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精选(九篇)

21世纪考试网 2023年10月19日 16:48:06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范文

      一、 现象追问:男生真的不爱阅读吗?

      对于处在人生最重要成长阶段的学生群体而言,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有较强烈的求知欲望。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刚开始时,我基本采取了完全放手的形式,让他们自主选择读物,或者结合课文阅读适时推荐阅读书目。可结果却并不如我的预期,他们阅读的侧重点有明显区别:女生对教师推荐的书目相对感兴趣一些,课余所花时间也比较多;而男生呢?几乎很少有购买书阅读的。但他们也在看书――

      1. 男生的“读图时代”。看看男生的书包,总有一本甚至几本被翻得破破烂烂的书:《火影》《乌龙院》《老呆和小呆》《加菲猫》《老夫子》……下课后,随时都可以见到他们见缝插针地打开书,沉浸其中并乐不可支。我翻看那些书,发现画面表达大大多于文字表述。这样的书有“营养”吗,能产生多少阅读的正能量?这类读物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愉悦身心,但久而久之,他们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退化,缺失了对文字的敏感性。

      2. 男生的“英雄情结”。《奥特曼》《鲁滨逊漂流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圣斗士星矢》《时光飞侠》《福尔摩斯》《冒险王》等小说,也是令很多男孩子爱不释手的读物。乍一看似乎比较杂乱,但仔细想想,其中却有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那就是“英雄主义”。他们同情弱小,希望正义永远战胜邪恶;他们常常幻想自己能够身怀绝技,去与恶势力作斗争,让自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因此,当男生们看到邪恶势力占据上风时,或者看到有人恃强凌弱、以大欺小时,他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攥紧拳头。然而,这些机会在现实生活中不是经常有的,于是,他们往往将这种情结寄寓相关的书籍,从中寻求认同感或精神慰藉。

      3. 男生的“童年恋曲”。在童心的保持上,男生普遍比女生更为长久,这就造成很多成年男子身上也常常会显露出稚气的一面。相对于女生来说,男生并不是那么期待长大,他们希望童年能最大限度地延伸。表现在他们的阅读上,便也呈现出这样的特点:爱读描写童年生活的小说,尤其表现男生童年的那一类作品,如《草房子》《淘气包埃米尔》《淘气包马小跳》《木偶奇遇记》《佐贺的超级阿嬷》《笑猫日记》《你是我的宝贝》等等。尽管这些作品表现的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来自于不同国家,但其中所表现的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和生动有趣的情节呈现方式,仍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他们与作品中的主人公,尤其是有点坏的男孩同呼吸共命运,经历着各种五味杂陈的童年生活,自己的童年仿佛也在作品中得到了无限延伸。

      由此可见,男生不是不爱阅读,而是他们的阅读着力点不一样,未能满足老师的“要求”,未能达到老师的“预期”而已。

      二、 积极行动:寻求开启提升男生阅读素养的“密钥”

      1. 关注兴趣――给男生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

      既然男生也爱读书,只是阅读的兴趣点和女生有明显差异而已,与其严禁,不如疏导。

      (1) 关注优秀漫画作品,把阅读从“地下行为”变为“阳光行为”。有这样一种说法,21世纪的人们将进入“读图时代”,我认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几乎所有人的童年都是从“读图”开始的。我们的祖先在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是通过图画来传播有关信息的;有了文字后,人类才从“读图”时代进入到“读文”时代。我通过了解,发现相当一部分漫画书的确不错。如《圣斗士星矢》讲述了五位青铜战士誓死守卫雅典娜的感人故事,那种舍生忘死的精神可歌可泣,而且人物造型精美,画面极富艺术美感;《海贼王》被评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令无数少年热血沸腾的漫画精品,故事主人公的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很激励人,几位主角同伴之间的深厚友谊,在这个年代是值得借鉴的……于是,我放松了对男生的“管制”,鼓励他们把绘图精美、内容健康的漫画书带到学校来与更多同学分享。对于老师这样的“关怀”,男生们兴奋得眉飞色舞。

      (2) 关注适合男生阅读的文学作品,让阅读成为滋养心灵的成长体验。人物传记、历史故事、成长小说等,对于身心处于快速发展的小学男生来说,都应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可敏锐地捕捉契机,向他们进行推荐性阅读指导。如班上某些男生调皮了,我就给他们介绍瑞典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的《淘气包埃米尔》和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漂亮老师和坏小子》。同样是“淘气包”,生活中的淘气和校园里的淘气又是不一样的,作家表现的手法、语言风格也有极大差异,但各有各的味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明白了淘气是正常的,但是要有一颗善良之心,要有向上的热情。

      现在的孩子多是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性格上难免懦弱、缺乏担当,缺少直面困难与挫折的勇气。于是,我给他们推荐了曹文轩的《草房子》和日本著名作家岛田洋七的《佐贺的超级阿嬷》。不同的历史背景,相似的生活阅历,男生读得津津有味。于是,他们知道了在他们的这个年龄,有这样的少年以这样的方式成长着,懵懵懂懂地明白了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

      我一直认为,学完教材内的课文只是新的阅读征程的起点,而非终点,所以经常将现行教材中的历史或伟人故事讲读作为推荐阅读的“窗口”,旨在引领学生们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如学完《三顾茅庐》一课后,我会推荐《三国演义》;学完《海伦・凯勒》一课后,一定会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后,是必须要读读《昆虫记》的;学完《祁黄羊》一课后,当然还得再推荐读点儿《史记》;《林冲棒打洪教头》相对《水浒传》而言,无异于管中窥豹……过一段时间推荐一本书,学生们很是期待,不仅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自觉,阅读素养得到提升,更使男生们的心灵得到滋养,这种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关注发展――给男生更多宽容赞许的评价

      (1)用男生喜欢的方式引导。小学生的阅历有限,辨别是非的能力远远不能和他们旺盛的求知欲相匹配,所以,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给予适时的引导。比如,在指导“图”书的阅读时,不妨多多放手,让男生尽情去体会图画,接受色彩美、形象美的浸润;接着,在学生阅读后组织交流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其观点得以充分呈现;然后,对阅读方法、阅读态度、思想和价值观等加以综合,组成几个集中的话题,组织辩论――这是男生喜欢的方式;最后进行鼓励、褒扬性总结,激发他们对于阅读更浓厚的兴趣,引发他们对自己行为方式、对人生、甚至对世界的思考。

      (2) 用适合男生的方式评价。由于男女生的生理因素存在差异性,所以,对男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不能局限于“考试”这种方式,应该采用形成性检测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策略。对男生来说,则应更偏重于采用形成性评价,通过“问题抢答”“现场辩论”和“观点综述”等方式,重点考量他们从阅读材料中分析信息、综合信息及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结果显示,这样的方式是男生所喜欢的。

      3. 关注课堂――给男生更多参与学习的渠道

      (1) 留给男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针对活泼好动的男生,教师不妨多一点宽容,留出时间让他们读自己喜爱的书,去和书中的人物对话,在深度自由对话中获得智慧的启迪。我们班每周都留有不少的专门阅读时间:一是每天的午餐过后;二是课外阅读课时间,另外还有不固定的课间、课余时间。这样大量的阅读时间,学生们久而久之便培养出了兴趣,并渐渐形成了阅读的习惯。当然,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迫使教师深入反思课堂,改进教法,精心设问,精选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主流。苏教版教材中有不少内容是适合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展开学习的。如科普类说明文,其文本自身的表达并不复杂艰深,却对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将男生和女生合理搭配,发挥女生的细腻特点和男生的逻辑思维长处,能够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碰到写人的文章涉及人物品质或价值观的内容,我会采取“辩论会”的方式,精心设计辩论话题展开学习,引导学生与文本反复深度对话,引导学生之间对话。如“格罗佩斯获得最佳路径设计奖是偶然吗?”“萧伯纳是个自大的人,还是个谦虚的人?”“彼得真的挖到金子了吗?”“有人认为,艄公是‘黄河的主人’是因为他战胜了黄河,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这样的课堂,极大地激发了男生的参与热情,在这样的对话中,也能产生很多睿智的思想,留下许多充满思辨性的文字,让女生也从中受到感染,使自己的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 适当引入话题作文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教材中已经关注了“话题作文”,教师要对这一类教学资源很好地加以运用,如“武松打虎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他还是个英雄吗?”“野猪毁坏庄稼,该不该捕杀?”“结合最近的热点新闻展开讨论,写一次讨论会”以及“给出春游建议”等等。另外,我还抓住课堂辩论会形成的作文契机,进行作文训练或片段练笔。从实践效果来看,这样“友善”的作文形式深受男生喜欢,行笔成文变得更加容易,思维逻辑性增强,有深度。也有创新的作文不断出现。

