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精选(九篇)

21世纪考试网 2023年10月17日 17:11:07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范文

      工程技术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工程技术经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较少

      目前,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设置中只有课堂教学部分,实践教学包含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没有设置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大多仅局限于习题练习与少量的案例分析,与实际的工程经济分析内容脱节较多。没有课程实训及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过理论基础知识之后,不能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毕业的时候,有可能会对工程技术经济所学的内容产生遗忘。

      2.实践教学课时不够

      该课程课堂教学总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为32课时,实践教学课时数为16课时,16课时的实践教学大多为前面理论教学的习题练习。并且由于总共的课时数只有48学时,因此在工程技术经济教学内容上,只能够将前面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评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基础内容介绍完,后面的财务评价内容以及可行性研究部分的内容。只为学生进行介绍性的讲解,实际练习内容较少。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整体项目的财务评价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练习分析较少。

      3.电子表格EXCEL软件运用不够充分

      工程技术经济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占主要部分。在定量分析中,工程实际的经济分析都有可能会用到Excel软件来处理函数计算及数据整理,其实践操作过程都离不开Excel软件的运用。但是在该课程中,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只注重理论部分的教学。对于Excel软件的操作运用,并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只是做概要的介绍。很多学生对该软件不熟悉、不熟练,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经济分析。因此,造成了该课程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节。

      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改革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分析的实践环境中存在问题以及多年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的经验,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1.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实践环节

      首先,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总课时数,及其中实践环节课时数。课堂教学课时,由以前的48课时增加为64课时,增加财务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并搭配进行案例分析及习题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前面分析本课程没有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应考虑增设这两个实践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分析

      本课程的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实际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前面所学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比选、盈亏平衡分析等分散的理论、公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并进行综合练习。并且可以在案例中引入Excel软件的应用讲解,向学生演示怎样整理基础数据,怎样处理基础数据。并通过基础数据编制相应的计算表格,将各种表格联系起来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案例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3.在实训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应用

      定量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在工程实际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含了大量的函数模型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计算。而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正好能够完成工程技术经济定量分析这一任务。并且能够构建直观简明的计算表格,将各个表格通过数学公式及模型联系起来,对项目的经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向学生讲解。并且通过课程实训环节,将课堂教学所讲解的Excel内容进行强化练习。例如,在课程实训环节中,设计相应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Excel软件自己构建计算表格,练习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运用软件函数计算NPV、IRR等经济指标、通过函数的计算绘制盈亏平衡图及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计算,并在Excel软件中绘制敏感性分析图,最终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的财务评价。由此使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能够正确运用Excel软件来强化实践操作。

      4.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工程技术经济的重要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经济、技术等方面对项目可行或不可行做出的评价,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将所学的工程技术经济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在毕业设计中,增加学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工程技术经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理论的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由教师提供一定的建设项目资料,由学生自行进行项目实地调查,项目预测分析,收集项目相关经济分析基础数据。再将搜集到的资料结合Excel软件进行分析汇总,构建经济分析表格、模型。最后运用Excel计算出建设项目相应的经济指标,并进行归纳、总结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从而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与实践结合,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并且顺利上岗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实践教学必须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因此,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且各个实践环节还要循序渐进,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的效果,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工程技术经济学论文范文二:工程技术经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较少

      目前,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设置中只有课堂教学部分,实践教学包含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没有设置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大多仅局限于习题练习与少量的案例分析,与实际的工程经济分析内容脱节较多。没有课程实训及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过理论基础知识之后,不能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毕业的时候,有可能会对工程技术经济所学的内容产生遗忘。

      2.实践教学课时不够

      该课程课堂教学总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为32课时,实践教学课时数为16课时,16课时的实践教学大多为前面理论教学的习题练习。并且由于总共的课时数只有48学时,因此在工程技术经济教学内容上,只能够将前面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评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基础内容介绍完,后面的财务评价内容以及可行性研究部分的内容。只为学生进行介绍性的讲解,实际练习内容较少。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整体项目的财务评价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练习分析较少。

      3.电子表格EXCEL软件运用不够充分

      工程技术经济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占主要部分。在定量分析中,工程实际的经济分析都有可能会用到Excel软件来处理函数计算及数据整理,其实践操作过程都离不开Excel软件的运用。但是在该课程中,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只注重理论部分的教学。对于Excel软件的操作运用,并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只是做概要的介绍。很多学生对该软件不熟悉、不熟练,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经济分析。因此,造成了该课程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节。

      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改革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分析的实践环境中存在问题以及多年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的经验,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1.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实践环节

      首先,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总课时数,及其中实践环节课时数。课堂教学课时,由以前的48课时增加为64课时,增加财务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并搭配进行案例分析及习题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前面分析本课程没有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应考虑增设这两个实践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分析

      本课程的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实际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前面所学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比选、盈亏平衡分析等分散的理论、公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并进行综合练习。并且可以在案例中引入Excel软件的应用讲解,向学生演示怎样整理基础数据,怎样处理基础数据。并通过基础数据编制相应的计算表格,将各种表格联系起来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案例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3.在实训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应用

