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升级 消费者支付体验更“丝滑”

金融时报网 2024年06月27日

      “我在这里生活支付很便利!许多景点既可以直接使用支付宝、微信绑定俄罗斯银行卡,也可使用VISA、MasterCard等境外银行卡直接支付。”漫步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面对精致的唐风饰品,在西安留学的俄罗斯女孩李伊雅一边询价,一边掏出手机打开支付宝页面“丝滑”支付。

      自3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北京、上海等30个省市已出台具体举措,各家商业银行均推出服务方案,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服务需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关数据显示,近两个月来,平均每月约有200万外籍人士使用移动支付,交易笔数约为1900万笔;POS机外卡交易月均笔数和金额较今年2月份翻番;支付宝和财付通等已引进13个境外电子钱包,便利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支付适老化方面,主流移动支付App均已进行适老化改造,全国银行网点基本完成适老化服务升级。

      便利游客支付不“见外”

      随着中国推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近几个月来,网络上刮起一阵“中国游”风潮。在英国、德国、西班牙、加拿大、阿根廷等各国博主的中国游Vlog中,记者发现,必要的现金支付和便捷的支付已成为外籍短期来华人员的“必选项”。

      6月13日下午,在西安市地标建筑赛格国际购物中心,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安娜斯诺西娅被全球最大的室内瀑布和亚洲最长的飞天扶梯深深震撼,商场内商品琳琅满目,经过一番“血拼”后,她在收银台顺利刷卡结账。安娜斯诺西娅的“丝滑”购物体验离不开金融机构与购物中心在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上开展的一系列合作。据了解,建行西安分行在每个楼层都设置了外卡受理专柜,并对收银员进行培训,使每一位来此消费的外国友人都可以享受刷卡便利。

      近几个月来,金融机构把着力提升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体验列为重点工作。

      机场通常是外籍人员来华的第一站。瞄准机场等重点场景,金融机构创建了各具特色的优化支付服务示范区。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打造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和服务中心,运行两个月以来,已为近万名客户提供了支付咨询及服务。据介绍,示范区外卡、外币整体交易额已超200万元,二季度交易笔数和金额较一季度环比增长均超过50%。

      刷卡是外籍游客最习惯的支付方式,几个月来,商业银行推动外卡收单业务驶入快车道,进一步改善外卡受理环境。工商银行全面构建跨境电商线上外卡收单、移动支付外卡内绑、线下POS外卡受理等外卡支付产品体系,截至5月末,外卡商户已经突破16万户。截至5月末,建设银行外卡收单商户较年初翻两番,全面覆盖持卡人食、住、行、游、购、娱、医场景,交易金额同比增长111%,交易笔数较同期增长175%。

      推动外卡刷卡、外卡内绑、外包内用等支付服务;提供货币兑换、外卡取现、零钞兑换等便利方式;开展POS机具布放升级、受理标识张贴、商户培训等综合方案;协助下载移动支付App、绑定银行卡、开展各类支付服务使用宣传……全面的金融服务让外籍人士切实感受到在华支付的便捷。

      提升“老友”支付服务体验

      “你不知道,我在家里用手机银行转账,这个字这么小,看得我眼花。”近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来到浙商银行向大堂经理寻求帮助。大堂经理连忙帮助他将手机银行切换成大字体的“长辈版”。

      为协助老年群体学习适应电子渠道移动支付的使用,商业银行积极对手机银行App进行适老化升级。“通过简化流程、专线人工客服等多种方式,优化浏览体验,简化操作流程,确保老年群体能用、会用。”南京银行负责人表示。

      不仅如此,为了提升老年人支付服务获得感、安全感,金融机构从老年人支付习惯和需求出发,制定提升老年人支付便利性措施。例如,持续改善银行卡使用环境,多地支持公共事业缴费、医疗等便民服务场景使用银行卡支付;在现金服务方面,督促经营主体依法依规保障现金支付,做好零钱备付,保证各类民生场景现金支付畅通等。

      海南、山东等地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灵活采取上门服务、远程视频等安全、便利的方式为老年人办理相关账户业务。在青海,商业银行按照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上门零钞兑换服务。在苏州,当地银行设立了面向老年人、外籍来苏人员等群体的现金服务直达绿色通道与服务专区。

      “每次来这里办业务的时候,农行工作人员都会手把手帮助我,贴心得很。”家住宁波市的陈老伯笑着说,“这里有老花镜,工作人员还会讲宁波话,我还可以坐轮椅办业务,很方便!”据了解,商业银行加强网点适老化改造,为网点配备轮椅、老花镜等服务设施物品,简化老年客户服务流程,探索实践网点适老化服务新模式。例如,农业银行持续开展“农情服务工程”,有效打通支付堵点,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化支付服务。截至6月9日,农业银行“一键通”人工语音客服累计服务老年客户超238万人次。

      现金兜底支付无忧

      “有了这个,再有用现金付车费的情况我就不愁没零钱了。”近日,西安市出租汽车集团“雷锋车队”的刘卫师傅兑换到中国银行的一份300元人民币现金“零钱包”,解决了日常工作中“找零”的后顾之忧。

      为畅通现金收付渠道,提升出租车司机、个体工商户等支付体验,现金“零钱包”成为各家银行积极推广的特色产品。

      恒丰银行通过在各网点建立了“零钱包”兑换绿色通道、在高频现金使用场所提供上门兑换等方式,积极推广“零钱包”兑换服务。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交行各分行均提供‘零钱包’的专窗兑换和上门兑换服务,目前累计投放50万余个,其中,为出租车行业累计发放了4.22万个。各网点持续深入周边商户以及商超、医院、停车场、餐饮、农贸市场等,主动提供零钞兑换暖心服务。”

      为充分尊重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的现金使用偏好,商业银行积极启动自助机具升级改造工作。“为满足特定客户群体对小面额现金的使用需求,我们将小面额零钞支取功能嵌入ATM机,客户可根据需求选择10元、20元、50元等多种钞票面额。”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5月末,工商银行境内5.4万台ATM机均支持全品牌外卡取现服务。

      便利外币兑换是优化现金服务中的重要一环,商业银行在推广ATM外卡取现功能、拓宽外币兑换网点覆盖范围,增加可兑换币种方面发力,为外籍人士提供货币兑换便利。据了解,目前,交行有外币兑换服务资质的网点全部提供外币现钞兑换服务,提供外币兑换的网点数量较年初增长35.9%,交行各网点都能提供五大币种兑换,部分网点能提供多达19个币种的外币现钞服务。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融时报。金融时报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金融时报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