第2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范文

      张 倩

      (宜昌金东方小学,湖北 宜昌 443000)

      摘 要:在不断地完成阅读练习的讲评中,我们越来越发现学生做阅读的疲惫感,不愿意花时间来理解文章,所以我们要找出合适的办法来解决这一现象。

      关键词:阅读练习;阅读评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学生在做阅读的时候不能理解阅读是所学知识的一种积累的表现方式,同时也是培养英语思维的手段。只是单纯的认为做阅读只是为了找出题目的正确答案,于是导致在做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只在意自己的练习做对没有,并且只关注阅读中的正确答案。所以在阅读课中,《阅读练习评讲的策略研究》课题小组,我们打算通过这次的研究,找出合适的办法来解决这一现象。

      二、研究的目的

      通过研究,激发起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愿意参与课堂并提高阅读练习讲评的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内容:怎样有效提高阅读练习评讲。

      (二)方法:

      1.实验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对小学英语研究课的教学模式中的阅读策略进行不同的设计、探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找最佳的教学模式。

      2.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等。

      3.案例分析法:对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并寻找出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

      四、课题研究具体实施

      (一)准备阶段

      这期间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拟定课题方案。组织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和领会课题方案,总结前阶段其他课题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确定本次课题研究的模式和阶段计划。使课题组的每个教师对本课题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和了解。

      (二)研究阶段

      1.首先主要着重于提高课题组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组织教师学习理论和《浅谈英语阅读策略培养》、《小学英语阅读策略》,做好学习笔记、摘录,形成教学研究的氛围,使理论学习成为教师自身的需要,成为获得成功的来源。

      2.开展英语研讨课和教学反思活动,定期研讨“阅读练习”课堂教学,不断调整操作体系

      3.通过学校课题研究会议进行学习。

      (三)具体做法

      1. 谈论、研讨阶段

      我们开学初围绕阅读策略进行了资料查阅和学习,并制定了本学期的研究方案,然后就开展了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和研究。首先,我们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会花一节课的时间讨论本周所需要培养的阅读策略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才能将这一策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活动,我们确定了每次阅读课的流程,并在每次上课后都提出了有效地改进措施。

      然后,我们开展了研究课的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观课、议课来践行我们的想法,并不断的修正我们的研究。

      2. 前期准备阶段

      在进入研究之前,我们所认为的阅读讲评无外乎是逐句翻译文本或者根据已学习的内容对文本内容进行大概理解,然后带着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完成余下的练习。但在小组成员认真探讨后发现,其实我们对英语阅读的讲解方法了解不多,于是我们加强了我们的理论学习,我们拜读了《浅谈英语阅读策略培养》、《小学英语阅读策略》,发现阅读练习的讲解是分几大策略的,他们分别是略读、扫读、细读和悟读。于是我们首先想教会孩子们这几种阅读的策略,并告诉学生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什么样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学习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打磨阶段

      于是,我们设计的第一堂课,主要是灌输英语策略,告知学生今天学习某一种策略,并在老师示范后,用同样的方法再完成第二篇的阅读练习。但在这节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是存在小部分学生不能完全地理解老师讲授的阅读小策略,甚至还是有部分学生在要求自主完成第二篇阅读练习时,感到无从下手。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分析认为,教师在处理文本之初给学生讲授的小策略为――是指读者在阅读文章之前,找出问题中的人名、地名、数字等关键词汇,并根据这些关键词在文中迅速查找相关信息,从而忽略其他部分的一种跳跃式的阅读技能。而学生难以下笔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无法判断句子中的陌生英文到底是属于哪一类,比如Ceiline Dion,学生完全不认识,所以就不知道她是席琳迪翁,更无法判断她是一个人名了。在这节课课后反思中,我们发现于这节课我们没有完全发挥出学生的主导作用。因为在课堂中,我们还是以老师教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去学习,所以还存在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于是我们转变了教学思路,决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们的课堂孩子思考自己发现问题。

      我们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出了第二次上课的教学流程,在这次上课环节中,我们做了一个大胆地尝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进行文本的预测,学生的好奇心极大地被调动,越来越多的学生关心自己预测的内容是否和原文一致,孩子们跃跃欲试,竞相发言。这节课中,我们发现学生预测文本的时候,会大量使用中文,而其原因是前期语言输入不够。于是我们将这节课再次进行了调整,新课程中加入“话题导入”部分,话题与文本紧密结合,通过话题的谈论预测文本内容,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联想,逐步预测故事发生的过程。我们发现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有话可说,语言输出较第一次课有很大进步,有效避免了学生运用中文的可能性。这一次的改变让我们思路更加清晰,下学期我们会以思维导图为核心展开新一轮的研讨。

      通过三个阶段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以下的进步。

      (一)学生方面

      1. 激发了学生对英语阅读练习的兴趣。

      通过我们课堂策略上的转变,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练习的讲评已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启用英语思维导图的模式,英语疑问词的提出,对于学习英语阅读练习也是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使得学生知道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思考问题。这样有利于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并能进行有效地思考。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课堂活动中由大量的小组讨论形式展开,小组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是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学生们通过互相配合,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第3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范文

      [关键词]立体阅读 全员阅读 有效性

      一、活动设计

      本活动着手研究的“立体阅读”是把家长、教师一同吸引到阅读儿童文学的大潮中来,并且把阅读的视角伸向纸质阅读材料的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把阅读的范围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打造书香共同体。活动倡导的“策略”。指的是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读者在阅读时使用的方法和随之学习到的阅读能力,利用策略让学生不仅爱上阅读并且学会阅读。

      二、活动研究的过程   (一)授之以鱼――培养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英国当代著名的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说:“广泛、如饥似渴、不加选择地阅读是培养辨识力和阅读品味的土壤。”爱上阅读,有书可读是本活动的第一步。

      1.构建阅读体系

      (1)计划体系:每学期制订《剡山小学“沐浴书香快乐成长”阅读行动计划》,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每学期突出重点。如2010学年第一学期的阅读行动重点是“激发兴趣。亲近书香”;2010年第二学期为“学习策略有效阅读”;2011年第一学期为“畅游书海凸显亮点”。从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层次的提升、阅读策略的习得逐渐过度到形成本校阅读行动的特色。

      (2)指导体系:组建“一会”“三室”:“阅读行动”委员会、教师“阅读行动”办公室、学生“阅读行动”办公室、家庭“阅读行动”办公室,构建“剡山阳光读书活动”网络频道,学生、教师、家长“读书总动员”。

      (3)评价体系:“书香小队”、“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家庭”等先进集体的评比、“阅读之星”、“读书积分卡”等评价体系的建立。

      2.开发阅读环境

      (1)编制推荐书目,保证读物的质量

      以学期为单位,编制《剡山小学推荐书目》。利用最合适的阅读时间――每个寒暑假前颁布。书目的选择考虑到图画书与文字书、中外作家、文学与科普、经典与时尚的平衡。大量参考冰心儿童文学奖、纽博瑞、安徒生奖等国内外儿童文学获奖丛书。书目分必读书、选读书、推荐订阅的报刊杂志、影视作品等,给予学生充分的选书权。

