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传真】甘肃:绘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图景

金融时报网 2024年05月08日

      走进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臣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菌棒厂的生产厂房,一片火热繁忙景象扑面而来。机器轰鸣声中,拌料、送料、装袋、灭菌、接种等多道工序有序衔接,现代化生产线快速运转,数十名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在企业发展中,农发行和农商行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臣祥菌业公司负责人曾宝成介绍说,自2017年公司成立以来,得益于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企业发展规模日渐壮大,2023年生产菌棒达800万棒,带动12个合作社、3405户农户,以及吸纳当地227个农牧民就近就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类似臣祥菌业公司这样的生产场景,在武威市天祝、古浪等地不断上演。推动乡村振兴,金融是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近年来,甘肃省金融部门紧紧围绕省内“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开展“贷动陇原 兴商助农”和“一县一业一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有效满足“三农”领域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步伐不断加快。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一县一业”

      在天祝县,食用菌产业是当地大力培育的4个10亿级产业之一。

      走进天祝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高原食用菌基地,数千座鳞次栉比的钢架食用菌大棚整齐排列,黑色的棚布在阳光下反射耀眼的光。在农发行天祝县支行3.5亿元项目贷款的支持下,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工程3000座食用菌大棚已于2023年底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据介绍,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天祝县已先后建成天沪菌业、臣祥菌业、瑞珍菌业等6个食用菌产业园,建成食用菌棚6684座。

      在古浪县,牛羊养殖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牛羊存出栏量连续三年稳居全省第一,牛羊等养殖产业主体超过3.4万户。

      黄花滩乡的闫培龙是从南部山区移民下来的养羊户,在古浪农商银行50万元可循环使用信用贷款支持下,他家养的羊存栏量已达1000多只,不仅养殖规模比之前翻了一倍,年收入也翻了一番。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如何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乡村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命题。

      甘肃省金融部门把支持特色富民产业发展作为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省内“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产业,“一链一策”“一县一品”做好“土特产”金融服务,全省涉农贷款增速从2021年的5.02%提高到2023年的9.56%。

      资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随着金融资源向乡村特色产业聚集,甘肃省食用菌、牛羊养殖、高原夏菜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着充沛动力。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又为金融资源的投入创造条件。在甘肃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潮中,金融与特色产业的良性循环正在加速形成。

      政策发力引导金融聚焦乡村振兴

      引导银行信贷资源投入“三农”领域,突破农业融资困境,政策的综合支持必不可少。

      “在政策端,我们着重用足用好政策支持工具和考核评估手段,先后制定出台了信贷、农村支付、金融科技赋能等多项政策措施,引导金融资源聚焦省内农业特色产业及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黄富说。

      2023年以来,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发挥支农再贷款的牵引带动作用,推广“再贷款+”模式,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推出“再贷款+银行+产业基地+农户”“再贷款+银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多种模式,让信贷资金精准落地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23年,甘肃省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214.9亿元,比上年增加25.9亿元。

      同时,注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从2021年开始,甘肃连续三年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取得实效。在武威,人民银行武威市分行按年对当地金融机构实施“金融帮扶政策效果评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配合市政府对县区政府落实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进行实绩考核,全方位引导督促金融机构围绕武威市“三大特色产业带”和“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贷”动乡村振兴,助力富民兴农。

      人民银行武威市分行还指导天祝农商银行创建特色支行,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专门服务。“我们开通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绿色通道,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计息周期和利率定价,开发专属信贷产品,将信贷资源重点向本土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天祝农商银行董事长杨斌嘉告诉记者,自2021年8月特色支行挂牌以来,累计发放各项贷款3.46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占比近九成。

      从扩大央行资金投入撬动信贷资源投入,到鼓励开设特色专营支行、开展考核评估,政策从正面引导到考核激励双向发力,促进资金、信贷等要素资源向“三农”领域聚集。2023年,甘肃省涉农贷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年末达到8201.16亿元,增速9.56%,高于上年同期增速和各项贷款增速。

      推动 “信用信息”转化为“信贷资源”

      在天祝县华藏镇周家窑村的德喜隆养殖场,数百头膘肥体壮的黑色、白色牦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料。

      “这160多头牦牛马上就要出栏了,按今年行情,收入能达到200多万元。”养殖场法人王润香指着一栏肥壮的牦牛说。2020年初,王润香家仅养殖70头牦牛,迫于资金所限一直难以扩大规模。邮储银行天祝县支行在创建信用村宣传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向其发放了30万元“农贷通”保证贷款。王润香用这笔资金购买了60头牛犊,存栏牦牛达到130头。2021年底,邮储银行天祝县支行再次增加授信30万元。

      “银行给我们帮助很大。”说起自家养殖场的发展,王润香脸上笑开了花。在银行的支持下,王润香又注册了一家粮油超市,主要销售牛羊肉及粮油副食,通过养殖场育肥牦牛加销售牛羊肉的形式,形成一条自育自销产业链。如今,王润香家的养殖场牦牛存栏已扩大至300余头,牛肉销售稳定,年收入达50万元。

