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普及金融知识 守住‘钱袋子’”暨银行业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系列宣传:警惕社交平台的“高仿号”诈骗

中国银行 2024年06月21日

      分享打印

      一、案例简介

      近日,一名年轻女生神色慌张跑进我行营业厅,称其银行卡被诈骗2万元钱,银行服务人员协助客户办理了换卡、重置密码,并打印交易流水。经询问,该客户称当天登陆微博,收到陌生人私信,称自己为其朋友XXX,因更换手机号无法收到验证码,故只能先注册新账号,原来的社交软件、邮箱等暂时都无法使用。因对方的昵称、头像与其朋友完全一致,让客户放松了警惕。随后“朋友”称昨日在某跨境电商平台购买商品,已支付3000元定金,并请求客户帮忙发订单号给客服确认名额。客户发送邮件后并很快收到“客服”回复,此时“朋友”称手机银行更换号码无法登陆,购买名额今天就失效,请求客户帮忙代付,客户遂根据邮件内账号转账2万元。转账成功后,“朋友”问客户要银行卡号,并很快提供了某银行的转账的电子回执。客户等待一段时间未见收到款项,再去询问发现已被对方拉黑,意识到被骗。

      二、案例分析

      目前,不法分子利用“熟人”身份作案,骗取客户信任,降低客户警惕性后实施诈骗的作案手段屡见不鲜,看似漏洞百出的聊天手法,但套上了“熟人”、“朋友”外壳后,一时间真假难辨。“高仿号”不仅名称与原账号高度相似,头像、简介也完全一致,还熟知受害人和其朋友的社交习惯、生活状态,甚至刻意使用原微博账号中使用的各种表情,让受害人放松警惕,进而实施诈骗。

      三、风险提示

      (一)保护个人信息。不在公开社交平台上透露自己、家人朋友的真实姓名、地址等,谨防个人信息泄露,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二)对于涉及汇款、转账等资金交易,提高警惕,多渠道核实。遇到熟人通过QQ、微信、微博等发信息请求帮忙转账给陌生账户的,务必电话、微信语音等途径核实真伪,切莫听信“一面之词”。

      (三)掌握基本常识,擦亮双眼。对于称网银转账限额不足无法使用的,或在正规平台购买商品但收款方为个人的,应提高警惕,一是小额资金通过网银转账不受限制,二是正规的电商平台不会要求客户打款给个人账户。

      (四)若已被诈骗,应立即报警并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或登陆手机银行进行临时挂失,然后前往最近网点办理换卡、重置密码,最大程度避免进一步资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