      (2)建立四级书库,保证有书可读

      在市内各大书店如新华书店、国商书屋建立剡山小学“阳光书柜”,按年级推荐书目整理书柜,方便学生购买;

      充实更新学校图书馆。由课题指导组成员出面选择购买优秀童书;

      建立班级图书角,各班制订“好书漂流”制度;

      建议家长支持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建立家庭小书库。

      (3)开设读书课程。保证阅读时间

      营养早餐:每天早晨到校,可以自由默读10分钟左右童书,然后开始早读。提倡老师利用这段时间为学生读5~10分钟的书。

      课前吟诵:语文课前2分钟,开展经典古诗词、儿童诗诵读,每日更新。

      午间阅读:每周二、四中午12:20--12:50,为规定阅读时间,语文老师进教室开展班级读书会,可以持续默读、聊书、讨论、读后感交流等。

      家庭阅读:睡前提倡读20分钟“晚安书”,低年级让家长朗读,高年级自己阅读。

      特色阅读:开设“说时事、谈人生、论生命”课程,由教导主任、校长亲自担任该课程教师,每周一次给五、六年级学生开课,教育学生开阔视野,把握时代脉搏。

      (4)拓展阅读时空,增加阅读信息量

      时尚的阅读方式不仅需要“纸质阅读”,更需要用网络阅读、视听阅读等新兴方式来充实、补充。活动提倡学生看《新闻联播》、《百家讲坛》、《探索发现》等有益身心的电视节目。观看改变自优秀童书的电影作品。同时上儿童文学网、中国少年雏鹰网、蒲公英儿童阅读推广网、红泥巴村等网站浏览。并且要求学生订阅适合自己年段的报刊、杂志。

      (5)组织专题活动,营造阅读氛围

      大作家进校园

      2007年起,学校已先后邀请台湾童书皇后管家琪、动物小说家沈石溪、胖叔叔董宏猷、科幻作家张之路来校引领阅读。本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有幸邀请到中国儿童文学创作领军人物曹文轩来校做了“纯美阅读分享经典”的讲座,“大头儿子妈妈”郑春华、“阳光姐姐”伍美珍相继光临剡山讲座、签名售书,一次次点燃了孩子们的阅读激情,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主题活动

      “故事大王”比赛、“绘本创作能手”评比、故事接龙比赛、好书漂流、PIRLS阅读测试、读书成果三项评比(读书卡、读书小报、读后感)等活动的开展一次次把阅读推向高潮,爱书的热情持续不退烧。

      (二)授之以渔――培养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从活动研究初下发的调查表反应出来的数据中,我们得知:参与调查的2532名学生有1977名在阅读时没有使用方法,即使选择有方法的学生,他的方法也无非是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而已。这说明学生喜欢上了阅读,但并不一定懂得欣赏文学的方式。一个成熟的读者在与文本活动的时候会使用许多不同的策略。这种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时使用的方法和随之学习到的阅读能力。如果只倡导阅读而忽视引领。这样的阅读只能是说是“重数量轻质量”的低效阅读。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就是让课外阅读进军课堂,这一载体就是“班级读书会”,它的开展能让学生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作中,逐步发展起阅读能力。课题组成员潜心研究,把学生的阅读分“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阶段,根据不同的阶段,利用不同的策略开展班级读书会。

      阅读前,主要研究阅读兴趣激发的策略,采用了预测、意见调查表、概念图等方式;阅读中,研究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如整理、图示、文学地图;阅读后。研究阅读回应习得的策略,有范恩图、回应日志、聊书、群文阅读等。

      (三)与书共舞――书香共同体构建的策略研究

      没有教师对于阅读的热爱,就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没有家长与孩子的共同阅读就很难形成共同的精神家园。所以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成为儿童读物的第一读者,这不仅可以随时对孩子的阅读进行监控,掌握他们的阅读动态及时做出指正,而且在共读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共鸣能让教育实现事半功倍。

      1.聆听大师的声音

      学校先后邀请儿童文学博士王林、浙师大儿童文学教授方卫平、著名童书作家、儿童阅读推广人梅子涵对教师、家长进行儿童文学教学专项讲座。派出研究组教师赴扬州参加“亲近母语‘组织的儿童文学培训,赴千岛湖参加首届班级读书会骨干教师研习班。

      2.同读活动

第4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范文

      关键词 SBI模式;初中英语;阅读策略训练

      一、引言

      英语阅读被认为是可理解输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五级)英语阅读技能目标提出了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等要求。①但从教学实践和每年的中考来看,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滞后于《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阅读理解得分不高,害怕阅读,对阅读缺乏兴趣和信心,这主要是长期受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所致。在初中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侧重的是对阅读材料语言知识的讲解,如生词短语的解释、句子结构的分析、语法知识的讲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把阅读课上成了语法课或是语言点的讲解课。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方式和阅读策略的培养,导致了“高投入,低产出”的后果。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效率是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研究阅读策略训练对提高初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影响,以此来验证SBI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二、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SBI(Strategies-Based Instruction)即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模式。SBI寓策略训练于外语教学过程之中,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a learner-centered approach)”。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系统地应用学习策略”,从而“有效的帮助外语学习”。教师可以“在进行常规的语言教学的同时,强调策略,使策略训练个性化”。②

      SBI最大的特点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学中把外显性指导和内隐性引导融入到策略训练之中,把策略训练和课堂学习材料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体会到策略的运用更能有效的帮助外语学习。

      三、研究设计

      1.实验对象

      本研究实验对象是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初三年级两个班的100名学生。笔者把一个班设为控制班,另一个班设为实验班;对实验班进行SBI的阅读教学,控制班则进行传统常规的阅读教学。前测阅读测试显示这两个班级的阅读水平无显著差异(t= -0.19 , p= 0.985 >0.05)。回收的问卷显示这两个班级学生在阅读中的策略使用情况也无显著差异(所调查的六项阅读策略的p值均大于0.05)。

      2.实验工具

      (1)问卷调查(参见附录)

      本实验关于英语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主要是参考刘丹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研究》,③结合Block对阅读策略的分类④和平时的教学情况而设计的,一共有20个项目,主要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略读、寻读、预测、推测、词汇技巧和结构分析6种主要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问卷答案采用莱克特等级量表(1-5),考虑到学生答题习惯和避免学生思维定势,把1-5个等级对应成A-E,即要求学生从A-E等级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一项。这5个等级答案代表的意思如下:A=完全不符合你的情况;B=基本不符合你的情况;C=有时符合你的情况;D=基本符合你的情况;E=完全符合你的情况。

      (2)前测

      以2011年漳州市中考英语试题的阅读理解题目作为前测。

      (3)后测

      以2012年漳州市中考英语试题的阅读理解题目作为后测。

      3.实验过程

      本研究历时4个月,共15周;主要分成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和实验总结三阶段。

      (1)实验准备阶段

      在实验前即第1周,分别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参见附录),获取调查数据,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策略使用频率差异性做出判断;并分别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进行前测,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收集前测成绩,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阅读水平的基准,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实验前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阅读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

      (2)实验实施阶段

      实验期间(第2至16周),在控制班,笔者就教材Project English (九年级上下册),每单元每个话题的阅读部分进行传统常规的阅读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介绍阅读策略,不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在实验班,笔者采用SBI的阅读教学模式,结合教材Project English (九年级上下册)每单元每个话题的阅读部分来训练六种比较常见的阅读策略:略读、寻读、预测、推测、词汇技巧和结构分析。两个班具体的阅读课程设计如表1所示:

      (3)实验总结阶段

      在实验结束时即第17周,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进行后测,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本次成绩用来检验实验后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阅读成绩的差异性,从而判断SBI的阅读教学是否比传统常规的阅读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此外,再对实验班进行一次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该问卷调查项目与实验前的一样),收集数据,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判断阅读策略训练前后,学生在策略使用意识上是否有显著性变化。