      定量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在工程实际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含了大量的函数模型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计算。而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正好能够完成工程技术经济定量分析这一任务。并且能够构建直观简明的计算表格,将各个表格通过数学公式及模型联系起来,对项目的经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向学生讲解。并且通过课程实训环节,将课堂教学所讲解的Excel内容进行强化练习。例如,在课程实训环节中,设计相应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Excel软件自己构建计算表格,练习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运用软件函数计算NPV、IRR等经济指标、通过函数的计算绘制盈亏平衡图及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计算,并在Excel软件中绘制敏感性分析图,最终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的财务评价。由此使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能够正确运用Excel软件来强化实践操作。

第2篇: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范文

      1.1因材施教。大纲是指导教学的重要标准,在教学中要针对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让他们掌握相应的内容。按照大纲的要求,工程经济课程中强调前期阶段包括设计阶段所涵盖的工程经济方面的知识,加强工程经济知识对建筑设计的优化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增加了注册建筑师、注册造价师考试的一些实际案例,使学生不仅要学经济知识,更需要动手动脑,使经济和方案决策、设计、注册考试相结合。

      1.2工程经济课程教学目标。了解工程建设的程序,以及各个程序中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能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建设项目的预测与决策;熟悉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层高、建筑结构、材料等各因素对造价的影响,能够熟练运用价值工程、寿命周期等理论进行设计方案经济评价。另外,需要了解一些项目实施阶段的经济评价、建设项目融资、设备选择与更新经济评价等内容。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本科院校里,建筑学学生普遍非常重视设计专业课,不重视经济等基础课程。首次接触工程经济课程,学生对经济专业术语、概念尚无具体的认识,认为该课程和设计关系不大,经济底子较薄,对课程也有畏难情绪,到课率不高,作业抄袭现象普遍存在,而教师上课时对设计和经济也不进行有效的衔接,令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甚微。课程内容太散,缺乏针对性。无论是标题为土木工程经济的课本还是建筑经济的课本,一般内容都比较多,也比较散,缺乏对本专业的针对性,令学生无所适从,感觉知识跨度太大,不了解哪些是要掌握的,哪些是要了解的,无所适从。教师偏重理论教学,缺乏相应的案例分析和调研。经济理论教学是必须的,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对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实际案例进行经济效益的评价,能让学生发现所做设计的不足,从而会考虑经济又实用的方案。

      3.教学方式的改革

      鉴于工程经济课程的现状,教学方式改革如下,一要扭转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工程经济的兴趣;二要针对建筑学专业的特点,侧重于设计阶段等前期过程经济知识的讲授,和设计专业课相衔接;三是多和学生互动,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法,让学生灵活运用工程经济方面的知识。

      3.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较为直观、感性的认识人手,如房屋贷款、汽车贷款等,引进时间价值的概念,利用各种方法优选方案,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等,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能提高教学效果。除了多媒体教学外,可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的教学资源,将实际工程案例带到课堂,引导学生评价和探讨。针对教学内容从不同方向搜集相关信息,反面的如一些投资高的恶俗的公建工程,正面的如一些性价比高的精品楼盘,在课堂上集体交流、讨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经济核算与评价,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经济知识,逐渐拓宽学生的视野。

      3.2授课内容侧重于设计阶段等前期过程经济知识的讲授。在项目投资决策完成后,控制工程投资的关键就在于设计。根据经验数据显示,设计费一般只占到建设工程全寿命期费用的1%,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到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图纸的矛盾会导致工程洽商变更大量增加;设计图纸中有些工程作法不明确,造成工程结算时扯皮不止和增加费用;有些设计和施工脱节,造成施工难度加大,费用增加。作为设计人员,必须要掌握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掌握综合评价法、价值工程、寿命周期费用理论在方案评价中的应用等内容,优选设计方案。

      综合评分法的应用。民用建筑设计,坚持“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如民用住宅建筑设计评价,其经济性主要集中在五个指标上,基本要求是平面布置合理,长度和宽度比例适当;合理确定户型和住户面积;合理确定层数与层高;合理选择建筑结构。根据工程具体要求,针对各评价指标打分,通过综合评分,得分最高的方案即为经济适用的最佳方案。价值工程在设计方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工程的公式V=F/C,V为建筑产品的价值,F为建筑产品的功能,C为建筑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设计阶段是应用价值工程的重要阶段,一旦设计完成,建筑的价值就已基本确定,在设计阶段进行价值分析,加强经济论证,才能选择出最有价值的方案。寿命周期费用理论在方案评价中的应用。工程寿命周期费用指工程项目从构思到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直至工程寿命终结全过程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中,费用效率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费用效率=系统效率/寿命周期成本,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将系统效率定量化,再除以方案的年度寿命周期成本,即能选出费用效率最高的设计方案。

      3.3加强实践教学、改变考核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房产公司等单位,在设计管理部门任职,除了相应的设计工作,也参与项目的策划等管理工作,这些工作从项目的背景梳理开始,对地块的优劣势了解,考虑项目的各项经济指标,对周边的楼盘进行分析,对拟建项目定位,形成项目的概念。对产品概念策划内涵分析即区域概念、主题概念、环境概念分析。最后是概念策划的整合及衍生。包括规划设计理念,建筑的风格,建筑的平面和户型,创新,景观与室内。随着项目开发进程的发展推进,逐步对产品概念策划进行修正、扩充、改进和发展,使之贯穿项目发展的全过程,成为项目发展的指导原则和评价标准。以上的策划管理工作,很多都和工程经济各项评价指标相关,整个建筑产品的定位和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可针对地块分析、房产策划等出题,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

