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学习笔记

查字典文档网 2015年04月15日

      第10课 学习笔记

      《入菩萨行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入行论》第十课 讲义摘录

      一、名词解释: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 劫末火 定业 不定业

      菩提心——《现观庄严论》中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就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希求圆满正等觉佛果。

      (法本 P179 第三段末)

      世俗菩提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就是世俗菩提心,它可以在我们世俗人的心里产生。

      胜义菩提心—— 一地菩萨以上的境界,叫做胜义菩提心。

      菩提心的分类很多,按照《涅槃经》的说法,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华严经》中讲,菩提心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现观庄严论》通过地、火、月、水等二十二种比喻,宣讲了菩提心的二十二种分类;《经庄严论》也讲了四种分类——信解行发心、清净意乐发心、异熟发心和断障发心。

      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是从相续产生的角度来讲的。我们的相续中先要生起世俗菩提心,然后才能生起胜义菩提心。

      (法本 P178 第五段)

      劫末火——也称为末劫火,器世间有成住坏空的四个阶段,到坏劫的时候,因众生的业开始燃起大火。在燃火之前,世间众生已通过不同的方式转生到他方世界。地狱中罪业没有受完的众生,转到其他世界的地狱继续受苦,人间的众生首先通过法性力获得禅定,然后转生到初禅天,再从初禅天转到二禅天,像这样逐渐往上转生,最后到世界中一个有情都不存在、没有有情时,就从无间地狱开始燃火,火越燃越大,烧到地面上时,须弥山、山河大地、一切有情界的所依全部烧干净,往上再烧到初禅天,包括初禅天在内以下的整个器世界全部已经烧尽,最后会渐次出现七个太阳,或一个太阳具足七个太阳的温度,在这么强烈的大火燃烧之下,连须弥山在内的所有器世界已完全烧毁,这是《俱舍论》等论典所讲劫末火的概念。烧完之后被水淹、然后被风吹,二禅三禅以下的器世界都被毁灭,有“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的说法。此处只讲了火,一禅天以下、四大部洲、须弥山等全部烧得干干净净,一点都不存在了。

      (生西法师 讲记 第1页 最后一段)

      法本关于「劫末火」的描述在P166

      《入菩萨行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末劫火能将一禅天以下的器世界焚毁无余,〗一禅天属于色界,色界有四禅天。一禅天有大梵天、梵辅天和梵众天,末劫火将包括一禅天在内的三层天界全部烧毁。再往下是六欲天,从他化自在天到化乐自在天、再到兜率天、夜摩天、再到三十三天、四大天王天,再到四大部洲,再往下到地狱,像这样末劫火就把初禅天以下到无间地狱以上的所有世界全部焚毁无余。

      定业——指自己故意去造的业,不管是善业恶业,如果自己故意去造,来世一定会成熟果报。

      (法本 P167 第二段)

      不定业——无意中所造的业称为不定业,来世不一定会感受果报。

      (法本 P167 第二段)

      二、我们在修持禅定时,会经历哪五个阶段?请以比喻具体解释。

      第一阶段:动摇之相 / 动摇觉受 如“陡山落水”或“峭壁落水”的动摇觉受。在最初修行时,心动摇得特别厉害,几乎无法安住,就像陡山上面的瀑布,流下来的速度非常急,根本没办法阻止。

      观待从来不修禅定的人,能够获得这种觉受也算是一种最初成就的相。虽然这种成就相不是我们预想的,但毕竟我们能够发现我们的心是如此的乱:不修禅定时,我们觉得心还没这么乱,一修禅定就发现心非常乱;有时觉得干脆不修还好,越修心越乱,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当我们不修禅定的时候根本没发现自己的心这么乱,一坐下来、一安静下来之后,烦乱的心态就开始暴露出来了,但这是迈入成功的第一步,大部分人都必须要经过这一步。

      以前上师经常打这个比喻:当我们要清理一个肮脏的水坑或水池时,里面掉了很多树叶、塑料袋等垃圾,我们想要彻底把这个水池清理干净,当我们把手伸进去捞池底垃圾的时候,就会把所有的脏东西全都翻起来,水变得特别的脏,特别的浑。也不能看到水这么脏,干脆就不清理了。那个时候放弃实际上是不必要的,因为它是迈向于彻底清净的第一步。这个过程是必须要经历的,你如果不去动它就没办法调伏它、没办法彻底清净。所以说我们去清理脏水池的时候,它虽然一动之后就马上翻起来很多脏东西,但是我们还是要坚持做,不能在这个地方退失。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心里面也沉积了很多垃圾,以前从来没想过动它,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就