      4.数据收集与分析

      为了确保实验研究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实验所需的数据(问卷、阅读前测和后测)均由笔者监督被试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完成问卷所需时间为10分钟,阅读前测和后测各所需时间为45分钟。问卷以学生在五级制的选项计分,并根据各项阅读策略Mean值(平均值)进行分析。阅读前测和后测均按漳州市中考改卷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收集数据后,根据需要回答的问题,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分析,统计平均值、标准差、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1.SBI的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水平的影响

      (1)实验班和控制班阅读前测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分析

      笔者把每个学生的前测成绩逐个输入电脑,运用SPSS统计软件统计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比较了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前测成绩的情况。实验班51人,平均分24.55分,标准差11.32 ;控制班49人,平均分24.59分,标准差10.68 。t值为-0.19,p值为 0.985 (大于0.05)。表明:实验班和控制班的阅读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 即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实验前的阅读水平是相当的。这说明,在实验结束后,如果两班英语阅读成绩产生显著差异,那么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采用不同的阅读教学模式所致。

      (2)实验班和控制班阅读后测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分析

      笔者把每个学生的后测成绩逐个输入电脑,运用SPSS统计软件统计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4.2得知,实验班的平均分为30.06,标准差为11.61;控制班的平均分为25.51,标准差为10.56。t值为2.046,p值为0.043(小于0.05),说明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后测阅读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即在实验后,实验班和控制班的阅读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前测的成绩相比,后测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平均分都有提高。控制班的后测阅读成绩也有小幅度的提高(增幅0.92),说明注重词汇、语法,注重对课文的逐句翻译的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仍有一些优点。相比之下,实验班的后测阅读成绩提高较多(增幅5.51)。这表明:SBI的阅读教学比传统常规的阅读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实验前后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变化与分析

      笔者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前后两次的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平均值、标准差和配对样本t检验,所得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在实验后,学生的六类阅读策略的平均值都提高了。其中,词汇技巧策略的平均值(4.41)最高,其次是寻读策略,平均值为3.67。这两项的策略使用频率由实验前的中频上升为高频,说明在实验后,学生经常使用词汇技巧策略和寻读策略。而略读策略的使用频率仍为中频,但其平均值由实验前的2.59上升为3.27。推测策略的平均值为3.19,结构分析策略的平均值为3.18,而预测策略的平均值(3.07)最低。但这些策略的使用频率均由实验前的低频上升为中频。这表明:实验后,学生的各项阅读策略的使用频率都提高了。而且从配对样本t检验所得的实验前后各项阅读策略的p均小于0.05,说明实验前后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变化有显著差异,即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训练能显著增加学生的策略使用意识。

      五、结论与不足

      从以上阅读策略训练的实验结果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实验结束时的阅读后测成绩来看,SBI的阅读策略训练的效果是显著的。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上,采用SBI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可行和有效的。

      (2)从对比实验前后实验班的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数据发现,实验后,学生的阅读策略使用意识明显增加,这说明学生的策略意识是可以训练的。

      但由于受时间、精力等条件的限制,加上目前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SBI的阅读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不多,可供参考的资料甚少。因此,本研究设计还不尽人意,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2年。

      ②Cohen, A. D. & Weaver:Strategies –Based Instruction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 1994.

      ③刘丹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研究》,《外语界》,2002年第6期。

      ④Block, E. L.:The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Readers, TESOL Quarterly ,1986-3.

      附录 初中生英语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

      邀请你参加该问卷调查是为了了解你在英语阅读时是否使用阅读策略以及何种策略。你的回答只反映你的阅读策略使用情况,没有好坏对错之分。问卷的数据只为教学研究服务,与你的英语成绩无关。谢谢合作!

      第一部分 个人情况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年龄_________

      第二部分 关于阅读策略使用情况

      该部分一共有20道题。请你根据字母A至E所代表的含义选出其中一个,填在句末的横线上。请记住在填写时,要根据在自己的实际做法而不是你的想法或其他人的做法。

      A=完全不符合你的情况

      B=基本不符合你的情况

      C=有时符合你的情况

      D=基本符合你的情况

      E=完全符合你的情况

      1.阅读开始时根据文章题目预测文章内容

      2.阅读时根据文章开头和段落起始句预测文章内容

      3.阅读时根据文章结构预测文章内容

      4.阅读文章前先浏览整篇以了解大意

      5.阅读时带着问题到文章中寻找答案

      6.先跳过不理解的部分,待读完全文后再说

      7.阅读时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8.阅读时忽略不相关的细节

      9.阅读时注意段落的中心句或主题句

      10.阅读时运用背景知识推测文章观点

      11.阅读时根据文章内容推断未述结论

      12.阅读时理解作者的弦外之音

      13.阅读时用构词法知识推断生词的含义

      14.阅读时利用同义词和反义词猜测生词的含义

      15.阅读时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含义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 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 T]

      16.阅读时跳过生词继续阅读

      17.阅读时注意文中连接词、代词等的作用

      18.阅读时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第5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范文

      1、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日益突现它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场所。

      2、此刻,且让我们着眼于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课程资源的结构单一,教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许多学校甚至将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阅读的内容方面贫瘠到了四大名著的作者都不明了,更不用说斯威夫特、罗曼·罗兰、海明威他们的作品了;据调查:从阅读的兴趣和目的来看,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的人数占60.70%,其次为文学名著,占50.69%,而阅读科技类书籍及报纸杂志的学生相对较少,还有部分学生的阅读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么看什么”。从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来看,有73.7%同学认为可以增长见识,说明学生阅读的出发点是好的;有55.08%的同学认为是提高语文水平,说明了学生读书还有较浓的功利色彩;有36.05%的同学认为是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同学认为是休闲娱乐,说明了部分学生还没有把读书当成一个人所必需的精神需求。从阅读时间来看,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决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看书的时间不到30分钟。从阅读途径看,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可见,农村小学学生阅读途径较为单一,特别是网络等新时代阅读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由此可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方法,推进学生阅读,并切实达到相应目的。

      3、教学实验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需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

      4、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及我们的阅读现状,我们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同时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依托智慧型课外阅读,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智慧的探险。

      智慧就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是由智力、知识、方法、技巧、意志、情感、个性意识倾向、气质与美感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智慧阅读就是读书有道,一凭勤奋和毅力,二靠规律和方法。凭勤奋和毅力可以水滴而石穿,靠规律和方法能够事半而功倍。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综述

      1、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母语课程资源,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实践研究课题。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读书教育的研究。就美国而言,并非常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读书策略的指导。不仅如此美国小学还十分重视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学生尽量扩大读书的面和量,并且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意向自己选择书籍阅读,读书作业有两种组合类型,以“个人为主”的类型和以“读书俱乐部为主”的类型,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读书作业室工作。他们所遵循的读书教学的思路是:读书的策略——读书的兴趣——讨论交流——讨论策略。

      2、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这也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有读书能力,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读书中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2、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链接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和课内外阅读链接的途径。

      3、全面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拓展视野,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与策略

      课题研究的对象:通元小学五年级学生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让学生智慧地课外阅读

      1、以兴趣诱导学生读书

      全校利用部分中午时间开展语文兴趣课,试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进行个人藏书乐园、班级书架的建设,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以文化名人命名每个班级,诣在培养学生兴趣,因为它始终都是最好的老师。

      2、以自主形式促进学生探究

      利用晚托课进行大阅读自主学习。要实现让学生“学会阅读”这一目标,必须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我们在阅读课上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提倡阅读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主体性。

      此外,也开设课外阅读课、读书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进行分层指导,逐步实施,开拓学生读书空间,让学生享受读书乐趣,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3、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因此,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摘抄,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积累习惯等。

      4、以良好的读书习惯推进学生进步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并且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所以我们在组织进行阅读时非常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带着明确目的去读书、按计划读书、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善用工具书等。

      5、以丰富的外延吸引学生不断提升

      鼓励学生积极向图书室借阅资料阅读、订阅《南湖晚报》、《少年儿童故事报》、《小学生时代》等刊物杂志,像学生介绍可读性较强的作品等,让他们感受课外知识的广、深及读书的迫切感。

