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成治”到“中国善治”再到“中国优治”

评论频道 2019年11月07日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党中央召开了十九届四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明确了“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的总体目标。

      这是“中国之治”从“中国成治”到“中国善治”再到“中国优治”的时间表、路线图。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将得到充分展现,“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石将更加巩固,从而开辟“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实现“中国成治”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在建国之初,我国就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这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相继建立并逐步成型,为各方面制度建设不断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洞察“时”与“势”、融通“制”与“治”、把握“定”与“变”的基础上,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可以预见,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各方面制度将日趋成熟定型,实现“中国成治”。

      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实现“中国善治”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也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因此,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为此,《决定》从13个方面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需要坚持和完善的“重点任务”: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明确了未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持续推进的重点任务,以及继续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部署。这些任务和部署,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制度层面的具体展开和持续完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科学规范、日益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实现“中国善治”。

      促进“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实现“中国优治”

      经邦有术,持之以理。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决定》从13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这些显著优势,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中的具体运用,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持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家治理效能,将充分展现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相较于其他国家和制度体系的优越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吸引力和认同感,从而实现“中国优治”。

      总之,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审议通过的《决定》,思考了“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这一历史性课题,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重大政治问题,体现了强烈的问题导向和鲜明的实践特色。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证。(作者孙应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