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益阳分行架起“新农人”与新质生产力的“金桥”

金融时报网 2024年06月27日

      走进湖南益阳大通湖区千山红镇的智慧农场,熊大姐在智能无人驾驶插秧机上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插秧。“有了智慧农机设备,妇女们也能在农田里大显身手。”熊大姐神采奕奕地说。

      熊大姐和丈夫吴大哥经营着一家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企业,与湖南农业大学等长期合作。团队里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农业博士,还有“00后”新农人。大家齐聚在此,在实验室、在研发车间、在田野里,在一次次的探索实践中倾情挥洒汗水,致力于用科技的力量不断推进“从一粒种子到一粒米饭”的数字化进程。“从2021年我们建设全省第一个智慧育秧工厂起,农行的180万元贷款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谈起近几年公司的迭代升级之路,吴大哥特意提到了金融对企业长期以来的支持。

      这是当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生动实践,在这里,众多“新农人”在与新质生产力的双向奔赴中圆梦沃野。

      “这是我们最新一代自动化育秧流水线,相比大田育秧,它不受外界气温影响,能使育秧时间从36天缩短至22天,插秧可以提早到4月上旬。”在益阳市资阳区的某科技公司生产基地,负责人龚某详细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着公司的智慧育秧设备。

      据了解,该公司是当地一家专注于智能农机设计研发和生产销售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将种子浸种催芽后进入智能化播种流水线,密室高温高湿不见光的环境,使种子出苗又快又齐又壮,方便顺利转入育秧场地。育秧有稻田育秧、场地育秧、大棚育秧和立体式育秧四种方式,该公司采用的立体式循环育秧,既能节省空间、温度相对可控,又能实现智能化线上操作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在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下,一粒种子到一株秧苗实现智慧蜕变。

      从简单的农业机械,到功能完备的农机设备,再到日益智能化的农业生产线,农业机械化飞速发展的十几年,也是该公司在摸索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十几年。该公司深耕农机领域近二十年,致力于研发和推广适应不同地域地形特点的农机装备。然而,设备研发工作耗时久、资金投入大、周期长,资金压力较大。正是农行湖南益阳分行的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及时解决了该公司资金难题。

      新时代浪潮滚滚,粮食安全重于泰山,广袤田野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赛道。在“新农人”与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的进程中,农行益阳分行坚守主责主业,在二者中间架起连接的桥梁,为粮食安全提供及时、稳定的金融保障。截至目前,该行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6.3亿元。2024年以来新投放农户贷款9.7亿元,支持了4500多位“新农人”圆“兴农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融时报。金融时报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金融时报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