      (二)进行课内外链接阅读

      充满智慧的课外阅读总不会脱离课内文本而孤立存在。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应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视野,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上《赤壁之战》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三国鼎立局面,同时辅以各人物性格及相关故事,推荐学生看《三国演义》,要《钓鱼与放虾》时则介绍《故乡》《少年闰土》等作品,鼓励学生走进鲁迅。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前置性、比较性、拓展性阅读,在联系中,对比下获取知识。

      (三)创建大阅读学习型校园文化

      阅读的还有一种大智慧,是创设阅读大情境。大阅读进校园,我校确定了《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古文观止》等校本教材,把“我读中华古诗文”、“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等传统经典篇目作为学生必修校本课程。我校努力建设校园文化环境,设有《古诗长廊》,不断充实图书室、阅览室的藏书。学生诵读时间有保障,清晨,校园广播播送经典诗词,感受经典环境;中午“习字一刻钟”,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晚托设有“读书时间”,让学生在书海漫步。教师方面,努力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并制定了相应的科研教育制度,在竞争中求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过程

      起始准备阶段(2005.9——2006.5)

      1.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方法指导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开展研究探讨,整理读书策略,做好理论的积累。

      2.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手段,掌握全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读书现状及心理状态,由此筛选整理出小学生常用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喜爱的书籍,提炼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筛选、整理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以此作为读书教学的基本内容。

      3.编写校本教材及组织订阅小学生课外系列丛书。组织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并指导,根据学生的建议及普遍兴趣点精选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开展读书交流会、名著述评、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积累感性材料。

      课题实施阶段(2006.9——2007.9)

      1、整理、总结出不同年龄段(低、中、高)适合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需要每位任课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

      行动研究法展开研究,重点探索和研究开展课外读书指导、探讨有效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2、导读书方法开设读书指导课。

      (1)、开拓读书空间开设读物推荐课。

      (2)、提高读书品位开设阅读欣赏课。

      (3)、享受读书乐趣开设读书汇报课。

      3、在全面展开活动的基础上,对各校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链接活动开展情况定期进行交流;对原始感性材料进行目标检测、分析、筛选、综合,及时调整,使活动有效开展,课题深入研究。

      课题总结阶段(2007.10)

      1、将研究结果运用于本校各年段,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基本掌握适用的读书策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对对本学期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第6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范文


      开题活动提示: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思、聚焦和分工。

      开题活动建议由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教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 2人)、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 

      开题地点:

      主持人:

      评议专家:

      参与人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一) 王楼乡中心校课题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田启光主任宣读本课题立项通知书;

      (二) 课题主持人 进行开题报告的阐述 

      (三) 课题组成员张深锋代表发言

      (四) 梁园区教研室副主任张振军、梁园区王楼乡一中高级教师刘立建对课题的研究内容评议发言

      (五) 课题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田启光主任对该课题提出建议要求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 5000 字以内,(可加页)。

      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

      阅读是所有课程的核心和基础,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密切关联,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 万字。

      同时,随着知识社会的来临,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要掌握信息、分辨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并吸收信息。群文阅读这一新的阅读教学实践的出现正好适应了信息时展的要求,拓展和延伸了学生的阅读视角,改革了阅读教学的模式,并逐渐成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主流。

      教师对于群文阅读从接触到逐渐认可,再到不断探索追求进步,已经有很多老师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农村中学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源于农村中学的一些局限性给阅读教学带来的难题,在农村中学开展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显得尤为急迫。

      ( ( 一) ) 阅读量严重不足 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 405 万字,但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以书本阅读为主,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农村学生家庭的现实情况差异大,学生家长的文化素养普遍较差,对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较低,给学生补充的课外读物少,而且留守儿童比较多, 学生缺乏阅读的良好资源与环境。

      (二)缺少指导,不知如何阅读 农村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的限制,孩子从小就很少有机会接触课外读物,更不用说家长和孩子之间进行的亲子阅读或者阅读指导。在学校,教师授课时过分关注字词句的落实,以致完整的文本时常被切割被肢解,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片段和知识,也缺少持久的感悟,至于默读、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法的训练更无从涉及。

      (三) 缺少思考和运用

      学生虽然课内习得了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但不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学生对于书本知识记得滚瓜烂熟,但是仔细一追问就会发现学生仅仅停留在背记阶段,而对于文本的含义主题完全缺乏相应的了解,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没有实际性的帮助。

      总之,针对农村中学的群文阅读教学,我们作为农村中学的教师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去探索,鉴于此,我们提出《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 1、提升学生的阅读力和思考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教育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阅读量,增强阅读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阅读思考力,积蓄语文素养。

      2、以研究教学策略为契机,提升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在实践中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教师充分的职业发展。

      3、建立符合农村学校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反复实践摸索,形成一个针对农村教学实际的,可操作性强、可评估、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让“群文阅读”作为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研究新的生长点,充分挖掘群文阅读的社会资源,协调构建以图书馆、新华书店、学校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和以家庭为单位的群文阅读资源库,通过学校群文阅读的研究和推行,辐射带动以家庭为核心的群文阅读的社会效应,为农村学生群文阅读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撑。

      通过课题研究,让“群文阅读”为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找到新的发力点,将课标精神践行到日常教学现场,为学生扩大阅读面、阅读量,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 读素养提供可行路径。

      在课题研究中,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特色鲜明,打造“书香校园”,形成以“阅读”为导向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与办学品质。

      三、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 群文阅读教学:即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进行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二)农村中学: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知识面窄,阅读量小,缺少阅读技巧和阅读指导,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

      (三)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 日本的“群书阅读”、港台的“多文本阅读“,他们都在群文阅读方面进行了有力的探索,目标都指向了语文课堂的变革,都是为了更多地为学生提供阅读实践,从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台湾赵镜中教授曾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一种变化:“在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在群文阅读进入课堂阅读教学以前,国内也有专家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和研究,如: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的“基础教育‘跨越式教学’”;窦桂梅的“主题单元教学”;李怀源的“单元整组教学”等。

      2012 年 11 月重庆大礼堂举行群文阅读研讨会——“语文课堂静悄悄的革命”,

      “群文阅读”首倡者王林及众多专家学者、包括代表性的一线教师蒋军晶等汇聚一堂,在我国大陆地区共同正式地树起了“群文阅读”的大旗。

      大陆教育先进地区在实施群文阅读实验,“ 群文阅读 ” 已逐渐走进课堂,并总结一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但这些研究在群文阅读课的形成目标、达成途径、实施措施、教师指导、考查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还不够突出,而且针对农村中学实际情况开展的群文阅读研究相对较少。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内 容 1 1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了解当下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概况,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校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改革的状况,找到群文阅读在教学层面的症结所在。

      2 2 . 农村中学 群文阅读相关理论的建构 探讨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建构符合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可行性与实效性的相关理论框架与体系。

      (二) 重难点和创新点 :

      重难点:研究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怎样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有效的将“群文阅读”运用到日常的语文教学课堂上。

      创新点:我们学校属于农村学校,而且距离城区较近,在夹缝中生存,学生流失严重,在校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较低,阅读量较少,阅读面窄,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能从农村学校和学生本身的这些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内容注重有效性;研究方法注重实证,将“群文阅读”引入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能学到技能。

      六、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我们本次课题的特点和研究的内容,我们主要采用:

      1. 理论文献法 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总结归纳,筛选整理出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材料。

      2. 问卷调查法 自编调查问卷,对农村中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阅读力水平,通过结论分析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

      3 3 、 个案研究法 对比较典型个性化教学案例进行汇集、展示、分析、研究和概括,使零碎的资料信息变得系统、清晰以利于进一步的研究。

      4 4 、 行动研究法

      把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参研教师从日常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从而找到优化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积累丰富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

      5 5 、 经验总结法 整理、搜集优质的课例,开展横向、纵向的交流,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有关论文。

