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颕评/港发展氢能产业潜力大\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政协委员 林至颕

大公网 2024年06月28日 04:03:04

      图:氢能是新能源产业中,最具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新兴领域。图为双层氢能巴士。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于周一(24日)在立法会表示,特区政府期望透过发展氢能产业,带动香港迈向碳中和,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维持国际竞争力,带来新的经济机遇。氢是一种新能源,与氧气结合,燃烧过程中释放能量,然后生成水,故此是无碳燃料。氢能作为新能源,是最有可能实现“零排放”的清洁能源,是新能源产业中最具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新兴领域。

      特区政府放眼未来,提出《香港氢能发展策略》(简称《策略》),其志可嘉。在香港打造氢能产业链和生态,需要突破技术,拓展应用场景,力求商业化成功,过程中会面对许多挑战,需要深思发展之道。

      《策略》是香港发展氢能产业链的第一步。特区政府提出,以内地氢能产业为援,发展氢能产业,且要在发展规模和速度保留弹性,以应对其他新能源的价格竞争力和绿氢目前的技术不确定性。故此,特区政府着眼于做好安全法规、规划基建、技术测试、培训本地从业员、公众推广和等待技术成熟。其中,特区政府提出的策略重心在于完善法规、制定安全指引标准、配合氢燃料电池车的市场,以及审慎推进各种氢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示范项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步为氢能产业链奠定重要的基础。

      香港发展氢能产业链和生态,市场已有产业基础。如中石化(香港)牵头推动能源转型,与各行各业及特区政府持续沟通,目前开始有运用氢能的项目,包括:在落马洲工地用氢燃料,为办公室提供电力;在上水工地利用氢能发电设备;在元朗凹头开始建设加氢站;推动香港融入大湾区整体氢能产业链发展。

      顺应国际潮流 加速能源转型

      特区政府推出《策略》,发展氢能产业链,顺应国际潮流。由于全球暖化带来的气候危机迫在眉睫,节能减碳成为国际共识。全球正在努力淘汰化石燃料,加速能源转型。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4年全球在清洁能源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将高达2万亿美元(约15.6万亿港元),是化石燃料投资的2倍。IEA指出,若于2050年达成淨零排放目标,氢能需至少占整体能源使用13%。据IEA在《2023年全球氢能回顾》中的估算,低碳氢作为化石燃料搭配碳捕存或是可再生能源电解氢气,不少国家已宣布有关生产项目,预期市场规模从14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120亿美元。此外,全球已有超过40个国家及地区,针对氢能发展制定长远策略。由此可见,氢能产业链在国际上方兴未艾,香港发展氢能产业链,顺应国际潮流大势,正逢其时。

      香港发展氢能产业链,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中央政府提出《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涉及氢能的技术发展、产业政策、人才发展、国际合作、基础建设和拓展应用场景。2022年,中央政府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央政府的规划已见初步成果。据IEA统计,中国为最大氢能应用国,占全球用量的30%,超过位居第二的美国高达2倍之多。有机构预测到明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发展前景广阔。香港坐拥7间列入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的高等院校,学术网络联通国际。同时,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及国际金融中心,联系全球商业网络发达,有望成为氢能发展的交流中心。

      氢能的生产技术有发展潜力。氢能产业链可以分为五个环节:製氢、运输、检测、储存和终端销售。目前生产氢气的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1)透过天然气与水蒸气重组生成的灰氢,目前成本最低,每公斤0.9美元,其余的种类如蓝氢和蓝绿氢,都是透过处理天然气而生成,这些氢气生产技术的缺点是生成大量二氧化碳,只是因为依托现有化石燃料产业,成本相对低;(2)电解槽中进行水电解,得到氢气与氧气,生成绿氢。绿氢的成本效益有待提升,水电解转换效率为70%至80%左右。目前全球已有760亿美元政府资金投入氢能部署。预计到了2030年,整个产业价值链总投资额将达到5000亿美元。由此可见,生产技术的突破有助降低氢能成本,广泛投入商业应用,如今正是全球各国力求争夺技术制高点的时刻。

