曾是春秋战国时期人群居住点。[2]
文物
遗址
概述
周培源祖居位于宜兴芳桥街道后村,原有两处。一处在后村河南,为周培源祖父所建,是周培源的诞生地,80年代被大火焚毁。现存的一处为周培源父亲周文伯于民国初所建。
东坡书院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宜兴丁山买田讲学之地。书院历经沧桑,多次被毁,多次重建,现今留下的建筑是明代重建的。
徐悲鸿故居
徐悲鸿故居位于屺亭桥塘河西侧,为砖木结构3开间阁楼房屋,占地518平方米,建筑面积115平方米。故居包括徐悲鸿原生活起居间、弟妹生活间、徐父授书房及一个天井。2000年经重新修建后已正式开放。
太平天国王府
太平天国王府位于宜城通贞观路,始建于清代,原为史姓宅第,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克宜兴后,成为辅王杨辅清的府第,后又曾作为忠王李秀成的行辕,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项目
级别
批次
项目类型
国家级
1
传统技艺
国家级
4
传统技艺

风景名胜

播报
编辑
  • 综述
截至2023年8月,宜兴市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8个:善卷洞风景区、宜兴竹海风景区、龙背山森林公园、团氿风景区、陶祖圣境风景区、张公洞风景区、云湖风景区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中国紫砂博物馆)。[9]
宜兴市部分国家AAAA级风景区
景点名称
景点介绍
图片
善卷洞风景区
善卷洞风景区,位于宜兴市西南约25千米的祝陵村螺岩山上。景区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可分上、中、下、水四个洞穴,洞穴之间相互连通,景色不同。上洞之景以缥缈之美而名扬四方。洞内往往云雾弥漫,故而又得名“云雾大场”。中洞为善卷洞的入口。入门即见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天然石厅,石厅的两侧立有形如青狮、白象的巨石,因而得名“狮象厅”。下洞景色斐然,具有乡间田园景致。水洞景色可谓一绝。溪谷流泉,曲折幽深,水平如镜。[45]
善卷洞风景区
宜兴竹海风景区
宜兴竹海风景区,位于宜兴市区西南31千米的湖㳇镇境内,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无锡旅游十八景及宜兴十佳景点之一。主要景点有“太湖第一源”“苏南第一峰”“竹报平安”“镜湖秀色”“索桥凌波”“寂照禅寺”“竹林飞瀑”“翡翠长廊”“悬空栈道”。景区中心游览区一万亩,有“华东第一竹海、太湖第一源、苏南第一峰”之称。
竹海风景区
龙背山森林公园
龙背山森林公园,座落于宜兴城区南侧,占地550公顷。龙背山森林公园分历史文化区、植物园区、游乐园区、休闲娱乐区四个大的游览区域。
龙背山森林公园
团氿风景区
团氿风景区,位于宜兴市区西部,是太湖风景区、阳羡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用地面积4.5平方千米,其中水面占60%。记者看到,全园分东、中、西三大区,建有各式古典亭、台、楼、榭和古桥,三大区分别采用地产湖石、黄石、卵石造景,共建成柳堤春晓、荆溪揽胜、碧叶红英、玉崖飞瀑、云溪楼、竹林茶吧、涌泉石矶、知渔榭、渔乐广场、八卦生肖广场、滨湖景廊、松山劝学廊、五龙戏珠、翠湖泛舟等32个主要景点。
团氿风景区
张公洞景区
张公洞景区,位于宜兴市城区西南18千米的盂峰山,隶属于宜兴市阳羡生态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景区面积0.36平方千米,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阳羡风景区主要景点之一,古代荆溪十景之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素有“洞天福地、海内奇观”之美誉,是一个融自然奇洞、道教文化、健身乐趣为一体的旅游胜地。[7]
张公洞景区

地方特产

播报
编辑
宜兴市所产陶器驰名中外,尤以紫砂最为有名,享有“陶都”美誉。丘陵山区盛产多种名特优茶、板栗、毛竹、竹笋和杨梅,“阳羡紫笋”茶唐朝时就定为贡茶,咸肉煨笋(腌笃鲜)是宜兴特色菜肴。和桥豆腐干咸而不齁;清廷贡品徐舍小酥糖甜而不腻;杨巷葱油饼香酥可口、甜咸适中;官林荤油糕香、甜、软,回味无穷;高塍猪婆肉味香皮沙,口味独特;芳庄羊肉肉质鲜美,白切熟羊肉配蘸以甜酱,让人回味无穷;张渚大白果种核大,苦味少,糯性好;滆湖螃蟹蟹壳泛青,腹部洁白,肉质饱满,蟹肉肥、香、鲜;太湖“三鲜”白鱼、白虾、银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渎区百合被誉为“太湖之参”;野生菌类雁来蕈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宜兴乌饭香糯可口,具有明目、乌发等功效。[31]

著名人物

播报
编辑

荣誉称号

播报
编辑
宜兴市荣誉称号
颁布时间
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19日
宜兴市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10]
2020年1月2日
宜兴市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授予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11]
2020年1月9日
入选“2018年度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12]
2020年5月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联合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发布了《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宜兴跻身2019年县域网络零售TOP100,排名分别为73。[13]
2020年6月29日
入选江苏省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14]
2020年6月30日
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15]
2020年9月29日
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16]
2020年10月9日
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17]
2020年10月
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18]
2020年11月13日
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19]
2020年11月
入选“2020年中国创新百强县(市)”。[20]
2020年11月
入选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21]
2021年7月
宜兴市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22]
2021年7月
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24]
2021年7月30日
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25]
2021年9月8日
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26]
2021年9月
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27]
2021年9月
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21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2021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28]
2021年11月
入选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名单(第一批)。[30]
2021年12月7日
宜兴入选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32]
2021年12月16日
入选中国工业“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10位。[33]
2021年12月
被全国爱卫办表彰为“2020年度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34]
2022年1月
宜兴市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区)。[35]
2022年10月
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37]
2022年11月18日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宜兴市“中国陶瓷产业传承创新基地”称号。[39]
2022年11月18日
《经济日报》发布《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宜兴入选“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第8位。[40]
2022年11月
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2),排名第13。[50]
2022年12月
入选2022年江苏省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41]
2022年12月
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8。[51]
2023年5月
入选壹城智库“2023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排名第8。[53]
2023年7月
入选2023赛迪百强县,排名第9。[57]
2023年7月
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11。[58]
2023年9月
入选“新华指数·高质量发展百强县(2023)”,排名第11。[59]
2023年11月
入选赛迪顾问“2023中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排名第12。[60]
2023年11月
入选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第9。[61]
2023年12月
入选2023年稷夏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第7。[62]
2023年12月
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7。[64]
2023年12月
入选竞争力智库“2023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第8。[65]
2024年6月
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