      《入菩萨行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像脏水池,我不想清它之前看起来好像比较清净,但是一动的时候马上翻起来,这个是很好的现象,很有必要的。我们想清这个水的时候,就如我们去修禅定,一坐下来,念头就开始翻起来,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成就相,所以叫做动摇之相,这是必须要经历的。

      第二阶段:获得相 / 获得觉受 如“山谷流水”,还是比较湍急,声音也大,但相对于瀑布已经温和多了。

      初步获得了安住,虽然只是初步的获得,不是究竟的获得,也就是可以在所缘上稍微的安住一会儿,不会起很大的分别念。但毕竟是刚刚获得,还会有反复,反复之后又重新安住,又会有一种安住的相,这方面就叫做获得之相,比前面那个好一点。

      第三阶段:修行之相 / 修行觉受 再进一步修持,就会获得一种平原江河的相。修行的觉受就如平原的江河在远处看起来似乎根本没有流一样,但是当你走近之后会发现:噢,仍然在流动而且比较急。同样的道理,我们修行到第三个阶段的时候,获得了比第二个阶段要稳固一点的禅定之相,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明显的起心动念,但是稍微仔细观察还是有细微的分别念在不断地涌现,但表面上看起来已经温和多了。

      第四阶段:大海离波 / 稳固觉受

      犹如离开了波涛的大海,从远处看风平浪静,与平原江河比起来更为平静,走近时才会发现还有细微的动摇。通过修持后得到一种比较稳固的相,内心当中比较稳定。到了这个阶段,基本上比较堪能了。

      第五阶段:须弥山王稳固之相 / 究竟觉受

      心像须弥山王一样稳固,始终不为狂风所动。此时的心不管专注在哪个地方,不管外面是什么样的因缘,都能随心所欲,不为任何分别念所动摇。

      (生西法师 讲记 第2页第三段 至 第4页最后一段)

      (法本P163 第二段 至P164 第二段)

      三、“菩提心能根除一切罪”与经中讲“定业不可转”难道不矛盾吗?请以教证、理证分析。

      教证:《涅槃经》中说:何人一刹那,观修菩提心,彼之诸福德,佛陀不能量。

      《华严经》中云:能焚诸恶行如末劫火。

      《入菩萨行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菩提心就像末劫火一样,能焚烧一切罪业。这些都是佛经的金刚语。

      (法本 P168第二段,P169第二段)

      理证:因为菩提心的所缘是一切众生和佛果,发愿所利的众生无量无边,帮助众生遣除的痛苦无量无边,度化众生的时间无量无边(生生世世都不会舍弃菩提心),所缘的佛果无有穷尽,所以一刹那生起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即使罪业再大,一旦有了菩提心,就像一点盐融入大海一样,盐味马上就会被大海隐没,同样,自己以前所造的杀生偷盗等罪业,依靠菩提心不可思议的力量,全部能被摧毁无余。

      (法本 P168 第二段)

      经中所讲的“定业不可转”是指在没有采取对治之前,定业一定会成熟而感受果报;遇到菩提心这样超胜的对治方法后,一切罪业,包括五无间罪都可以被完全根除、摧毁,这样的情况下,定业也是可以转的。

      (阳毅师兄 补充)

      四、发菩提心与建寺院、开法会、救济灾民比起来,哪个利益更大?为什么?

      建寺院、开法会、救济灾民都是利他的行为,但仅看行为无法了知其发心,如果是为了利益无量众生希求成佛而行此善法,则此善根在成佛之前都不会消失,而且日夜辗转增长;如果没有以菩提心摄持,仅为了家庭幸福、身体健康等人天福报,果报成熟一次就没有了,其利益与发菩提心的功德无法相比。

      (法本 P179 第二段至P180第一段)

      五、《华严经》中是怎样赞叹菩提心的?请简单举例说明。

      《华严经》通过许多比喻来赞叹菩提心,如:有了明灯,千年的黑暗会在一刹那间被全部驱除;有了龙王顶上的如意宝,所有的违缘、障碍、危害能被遣荡无余。

      比喻一个人相续中如果有了菩提心,就像明灯和如意宝一样,能将堕入恶趣的一切罪障彻底断除。

      (法本P167第四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