      “信用是农牧民宝贵的财富。邮储银行结合县域重点产业分布,针对特色产业集中、信用环境良好、资金需求旺盛的行政村,全面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息采集和主动评级授信;同时,向信用户提供‘线上信用户贷款’‘极速贷’等线上服务新产品,服务质效明显提升。”邮储银行天祝县支行行长骆建生介绍说。2023年,邮储银行天祝县支行新创建信用村9个,累计建成信用村118个,累计评定信用户3659户,信用村贷款、极速贷等产品服务范围覆盖15个乡镇,全年发放各类涉农小额贷款1.6亿元,涉农贷款结余达2.11亿元。

      随着甘肃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加速,“信用信息”源源不断转化为“信贷资源”。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省累计为488万农户和15.6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信用信息档案。各金融机构依托信用信息,为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发放信用贷款余额达695亿元。

      在古浪县黄花滩乡的富民新村,古浪农商银行通过“背包银行”开展评级授信上门服务,对信用状况良好的农户进行逐户授信,对信用户贷款“批量授信、一次核定、信用放款、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循环支用、动态调整”,目前授信387户、金额4530万元。

      在天祝县,天祝农商银行按照2023年实现对行政村住户评级面达到100%、对符合条件住户授信面达到100%的“双百”目标,累计向全县42948户农户授信33.94亿元,授信面91%,2023年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9578笔、金额12.02亿元,累计创建信用乡镇6个,整村授信139个,占全县行政村的79.43%。

      金融科技为乡村振兴赋能

      金融科技赋能,是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

      在古浪县八步沙羊产业链服务中心的电子大屏上,八步沙羊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平台正清晰地显示着各项统计数据:全县羊存栏量354.92万只,交易成功31笔,累计交易金额1776万元……目前,八步沙羊产业链服务中心日均交易量1.5万只,年交易额达80亿元,已成为全省重要的羊产品集散、交易和价格形成中心。依托羊产业链服务中心,建行武威分行自主开发八步沙羊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平台,2023年8月30日发布上线,目前已注册养殖户644户、经纪人6户。

      “平台应用数字化手段,可以实现信息监测、数据统计、智慧交易、供应链金融等多种功能。”建行武威分行副行长张永仁介绍说,平台同时植入建行“惠市宝”“监管易”等金融功能,可以实现“帮政府管产业、帮产业建市场、帮市场管农户、帮农户促销售”等多重目标。

      “依托八步沙羊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我们争取到建行总行‘信息建档模式’养殖场景试点行资格。截至今年1月21日,共授信1605户、4.87亿元,支用余额3.95亿元。”张永仁介绍说,“农户信息建档贷款”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由建行工作人员到养殖现场上门收集信息,系统自动审批,养殖户自主支用,随借随还。由于贷款模式纯信用、期限匹配、无抵押且利率低,非常受养殖户欢迎。通过平台推广应用,引导养殖户、经纪人将传统线下交易转移至线上,将沉淀大量交易数据。而以线上交易数据作为授信支撑条件,以大数据精准识别真实交易和信贷需求,将有效帮助养殖农户解决融资难题。“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平台交易沉淀数据,开展贷款产品创新,助力产业链主体生产经营发展。”张永仁说。

      如果说建行武威分行的羊产业链数字化平台,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针对性地设计信贷服务产品,为羊产业链上的生产主体“精准画像”,满足供应链多方融资需求,那么,农行武威分行的“智慧畜牧贷”则是借助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将金融服务嵌入乡村产业发展场景,打破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和信息壁垒,提升养殖主体融资的便利性。

      在古浪县西靖镇五道沟奶牛养殖区,有着武威市金宇浩睿农牧业有限公司、武威市鑫牧旺农牧有限公司等多家奶牛养殖企业。2022年5月,农行古浪县支行精准测算牧场奶牛价值,在全省率先推出“活畜抵押贷”业务,通过电子耳标制作奶牛“身份证”,以活体奶牛为抵押,向鑫牧旺农牧有限公司投放全省首笔活畜抵押贷款300万元。

      过去,奶牛、肉牛等活畜作为生物资产,传统抵押贷款难以匹配。而借助数字化手段,依托“红外”“耳标”等形式,将抵押的活畜存栏数量和健康状况时时传输至手机监测端,使抵押物一直处在监管的可视、可控与可管范围内,可破解生物资产难抵押、难监管的传统难题。从2022年5月首笔活畜抵押贷款发放到目前,农行古浪县支行已累计投放“智慧畜牧贷”47户、8568万元。

      “下一步,我们还将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通过AI点位识别技术,实施生物种群抵押并进一步提升办贷效率,提升养殖主体融资的便利度,为更多养殖企业和农户提供‘智慧畜牧贷’金融支持。”农行古浪县支行行长吴正坤说。截至2023年末,甘肃农行系统“智慧畜牧贷”余额已达4.88亿元。

      “金融科技的运用,让数字化与乡村振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方式、效率将会有大的改变和提升。”人民银行武威市分行副调研员梁鸿雁说。

      在乡村振兴的奋斗征程上,金融活水为千里陇原大地注入无限希望,正绘制着产业兴旺、乡村和美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