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评论频道 2019年08月1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夺取全面胜利还要继续付出艰苦努力。我们要一鼓作气、越战越勇,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精准扶贫工作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途径,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在精准脱贫攻坚战进入到关键时期,更需要我们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最后胜利。

      明确精准脱贫的战略目标。战略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战略目标,即带有方向性、全局性的总体目标和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的长远目标。关于精准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都是基于这一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设定与战略预判和战略评估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战略目标确定后,考核战略目标完成的标准就需要把握,需要避免“脱贫标准把握不精准,有的降低标准,没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就宣布脱贫,更多是拔高标准”,这关系到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战略定位、战略使命和战略愿景的实现。

      制定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科学的战略部署。战略部署是基于战略目标制定的总体性战略安排,它关系到具体工作中的整体方案,包括战略重点、优先顺序和主攻方向,如何规定战略实施领域,谋划战略推进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点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4个问题,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扶持谁”确定了战略重点,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一系列提高识别率的措施让“好钢用在刀刃上”;“谁来扶”确定了战略主体,一线扶贫力量加强,责任明晰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怎么扶”确定了战略方案,“五个一批”工程将扶贫扶到根上;“如何退”体现了战略调整,科学合理制定脱贫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在动态过程中不断对战略部署进行调整。

      创新精准脱贫的战略理念。战略理念是战略活动的灵魂,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部署的落实,必须与相应的战略理念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两不愁三保障”是到2020年全面解决中国农村绝对贫困问题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到2020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更是脱贫攻坚保障人的主体地位和发展权利的价值理念的彰显,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写照。

      筑牢精准脱贫的战略定力。战略定力是对战略目标的自信、是坚决完成战略部署的意志和毅力,是战略实施的动力源泉。尤其是越接近目标,越是需要有更强的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打法要同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进有所区别,最要紧的是防止松懈、防止滑坡。各地区各部门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夯实精准脱贫的战略定力要强化责任落实,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攻克坚中之坚,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要稳定脱贫政策,有“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的坚持;要改进工作作风,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作者郝栋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战略哲学教研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