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彩“三夏”好“丰”景

金融时报网 2024年06月27日

      今年以来,陵城农商银行开辟“三夏”粮食种植及购销类贷款“高速通道”,简化信贷审批流程,实行信贷资金优先安排、贷款优先投放、服务优先提供。对急需资金的农户,由客户经理手把手指导进行线上自助放款,让客户少跑路,在保障粮食生产资金供应的基础上确保做到不误农时、不误农需。

      六月艳阳,风吹麦浪。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是全省产粮大区,现有耕地115万亩,粮食年产量22亿斤,眼下正值“三夏”生产关键时期,为确保不误农时,陵城农商银行全力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助力夏粮“颗粒归仓”。截至5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84.63亿元,其中支持实体经济贷款72.42亿元,较年初增加4.46亿元,有力“贷”动了辖区农户增产增收。

      精准摸排锁定需求底数

      “目前已经收购了200多万斤了。我家粮仓装1000万斤粮食不成问题,后续还要继续收购粮食。收购的资金离不开陵城农商银行的支持。”站在自己粮仓前,德州市陵城区滋镇后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王俊海笑着说。说话间,又有两辆载满粮食的车子开进粮仓卸粮。

      作为一户粮食收购主体,王俊海面对的都是普通农户、种粮大户、粮食种植企业等,由于小麦价格市场波动、阶段性资金支付压力陡增等问题,急需大量资金用于缓解粮食收购压力,确保夏粮收购顺利开展。陵城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了解到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客户上门调查核实情况,最终通过普惠小微信用贷产品向客户发放贷款100万元,解决了王俊海在“三夏”生产时节的用款需求。

      今年以来,陵城农商银行积极做好“三夏”期间金融服务。针对夏收夏种时节收种间隔短、资金需求大的情况,该行组建了25支金融小组送贷下乡,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农户和企业资金需求,推介“粮食购销惠民贷”“鲁担惠农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宣传支农贷款以及利率优惠等政策。在详细了解各乡镇粮田规模、预计产量、收购价格等情况的基础上,该行确定服务对象,一户一策制定服务方案,助推夏粮收购工作有序开展。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走访农户4300余户、农村种养大户51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5户、家庭农场211户。

      强化宣传助推服务提速

      “手机操作真方便,而且贷款可以以纯信用方式取得,随借随还、循环使用,非常适合我这样的粮食收购户,资金回笼了就可以随时还款,利息负担明显减轻了。”在陵城区丁庄镇,当地种粮大户杨峰在陵城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的指导下,通过山东农信APP成功申请了30万元“信e贷”,他对足不出户即可贷款的便捷体验连连称赞。在陵城银行的资金支持下,今年杨峰的种植规模较之前扩大了120亩,目前小麦种植规模有340多亩。

      陵城农商银行切实把握夏收服务工作重点,督导支行建立夏收夏种重点客户名单。结合“四张清单”走访工作,全面掌握全域夏收夏种重点客户,确保夏收夏种期间,信贷资金的精准投放。该行一方面派驻金融服务宣讲员通过张贴告知书、发送告知短信、上门走访等方式,一对一、面对面将授信额度、利率等信息传达给农户本人,确保农户及时掌握授信信息,实现宣传到户率100%;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线上“云”服务,简化贷款手续,减少贷款中间环节,缩短办理时间,扩大覆盖范围,为支持全区“三夏”生产播撒金融“及时雨”。

      多点发力畅通办贷渠道

      微风吹拂,麦浪滚滚。陵城区义渡口镇的麦田陆续进入收割阶段,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沃土之上,一台台收割机开足马力,加快收割进度,确保颗粒归仓。“这些年多亏了陵城农商银行,为我的种植创收提供了资金支持,今年小麦长势良好,产量达到80万斤不成问题,趁着天气好,抓紧完成收割。”田坝上,义渡口镇种植大户李怀民笑着说。

      李怀民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从事粮食种植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年“三夏”抢收抢种期间,因农机、人工等方面需求增加,他也会出现明显资金缺口。在日常走访中,陵城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了解到他的资金难题,结合客户特点,量身为其推荐了“鲁担惠农贷”和“慧德e贷”业务,共计为其发放贷款资金110万元,解了李怀民在关键时节的燃眉之急。

      今年以来,陵城农商银行开辟“三夏”粮食种植及购销类贷款“高速通道”,简化信贷审批流程,实行信贷资金优先安排、贷款优先投放、服务优先提供。对急需资金的农户,由客户经理手把手指导进行线上自助放款,让客户少跑路,在保障粮食生产资金供应的基础上确保做到不误农时、不误农需。该行指导25家支行网点,成立服务小分队、党员先锋队、流动服务组,进村入户开展金融服务,延伸基础金融服务触角。同时,积极推进科技赋能,通过平板电脑、智慧柜员机、移动柜员机等设备,持续丰富数字金融涉农场景生态,全方位赋能农民群众“三夏”生产。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融时报。金融时报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金融时报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