      6 6 、学习成果展示法。

      将阶段性经验成果通过撰写论文、报告等形式展示出来,在批评指正中反复修正,加以改进。

      (二)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一年,主要分为以下 4 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6 6 年4 4 月 — 2016 6 年6 6 月) 1、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填写课题申报书,进行课题申报;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建研究队伍;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教师的分工。

      第二阶段:

      交流学习 阶段 (   1、设计问卷调查,整理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研究农村中学生阅读的现状; 2、在实际研究中,课题组不断修订研究方案,调整实际操作; 3、针对群文阅读教学实际,建构、完善阅读教学新模式,归纳运用教师教学策略; 4、加强课题组教师的学习。根据学校教科研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并进行学习反思和困惑交流。

      第三阶段:实践验证 阶段 1、根据各阶段的研究情况及经验,完善已探索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完善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研究。

      2、及时发掘、提炼包装研究成果,及时在学术报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课例等,召开研究成果研讨会,做好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料的收集工作。

      3、开展班级读书会。利用课内进行交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

      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发展思维。

      第四阶段:总结反思 阶段 ( ) 1、整理研究资料,提炼研究成果,编辑“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成果集;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论文与电子成果等 3、申请结题,完成结题工作 七、成员分析及分工 (一)课题负责人:

      (二)课题组成员:王修涛 张深锋 石俊英 毕明远 1、 :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发表过区级论文《 浅谈如何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好地感受美 》,并多次参加优质课活动,有市级优质课《老王》,区级优质课《咏雪》,区级群文阅读优质课《文字中的成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

      负责课题决策,课题总设计、总调度,具体是确定研究方向,协调各研究个体,并进行课堂实践。

      2、王修涛: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发表省级论文《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区级论文《精心点拨学生的思维途径》、《利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负责理论分析、督察指导,修改和审定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具体是查找、搜集、整理相关研究方向的理论材料,督导各个时间段的研究,结合我组研究进展和实际操作,修改和审订理论内容等,并进行课堂实践。

      3、张深锋: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撰写区级论文《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群文阅读”》《语文课堂新教学模式的探讨》,发表文章《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丰富的理论和教学经验。

      通过研究的不断推进,时时修订研究成果,保存这一过程中的材料,设计调查问卷,撰写研究报告等,并进行课堂实践。

      4、石俊英: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曾发表市级论文《浅谈中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有效性》,区级论文《浅谈高校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实施措施》、

      《创设新型教学模式,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负责实施方案的设计与撰写,材料的归档整理,分析资料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等,并进行课堂实践。

      5、毕明远: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曾参与区级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教育》,发表过区级论文《阅读回归本真-纯阅读教学》,对阅读教学的研究经验丰富,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

      负责材料收集及归档整理,分析资料成果,设计调查问卷,撰写研究报告等,并进行课堂实践。

      6、杨藏: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曾在虞城县优质课活动中获一等奖,多次参与虞城县的征文活动并获一等奖,善于组织材料,组织学生活动。

      负责材料的归档整理,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会等各项活动,撰写研究报告等,并进行课堂实践。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优质的课例、教案,制作成光盘。

      2、撰写研究报告。

      3、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

      九、 参考文献:

      [1] 刘显国.语言艺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王瑞平.创新教育论[M]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3]叶建英.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11 [4]俞玉萍. 漫步大语文的教与学[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04 [5]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中国教育学刊[J]. 2013.06 [6]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07

      课题负责人签名: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 字以内。

      张振军主任、刘立建老师听取了课题主持人 老师所作的《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并了解了该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及准备工作,经认真评议,形成以下论证意见:

      课题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立足学校实际,通过研究,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强阅读实践体验,培养阅读能力,积蓄语文学养,具有实际意义。

      课题的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立足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活动评价等途径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从而为学校打造一支优良的教学队伍。

      课题负责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科研素质,爱好学习,求知上进,为了本次课题,研究了多本教育理论书籍,多次向主管领导请教,并向其他群文阅读课题组学习,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完全有能力承担此课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是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专业教师队伍,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他们的专业论文多次获得省市主管部门的认可,多人多次参加过课题研究,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本次课题中,根据各自的专长和能力,分工明确具体,非常得当。

      为了顺利开展本次课题,课题组进行了充分详尽的资料准备,阅读了大量书籍,鉴于学校实际情况,老师们在市区图书馆办理了多个借书证,不断充实理论素养,同时购买和查阅了多种网络资源,有相关著述、视频资料等,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课题研究预期成果总体呈现多样化,有优秀的课例、教案、论文、经验总结等,并注意成果的学术性、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具有推广意义,能为周边区域的群文阅读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次课题研究得到了中心校和学校领导的高度关注,给予了课题研究人员充分的时间和资源,并号召其他教师和全体学生积极配合课题研究工作的进行,提供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保障。

      专家组经过反复讨论,一致同意 老师主持的《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如期开题。同时建议课题组:要进一步加强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深入探讨;要进一步细化研究的各项内容,明确各阶段的研究计划,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制定评价标准,避免单一化,力争高标准完成课题规划的研究任务。

      评议专家组签名:张振军 刘立建 2016 年 10 月 10 日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立项申报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 字左右(可加页)。

      (一) 进一步加强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深入探讨。

      在准备阶段和交流阶段,我们查阅了大量书籍文献资料,并在网略上搜集大量信息交流学习,但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局限性,老师们的理论水平还是不够高,因此在评议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认真研读了部分理论书籍,并决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边进行课堂实践边进行理论提升,将二者结合,争取有更大更快进步。

      (二) 进一步细化研究的各项内容,明确各阶段的研究计划 由于老师地处两个校区,交流不便,在总结和信息交流方面不够及时,导致各项工作的分工不够明确,因此我们对钱在学校拉了网线,并建立了微信群和QQ 群,及时将大家的思想看法进行交流,明确了各项任务,保证课题顺利进行。

      (三) 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制定评价标准。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横向的,纵向的,宏观的,个性的,避免单一化。

      课题负责人签名:

第7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范文

      一、积极创建阅读环境,为阅读提供坚实保障

      区内14个课题实验基地校分布在城市与农村,横跨城区小学、镇中心小学、村级小学三个层次(见上表)。受学校硬件、资源的影响,各基地校之间显得极不均衡。鉴于此情况,区教育局、学校大力投入图书室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坚实保障。

      二、潜心研究,构建指导体系

      1.开设阅读课,积极保障阅读时间。

      有了阅读资源,什么时候读,这是很重要的。为充分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一是各基地校根据校情,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或者利用班会活动时间作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二是学生自由阅读时间必须落实,减少书面作业,增加自由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外书。

      2.教研跟进,构建多形式阅读指导课型。

      既然开设阅读课,教师的指导就必须跟进,以此有效保障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和能力提高。实验中思考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为构建多种指导课型,全区、校际和基地校三大层面积极学习与探索,目前,已经成型的指导课型如下。

      第一大类:课内外阅读融合课

      紧紧围绕该子课题研究目标,我们在实验中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研究整合为一体,探索具有使用价值的方法与策略,让学生课内外阅读有机融合,努力实现课内得法、课外使用。因此,课内外阅读融合课成为此项研究的主打课型。该类课型根据指导目标又分为主题阅读课、“有法”的阅读课、走向作者和原文的阅读课三种小课型。

      ①主题阅读课。这是较常见的课型,指导教师根据教材文本在内容、形式、表现手法、抒感等方面的表达特点,确定相应主题,然后引入与主题相符的课外阅读。如航天小学陈明丽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阅读指导课《“感受浓浓的父母之爱”主题阅读》,航天小学陈燕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阅读指导课《“思乡古诗词曲”主题阅读》等。这类阅读指导课既兼顾了课内阅读教学,又将学生引向广袤的课外阅读,在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培养上发挥了较大作用。

      ②“有法”的阅读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练习。如北关小学肖静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课内得法,课外沿用》,北关小学刘小玲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交流》,均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出有效的阅读方法,并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

