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云集!这场重磅大会,备受瞩目

公益频道 2023年12月19日 11:2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12月7日,由科技部和河南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世界5G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市闭幕。会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推动构建融合共创、协同创新、开放共赢的全球科技合作体系和产业生态提出新观点、新建议。

      大数据助力生物育种节本增效

      ——5G与智慧农业育种论坛扫描

      “大数据技术将全面渗透生物育种全过程,人工智能将成为组学信息解析新工具。”12月7日,在2023世界5G大会“5G与智慧农业育种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

      此次论坛以“5G加持生物育种”为主题,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论坛邀请业界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人士就IT驱动的生物育种发展、数字育种技术研究及应用、农业组学数据汇聚和挖掘利用等话题进行交流。 

      当前,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和塑造着农业生产的方式。对此,赵春江说,智慧农业对重塑农业发展,特别是确保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物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自主系统等技术在农业中不断创新,形成了很多崭新的应用场景。

      现代农业的芯片——生物育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业内人士认为,种业振兴离不开5G等新技术的加持,而智能化的装备将广泛应用于智能育种,没有装备、只靠人来育种是不可能的。

      “目前国际上很多大的育种公司都拥有自己的商业育种软件,并且是保密的。因此,我们开发自主知识产权育种软件十分必要。比如,一款加拿大的育种软件主要是做数据管理的,早期购买时大概花了100万元,此后每增加一个模块,就要增加10万元,每年还要向其交服务运营费用。”赵春江认为,从长远看,大数据技术将全面渗透于生物育种过程,另外,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将成为多组学信息解析新工具。

      赵春江进一步说,在生物育种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可以系统揭示动植物全基因与遗传变异,精准预测动植物表型形成规律与分子调控机制,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更加先进的统计分析工具与解析方法,全面提升生物育种的精准性。  

      “目前从育种角度来看,实验设计数据的分析成本占分子育种成本比重逐渐增加,将成为第一大成本。如果没有合适的多组学信息解析工作,会拉长生物育种的整个周期。”赵春江说,现在他正和团队开发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子育种集成的信息平台。

      生物育种离不开海量基因数据,做好这些数据的存储尤为关键。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副主任章张介绍了该机构助力农业组学数据深度融合、加速种质创新的具体工作。针对我国基因组学数据“存管用”的实际需求,科技部、财政部共同支持组建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该中心围绕人、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组数据,重点开展了数据资源及数据库体系建设,并开展了数据服务、系统运维、技术研发、数据挖掘等系列工作。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副主任章张。

      章张介绍,截至2023年11月,组学原始数据归档库完成主要农业物种约1334个项目,包含118624个生物学样本,涵盖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7大作物物种,积累原始测序数据量1057.62TB,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车路云协同打造中国智慧交通范式

      ——5G与智慧交通论坛速写

      “5G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智慧交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也为智慧交通插上了腾飞翅膀。”2023世界5G大会“5G与智慧交通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如是说。

      12月6日下午,以“5G+智慧交通开拓发展新赛道”为主题的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顺利召开。论坛邀请业界多名权威专家学者围绕智慧出行、智能网联、智慧交通技术等问题展开研讨,为推动未来智慧交通建设及相关功能疏解建言献策。

      在郑南宁看来,智慧交通就是“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三者的结合。

      所谓智慧的车,就是以电动化为“上半场”,以智能化与网联化为“下半场”的新型汽车工业;所谓智慧的路,就是在科学设计、规划的基础上,运用一系列以智能监控、自动通行等为代表的先进设备的现代化智能道路系统;所谓强大的云,就是为前两者提供可靠的数字与算力保障的智能云计算系统和平台。

      “我们应该在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中,寻找智慧交通走向未来的突破点。”郑南宁进一步说道。

      谈到应该如何推动智慧交通领域的创新,郑南宁特别“点赞”了近年来蓬勃发展、屡结硕果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成就,开启了智慧交通新时代。其成功带来的启示是,要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与实际社会需求,不断推动技术创新。”

      实际上,智慧交通的智慧所在,还体现在其真真切切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安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表示,智慧交通不仅在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乘客安全等方面具有作用,对于促进节能减排等也颇具积极意义。尽管我国智慧交通已经取得诸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挑战与困难:如顶层法律、政策不够完善,商业模式难以形成闭环,兼顾安全与利用的数据流通体系尚未形成等。

      “为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动智慧交通核心技术创新。以完善智慧交通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大力探索智慧交通数据开发应用,在数据确权的基础上推动数据有效应用;进一步加大自动驾驶等智慧交通的试点力度,提供更多可用的试点场景;优先推进园区、矿山、码头等特殊场景的智慧交通应用等。”张大卫说。

      除了要大力推进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从整体着手规划设计一个科学、系统的智慧交通体系势在必行。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看来,打造一个服务智慧交通的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是大势所趋。

      “不同于外国利用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设备、强调单车性能服务智能驾驶的发展思路,中国的智能驾驶方案是‘云支持的自动驾驶’,更加强调云、路、车一体化在智能驾驶中的作用。”李克强表示,“车采集实时动态数据,路保障基础服务内容,云提供协同计算环境,三者共同结合,建立起以人为核心的、服务人们日常出行需求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

      打通基础层与应用层,在一个共同的数字底座上开展智慧交通领域的创新,成为与会专家对未来研发方向的共识。

      论坛上还发布了《智慧交通报告》,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什么是新一代智慧交通”“全球新一代智慧交通发展情况”等与智慧交通密切相关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