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大纳言

日本律令制下太政官制度下的次官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大纳言,是日本太政官制度下设立的一个官职,是第四等级的次官,相当于中国封建王朝时期丞相的槐门属官。官位相当于三品、四品,最高至正三位。
中文名
大纳言
外文名
だいなごん
属    性
日本律令制下太政官制度的次官
职    责
三公提供协助及参议政事
官职介拜说绍
挨乎殃日本律盛兆询令制度下的大纳言
天智天皇时,设置“御史大夫”之职,加上天武天皇以后,也设置“纳言”之官作为其前身。飞鸟净御原令之后,“大纳言”的名称这时才出现。
养老律令之下,此官职的职掌是“参议庶事、敷奏、宣旨、侍从、掌管献替”。中国的古典引述称呼为“喉舌之记少淋官”。
太政官制度下的次官,纳言的意思,依据「令义解」是指「下之建言上纳予三公,三公之谕向下宣诏」。职务乃为三公提供协助及参议政事,也是作为天皇的近侍,把政务上奏予天皇,同时把天皇敕令向下宣诏的要职,又可以在左右大臣不在时代行职务;另外大纳言兼为上卿,负责大节礼仪等事务。
理论上,公卿中的羽林家(如小路、四条、山科等氏)、名家(如劝修寺乌丸、甘露寺等氏)、半家等可以出任。实际上,公卿家中身份最低的廿五家半家顶多只祝旬杠能担任参议中纳言
根据《大宝令》规定,大纳言定额为四名。到藤原氏当权时,这样的人数已不够安插心腹,于是扩充了名额,另再设置权官(“权”字有临时之意)。主要的权官有权大纳言和权中纳言,于是大纳言到了镰仓幕府成立之时,已经增加到了八至十名之多。
进入战国时代,大纳言已不纯为公卿的专属了,执刀枪比拳脚的武将也能册封为大纳言,在庙堂和公卿并列,历史上著名的大纳言有安土桃山时代丰臣秀长(世称「大和大纳言」)及前田利家(世称请主员「加贺大纳言」)。到了江户时代,全国三百藩中,只有“御三家”的尾张家和纪伊家能够世袭大纳言的官位。到了明治时代初仍然保留,但到了明治四年(1871)被废除。
日本近代太政官制度下的大朵慨习谅纳言
庆応3年(1867年)12月,因王政复古,而太政官被废绝、大纳言之官职也被消灭。但是,之后,新地说政府数次进行改组。
明治2年(1869年)7月,重新组织的二官六省成立,太政官的名称复活,大纳言之名称亦复活(但权大纳言并没有)。
新设的大纳言是岩仓具视与徳大寺実则,并就任。
明治4年(1871年)7月,太政官改组为省三院八,大纳言之官职再度被消灭。以后,同名的官职再也没有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