      ③走向作者和原文的阅读课。它的特点一般是以教材文本为出发点,激发学生阅读作者其他书籍、原文或整本书的兴趣。如航天小学向秀琼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安徒生童话故事集》,育才小学刘红、赵正凯两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北关小学程大易老师执教的六年级《鲁滨孙漂流记》等。

      第二大类:课外阅读指导课

      这类课型主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切实增大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终身学习能力。该类课型根据指导目标,又分为群文阅读课、读法指导课、师生共读课、阅读赏析课四种小课型。

      ①群文阅读课。就是在时空有限的阅读课上,呈现与某个议题相关的多篇文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立体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进行多方面言语实践。如高桥镇十字学校骆诗梅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神话故事群文阅读》等。

      ②读法指导课。这种课型的重点是阅读方法指导。如笔者执教的五年级《学习阅读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同济小学帅月娟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师生共读〈雾都孤儿〉》,重在“粗读加精读”方法训练,航天小学刘正霞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看绘本,画结构,知脉络》等。

      ③师生共读课。如高桥镇高桥小学张华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师生共读课《笑猫日记》,航天小学潘贵强执教的四年级师生共读课《我的母亲》,航天小学段华执教的二年级《窗边的小豆豆》等。

      ④阅读赏析课。“欣赏”即为发现美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型,因为可以接收到很多信息,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北关小学贺亚辉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品析》,航天小学胡应强执教的六年级《调皮的乐趣》等。

      3.加强研训,保障指导体系的正常运行。

      教师的研究能力直接决定了指导体系的正常运行和课题成败。因此,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极其重视师资培训,主要采取区内研讨课、交流、竞赛、“请进来,走出去”等研训形式。通过基地校、实验教师的不懈努力,我区小语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持续提升,指导体系得以正常运行,为学生课内外阅读正确导航。较大型培训活动统计如下:

      三、优化阅读,展师生风采

      我区“指导小学生学习语文课内外阅读方法策略体系”的建立,促进书籍成为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密友。师生假期阅读、好书推介会、读书汇报展、主题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我区学生在阅读天地中汲取营养与力量。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4月22日,同济小学课题实验班的钟亚妮同学在“书香遵义‘我与书,成长的故事’”全市电视演讲大赛中,喜获小学组第一名。这次演讲大赛是“书香遵义”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之一,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旨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培养师生“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第8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范文

      一、出声思考及其相关研究

      (一)、出声思考法

      1、作为研究方法的“出声思考法”

      二十世纪以来,阅读中的认知加工问题已日显其重要性。内省或口头报告是早期阅读研究的主要方法。二 十世纪五十年代,出声思考法才成为研究认知加工的一种重要方法。

      研究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如问题解决时可利用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持续的时间 较长,内部操作更为复杂,存在多种选择的可能性,这给研究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人的思维活动总是默默进行的,可说是借助于不出声的内部言语进行的。克服这种困难的一个有效方法是 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即出声思考,使人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这样就可以直接观察人的思维过程。

      出声思考的方法是德国心理学家Duncker( 1945)首先提出来的。随后有许多研究者选择了出声思考法作 为阅读理解认知研究的工具。如高夫(Gough, 1972 ), 鲁墨哈特(Rumelhart , 1971 )和金西(Kintsc h,1978)等。

      2、作为教学方法的“出声思考法”

      柯林斯和史密斯(Collins & Smith,1982 )首先提出了专业读者的策略如何用于阅读理解教学的问题。

      此后,专业读者阅读时所采用的策略问题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出声思考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的运 用揭示了课文理解之类的思维加工过程。

      (二)、相关研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Piakarz,Smith等人对阅读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Piakarz,Smith等人的实验是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或在再读过程中进行解释。

      而Squirc则试图通过把每篇故事划分成小段,让学生阅读每一段然后用词表达思想的方法来测试读者在阅 读过程中的想法。他把研究结果分成不同类目进行编码。如书面判断、解释性回答、叙述性回答以及联想性回 答。同时他提出阅读过程中被试的原有经验、能力和个性会影响对问题的解答。但他的问题加工理论因缺乏基 本理论的指导而存在局限性。

      五十年代认知科学的兴起带来了理论观点的变革。它不仅发展了生理学、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以及 神经学,而且由于研究方法的改变使那些相关领域研究有了新进展。

      认知心理学家的对于信息加工问题的研究促进了阅读模式的构建与阅读任务分析的有机结合。

      其中鲁墨哈特(Rumelhart,1977 )首次研究了阅读中的词汇辨认的加工过程。

      金西(Kintsch,1978)提出了阅读理解第一个模式。

      西蒙(Simon,1980)对出声思考法进行了方法论上的详细描述。

      出声思考法最初只用于良好限定问题解决的研究,随后又被引入阅读加工的研究领域,最后被作为一种研 究的方法与教学的策略而备受心理学、学习论、教学论等领域研究者的重视。

      二、出声思考法及阅读理解教学策略

      (一)、教师示范策略

      1、倡导者及其研究

      柯林斯、史密斯(Collins & Smith,1982 )提出了阅读策略的分类及如何运用策略的方案。阅读策略分 为:

      (1)理解监控;

      (2)假设产生、评价和校正。

      策略教学计划包括三步加工:

      首先,教师在朗读课文时,示范理解监控和假设形成;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参加到相同的策略活动中来;

      最后,学生自己阅读时内化这些策略。

      达菲(Duffy)等人提出直接解释法, 强调教师在阅读过程中的解释作用。他们对传统阅读方法进行修正 ,确定了有效阅读理解教学的特征。即以观察为基础,从阅读技巧的教学入手,把阅读材料划分成几个部分, 教师通过阅读每一部分的示范讲授阅读策略。

      2、主要观点和结论

      研究都强调依靠外部努力即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而揭示阅读理解过程中思维的加工过程。

      研究者强调教师要鼓励学生成为“阅读侦探”,“记录主要观点”,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和使用阅读 策略的潜力。

      教师示范法和直接解释法都突出了教师指导,即导读的关键性。

      3、具体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示范之读仅是一种“中介”,一种“看读”与“自读”间或“听读”与“自读”间的中介。

      由于小学生语言模仿能力很强,所以教师的示范朗读是一种有效的指导方式。

      示范朗读通常有两种:

      第一种为“看读法”,就是让学生不看课文而专看老师朗读。学生一边听老师朗读的声音,一边看老师的 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从中可以获得老师以各种方式传递的信息,从而更深刻地感知课文。

      第二种为“自读法”,“看读”后再让学生“自读”,就是让学生看着课文听老师朗读。由于“听读”过 程中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声音接受信息,所以教师朗读时在停顿、重音、高低、快慢的地方要做适当的夸张,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事先约定好的各种朗读记号。“听读”后再让学生“自读”,学 生也能读得正确流利。

      (二)、学生的词语表达策略

      1、倡导者及其研究

      鲁利亚(Luria)提出了儿童口头控制行为发展的三个阶段。 即:成人的言语控制;儿童自己的口头言语 控制;儿童的内部言语控制。

      米切鲍姆(Meichenbaum,1985)将其拓展为四个阶段, 即:儿童在成人指导下完成任务之后,口头言语 得到利用;下一步儿童在讨论中完成任务;然后小声说出指导语;最后,出现了非口头的或听不见的自我训练 。

      博德(Biyd,1985)等,首次将出声思考既当作研究方法又当作教学方法,试图探索出一条教与学的最佳 途径。他们依据成人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出声思考时的口头报告,分析成人面对困难时采用的方法,以确定教的 最佳策略。

      2、主要观点和结论

      米切鲍姆(Meichcnbaum,1985 )强调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儿童怎样想而不是想什么”。在这种教学过程 中,儿童内化了个人思维加工过程中的口头对话言语,并对其进行转换,这种转换的有些部分与儿童元认

      知的 形成或控制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有关。

      3、具体策略

      (1)示范加解释。教师对每种策略的使用作出示范, 然后由学生读短文,出声思考;

      (2)教师读长篇课文,对各种策略作示范再由学生自己读, 教师对学生课本上的划线部分进行检查;

      (3)学生读课文全组讨论;

