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

宋代词人叶梦得词作
收藏
0
0
《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是宋代词人叶梦得于绍兴八年(1138年)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描写了霜降时节的凄清秋色;下阕写习武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心系国家,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也流露出对自己年老体衰报国无力的悲慨之情。全词笔力雄健,词情沉郁而又苍健。[1]
作品名称
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
作    者
叶梦得
创作年代
宋代
出    处
全宋词
作品体裁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水调喇匪誉局歌头1
辨套寻九月望日戒享店2,与客习射炼符榆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霜降3碧天静,秋事4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5高城回望,寥落关河6千里,一醉与君同。叠7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8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9: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乘厦10虎签驼浆士11,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煮鸦担户12。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13[2]

注释译文

播报
编辑

词句注释

  1. 1.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阕九句四平韵、下阕十句四平韵。
  2. 2.
    望日:旧历的每月十五日。
  3. 3.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
  4. 4.
    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
  5. 5.
    起瞰(kàn):起身登城,俯视四周。
  6. 6.
    关河:指北方大片被金人占去的领土。
  7. 7.
    叠鼓:接连不断地打鼓(指早晨报时的鼓声)。
  8. 8.
    雕弓:指弓背饰有花纹的弓。
  9. 9.
    衰翁:词人自称。
  10. 10.
    当筵(yán):席间、当场。
  11. 11.
    虎士:勇士。
  12. 12.
    双雁落遥空:形容箭术的神乎其技。
  13. 13.
    云中:指云中郡,为汉代西北边防重镇,魏尚李广都曾在此击破匈奴,立下战功。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3]

白话译文

霜降之后碧空寥廓,清朗而宁静。在西风的催促下,寒冬将至,秋事紧迫。西风中万木的萧瑟之声起初只是隐约可闻,可到了半夜时分,却吹得梧桐沙沙作响。我离筵起身登上高城,迎着西风,回头眺望,只见中原故土,满目凄凉,关河千里,尽皆沦丧。面对此情此景,我只能借酒浇愁,与大家一醉方休。密集的鼓声喧闹起来,清晨时分,演武场上飞骑来往奔驰,张弓竞射。
我年岁已老,到了垂暮之年,只能眼看着坐上宾客为习射的好成绩而争相夸美。不由得问起了自己:你平生的豪壮气概如今都到哪儿去了呢?当年的走马竞武又是在为谁争雄呢?怎比得上席间勇武之士岳德,他挥手之间,箭弦声骤响,远处天空中那对飞翔着的大雁应声而落。回头望向昔日魏尚、李广屡立战功的云中郡,如今已沦为敌境,我真为自己的衰老而感到无比的惭愧啊![4]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这首词大约作于绍兴八年(1138年)。当时,宋朝北方的大片国土都已为金国占领,南宋王朝只剩下了半壁河山,建康城成为扼江守险、支援北伐军的重镇。词人此时再度担任建康府知府,感慨良多,于是写下了这首词。[3]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文学赏析

词的上阕前四句写“霜降”、“碧天”、“秋事”、“西风”、“梧桐”,表明到了深秋,气候已经开始寒冷起来。“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写词人年老偶病,在大风之后的寒夜,登上高城,遥望北方大片沦陷了的土地,无奈与客同饮,借酒浇愁,说的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中的活动。“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二句写武士操练、演习骑射的热闹场景:天将破晓,鼓棰小击,声声细密而急促;闹鼓声中,武士飞马上场,拉弓搭箭,射向目标。以上写的都是客观的景物和事象,却又处处表现着作者的内在心情和心理。如:写秋寒以表现作者的老病忧国;写“起瞰”、夜饮等活动,以表现作者的国愁;写骑射活动场面,以表现作者的爱国豪情和民族自强的精神。景中有情,象中有意,所以才能写得情景历历,意象生动,境界鲜明。
下阕抒发议论,但议论都被情感化、形象化,而且设客争笑问难,生活气息极浓。所发感慨,同上阕写出的时令、气候、活动场景紧密相连,所以毫不感觉突兀。“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说词人已到垂暮之年,有位客人同他说笑话,问他这个病弱的老人:你平生的豪迈气概跑到哪里去了?你往昔奔马骑射为谁争雄,还不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今你哪能比得酒筵上的武士,举手拉弓,弦声响处,便见有双雁从远空堕落。结尾“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二句,词人回答了自己因年老力衰而不能为国效力,抒发了“真堪愧”的悲凉、痛苦心情,然而他还在“回首望云中”,向往历史上抗击异族侵略者的爱国志士。词人不是一般地悼惜流年,感叹病老,而是热切地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只因为报国有心、回天无力而抱愧和感喟。虽有力不从心的悲慨,却仍然豪气逼人,给人以激励和振奋。
这首词以音乐性的语言描写出演武场上的各种声响:风声、鼓声、弦声、笑声构成了一支雄壮的交响曲,而“碧天、“高城”、“关河”又形成了阔大的立体空间境界。活动于其间的人物也英武豪雄,技艺高强。全词气势雄浑,感情真挚浓烈,所传达的一腔报国热情感人肺腑。[5-6]

名家点评

近代学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石林居士著书百卷,藏书万卷,其词与苏、柳并传,不作柔碲妇人语。此词上阕起结句咸有峭劲之致。下阕清气往来,十句如一句写出,自谓豪气安在,其实字里行间,仍是百尺楼头气概也。[7]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叶梦得(1077—1148年),字少蕴,号肖翁。又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居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宋徽宗时官翰林学士。历知汝州、蔡州。曾任户部尚书等。南渡后,两知建康府,都督军务。后移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卒赠检校少保。著有《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