      氢气的运输和储存环节也处于需要技术突破的时刻。运输环节需要压缩氢气,目前透过压缩到高压气瓶内,或是透过天然气管道运输,前者成本较高,后者需要谨慎处理氢气与天然气的比例,以确保运输安全;储存方面,目前有甲醇站内制氢、有机液体储氢气和高压储氢瓶等方式。终端销售则有多个应用场景:氢燃料电池车和加氢站作为交通重要领域,此外目前应用场景还包括化工、煤化工、冶金和发电等。目前最便宜的灰氢比柴油贵约一倍,绿氢成本比灰氢高出2至3倍。一旦氢能的运输和储存出现技术突破,降低成本,提升产量,就能获得更高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和消费者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必会带来普及运用氢能的动力。

      香港需要在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和企业应用倾向着墨,增强发展氢能经济的动力。全球氢能产业正是处于群雄逐鹿之时,全球各国和地区与香港一样,都需要加强氢能基础建设,鼓励企业对氢能的供应和消费,吸引和推动技术人才发挥作用。一旦香港在发展氢能方面,研发出难以取代的技术,形成产业具备国际竞争力,则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奠定护城河。面对全球锐意发展氢能的趋势,特区政府可以考虑采取三个策略,加快打造氢能产业链和生态。

      发挥联系人角色 合作研发

      特区政府可善用大学的研究网络,促进氢能技术研发的国际合作。全球各国都期望突破氢能技术,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提升效率,加快大规模应用的速度。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此领域具备充沛的技术人才,中国具备技术基础和市场,在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产业化等局部领域全球领先,具备筹码与发达国家谈判与合作。同时,发展氢能替代化石燃料,是全球暖化的国际合作需要,事关全体人类的安危。美国虽然对中国存有敌意,但在此施加政治阻力则出师无名。因此,香港透过教育局向大学提供氢能技术资助作为保底,同时鼓励负责人与内地、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地的国际知名大学及企业,合作研发氢能技术,降低绿氢的成本,促进技术交流,发挥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加快氢能产业链形成的时间。

      特区政府可鼓励航运业,参与研发和尝试运用氢能。由于船舶体积较大,对于动力系统要求更高。虽然电动车已经大行其道,但船舶航行的时候容易遇上撞击损毁及距离过长等问题,引擎容易突然失去动力,现场维修需求较大,故此船家普遍依然沿用传统引擎,而非转为采用现场维修困难的电池驱动的摩打系统。目前不少政府和企业探索开发氢能船舶,例如挪威支持开展氢燃料船舶开发和试点项目、德国开发MS Forester燃料电池推进船、日本川崎重工参与开发和制造氢能船舶以及内地制造出氢燃料电池船“三峡氢舟1号”。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特区政府可透过撮合大学研发中心,协助业界研发,协调粤港澳大湾区各个主要码头,并且与全球重要码头协商,共同增设氢能储存和运输等基础设施,采取数码科技协调氢能船舶的运营支援合作。

      鼓励新技术创业 落实应用

      特区政府可透过大湾区内地政府和企业合作,鼓励技术人才运用新技术创业,增强氢能产业链的创新动力。经过五年实践,粤港澳大湾区有许多创新创业基地,为双创活动提供大量软硬件支持,粤港两地政府更牵头成立了“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提供一站式资讯、宣传及交流平台。特区政府可透过加强宣传,鼓励全球技术人才,采用大湾区双创基地,就着氢能经济创业。落实机构可由香港投资有限公司担任,资助创业团队形成产品雏形,然后提供到相关的驻港中资企业如中石化及香港政府控股的公司如港灯等出资小规模试用,测试其效果,效果理想则逐步推广,逐步扶持其技术和企业营运能力的成长,同时鼓励他们扩展业务,走向市场化。

      氢能产业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在生产、运输和储存方面需要技术突破。香港需要在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和企业应用倾向着墨,加快发展步伐:(1)善用大学的研究网络,促进氢能技术研发的国际合作;(2)鼓励航运业,参与研发和尝试运用氢能;(3)联同大湾区各地政府和企业,鼓励技术人才运用新技术创业。借此,香港有望成为氢能发展的重镇,为繁荣稳定奠定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