      (4)通过练习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问题解决策略

      1、倡导者及其主要观点

      1977年,Olshavsky提出阅读表征应作为问题解决的策略。 她强调读者原有的知识水平对策略使用的限制 。如完成任务的环境特征、阅读情境、课文材料和复杂性、读者的动机、读者对所阅读课文题目的兴趣等等。

      后来,柯林斯和布朗(Collins & Brown,1980 )又论证了在激活图式的形成过程中,怎样运用原有的知 识构建一种课文信息的最初模式,这种模式又怎样随阅读量的增加而不断得到改进。研究者认为这种改进过程 或最新形成的模式就是读者一般问题解决的策略。

      2、具体策略

      (1)通过案例让学生形成阅读理解中的一定的模式;

      (2)强化并运用一定的模式去解决相关的问题;

      (3)问题解决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分析;

      (4)形成以阅读表征为问题解决的策略。

      (四)、自我提问的策略

      1、倡导者及其研究

      为使学生成为提问题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应诱导学生在阅读课上自我提问,促进对课文的 理解。

      弗雷斯(Frase)施瓦茨(Achwartz )从积极信息加工理论角度去研究学生自我提问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积极信息加工的理论认为,学生要成为积极理解和独立思维的主体,就必须提出问题来引导注意力和促进 思维活动。因此,自我提问对学生积极加工课文信息起到关键的作用。学生自我提问优于教师提问,但他们研 究发现,学生自我提问中90%的问题只需字面上的回答。

      自我提问包括:理解因果关系问题、分析问题、比较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等。

      2、主要观点和结论

      学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会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保持更牢固。但学生不经过教学指导,只能提出低水平 的问题(需要运用记忆来回答的问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高水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阅读成绩。

      3、具体策略

      (1)提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

      (2)提出高水平的问题;学生首先阅读有关技能的描述, 接着看怎样提出两类问题的教育录像,作为反 馈和分析学生表现的资料。最后,在阅读中以这些问题为要点,提高阅读的效率。

      (五)、合作策略教学法

      1、倡导者及其研究

      安德森(Anderson,1993)等人提出了合作策略教学法,用于研究教师指导下的讨论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强调合作策略教学法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

      (1)出声思考为师生提供了一种发现学生已掌握策略的方法;

      (2)合作讨论更具有直接性, 师生之间可以就书本和文章提出各种问题加以讨论。如“它的内容怎样? ”“你在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等等,要解决好这类问题,学生们必须描述出他们正在进行的思维过程。

      2、主要观点和结论

      出声思考法已在阅读教学中具有新的作用,这些作用不仅体现在个体的认识过程中,也体现在个体间及群 体内的认知过程中,它受不同背景因素的影响。

      3、具体策略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和同辈指导下进行阅读, 同辈指导讨论时,相互间的合作可以解决认知冲突,学 生也有较多的机会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数量和质量上提高论述的水平;

      (2)师生间讨论或同辈间(学生间)讨论;

      (3)对讨论中的问题与策略加以总结;

      (4)形成由“合作”而产生的最佳问题与策略。

      三、出声思考法的启示

      (一)、出声思考法的本质——建构主义取向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期间,数学与自然科学的教学发展开始吸引教育者们思考学习结构本质的重要性。建 构主义取向对阅读理解教学有很大影响。持此观点者强调“阅读是一种读者、课本和情景之间的相互作用”( Palinscar & Carr,1986)。

      Pressley(1992)等人指出,阅读理解教学中,转向建构意义的教学倾向已十分显著。这一转变表明教学 已从教师单一的策略教学倾向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指导和独立实践,更倾向于相互作用的指导。这种教学方法将 成为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建立的与特殊语境、目的和课文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方法。阅读理解教学转变的一个 突出方面是教学重点从个体转向了社会背景下的群体。

      (二)、出声思考法的突破与发展方向

      出声思考法作为研究方法揭示了专业读者阅读过程的灵活性和直接目的性。作为教学方法,它最初用于教 师与专业读者的示范方法。

      出声思考法强调形成阅读理解研究的方法论和指导性理论的调整,方法论上的调整指向从试图寻找个体工 作记忆的加工痕迹到记录社会背景下构建意义过程所揭示的思维活动。指导性理论的调整体现在有关阅读表征 的言语转换过程中。

      出声思考法已经成为阅读理解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式,并将在建构主义学派理论指导下,在这一领域的研究 中成为教育学、心理学注意的焦点。阅读理解教学研究的新方向将是一种新的出声思考的表现形式。

      (三)、对我国阅读理解教学与研究的启示

      1、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教学策略”, 出声思考法有它的理论依据,可以以实验的形式对其进行研 究与运用;

      2、在语文教学和外语教学的范围里, 可同时采用“出声思考法”;

      3、“出声思考法”的策略还需在具体的教学教程中探索, 并形成可操作策略;

      4、“出声思考法”并非要取代其它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 它更是一种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对其 它方法的补充。

      1. Kintsch, A & Samuels, S.J.(1974). Toward a model oftext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85(5),363-394.

第9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学习策略;焦虑情绪

      根据大量的研究我们发现,如果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焦虑情绪会严重的影响学习效果,对于学习会产生抑制的作用。因此,如何不断的的减少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焦虑情绪已经成为现阶段研究的重点,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学习策略能够避免学生焦虑情绪的产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焦虑情绪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

      一、英语学习焦虑的原因

      (一)语言因素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英语的阅读问题,但是如果阅读的过程中遇见自己不认识的词汇就会产生阅读障碍,这直接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情绪。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遇到不认识的词汇,就会直接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于大部分的学习者来说,英语学习并不能够像学习母语一样流利,由于母语的掌握程度比较熟练,所以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一目十行的阅读,但是在进行英语阅读的过程中,由于外语系统尚未完全学习好,所以在阅读时会分散注意力,这样必然会影响阅读效率,是学习者产生焦虑情绪。

      (二)文化因素

      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广泛的引用于语言和阅读的研究中去。在这个理论中,阅读者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文章的内容和已经具备的背景知识是相互作用的。图式指的是人的记忆中已经存在的一些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这种理论认为文章本身并不具有意义,由于阅读的过程中人根据脑子里的背景知识将其赋予了实际意义,由于学生在阅读英语的过程中,脑子中的图式存在缺位,会直接导致学生的阅读障碍。由于图式的形成与该地区的文化因素有关系,所以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向学习母语一样顺利。不同的国家由于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间也存在着文化差异,而小学生并不能够理解这其中存在的差异,同时阅历并没有那么丰富,所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焦虑情绪,进而影响英语的学习。

      (三)错误的阅读观念

      由于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是循序渐进的,先教给学生单词,语法,然后在教给学生句子翻译,所以学生可能无形中产生了一种阅读习惯,所以在进行英语阅读的过程中总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翻译,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执着于弄清楚每一个单词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就会使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产生学习障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心理上的障碍以及焦虑情绪。

      二、缓解英语课堂焦虑的策略

      (一)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教育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入大量的文化因素,是小学生从小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产生了解,这样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加深对英语的理解,缓解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学习英语的障碍,进一步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可以尽量选择一些带有国外文化的材料,让学生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教师在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时应当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身心发展的规律来选择,难度适中。使学生学习的材料略高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如果学习材料的选择的过于难或者过于简单,都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过于难的材料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学习障碍,进一步产生焦虑情绪,而过于简单的材料,可能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样也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阅读策略运用能力

      如果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采取一定的阅读策略,这样能够大大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避免焦虑情绪的产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一字一句的阅读,应当根据文章的上下文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推理和猜测,对于文中不认识的单词,不必执着于弄懂单词的意思,只要单词不影响整个句子大意的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跳读、略读等等。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教授给学生一些阅读的策略,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 ,增加他们的选择范围,提高学生的策略抉择能力。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策略培训融入教W中, 使之成为课程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并不是填鸭式的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克服由于阅读障碍引起的焦虑情绪。

      参考文献:

      [1]刘玲.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