      执业资格考试题的采用。学生毕业后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谋求更高的职位,就需不断学习,获取社会上的一些资格认证。对于建筑学学生,本科五年后一般要参加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考试的科目就有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经济、施工及设计业务管理等,学生一般都对实用的内容颇感兴趣,可以把执业资格考试中的一些综合考题拿出来与同学共同探讨,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4.结语

第3篇: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范文

      计量经济学是经管类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研究了本科生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案例教学缺乏,教学手段单一。基于创新能力培养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其中包括:针对不同专业合理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加强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教学相结合;积极开展计量经济学的第二课堂教学。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

      0引言

      近年来,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不少学者专门研究了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王少平、司书耀(2012)指出计量经济学教学应该以“教会学生学习”以及“干中学”为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提出问题与学生合作式讨论、理论与方法、实例与计量模型分析相结合。孙文杰(2015)认为计量经济学应从三个方面改革教学模式,即带着问题的启发式教学、引进教学案例、改变课程考核方式。刘晓平(2016)以青海大学为例,从课程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研究了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其中在实践教学模式中还特别提到开展学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于婷婷、乔鹏亮(2015)以钦州学院为例,分析了应用型大学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包括:完善课程体系、增加教学课时、注重学生实践、引进师资力量、调整教学内容安排、编写适用教材等。石璋铭(2015)分析了新建本科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路径。笔者所在的武汉轻工大学经管学院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较早,于2002年首次在工商管理专业以专业必修课的性质开课。之后,随着教学计划的修改,成为国际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该文将根据近些年来笔者承担该课程的教学经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视角,研究了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改革问题。

      1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

      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层次上来看,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三个层次,分别针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目前武汉轻工大学主要是针对本科生的教学,应该属于初级计量经济学,但是因为教材和课时的原因,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定位偏高,大概定位在初级和中级之间。其结果导致过于强调理论教学,而弱化了实践教学;强调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弱化了本科计量经济学应对传统计量经济学模型与方法重点讲解的中心地位。其次,从本科专业类别看,共有7个专业,不仅有国际贸易、金融学、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对定量分析要求较高的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而且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等对定量要求较低的专业也开设计量经济学。但目前,武汉轻工大学针对所有的经管类专业所开设的计量经济学课程都相同,教学大纲、课时、教学要求都一样,没有任何区别。这样就存在定位不明确、层次界定不明的问题,也是导致教学效果不太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1.2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强调计量软件的使用。因此,教学过程一般分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部分。我校的计量经济学课时一般为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安排36学时,实验教学安排12学时。从整体课时安排来说,理论教学还是稍微偏多,实验教学稍微偏少。我校使用的计量经济学软件主要是Eviews7.2。尽管这个软件不复杂,已经菜单化了,但是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仍然是薄弱环节,在仅有的12学时实验中,很难让学生熟练应用各种估计及检验方法,并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实验教学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理论与实践教学两者的分离以及时间上的衔接问题,也容易产生问题。在理论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必要的时间和各种相应的条件、设备对学生进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的训练,只能通过布置习题方式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而实验教学部分,由于时间上的滞后和学生已经按要求完成了布置的作业,导致此时的教学内容难以安排:讲授统计软件的应用偏离了课程的方向;布置学生完成教师所给或者是书本中的例题与习题,对学生而言只能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劳动,并不增加知识含量;要求学生自己收集有关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则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资源闲置,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增加了教师评判的难度;教师指定分析任务、给出数据,由学生进行简单的软件操作和分析,则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能体现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要求。

      1.3案例教学缺乏,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相对缺乏。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空洞的理论往往显得枯燥而不易让人接受,缺少案例讨论的教学方式往往容易使学生对课程的性质产生误解,认为计量经济学就是统计课、数学课,继而产生畏难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更严重的是,学完后照样不会对实际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恰当的分析。同时,即使有一些案例讨论,但是这些案例大多比较陈旧,相互关联性不强,无法吸引学生,也很难到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的。另外,计量经济学教学中还存在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目前,主要使用黑板作为教学手段,也曾经尝试过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黑板教学有利于学生利用板书的时间更好地思考相关问题,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但是信息量太小,节奏过慢。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教师大量板书时间,加快授课节奏,但同时却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强度和负担,减弱了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

      2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

      2.1针对不同专业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计量经济学课程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在经济学界的越来越重要。计量经济学的本科教学更是奠定经济管理类学生定量分析的基础。针对不同的专业,合理安排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于国际贸易、金融学、市场营销等定量分析要求较高的专业,可以开设为专业必修课,安排较多学时(如64学时),适当增加理论的教学力度,而对于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等定量要求较低的专业,可以开设为专业选修课,安排较少的学时(如40学时),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2.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由于计量经济学的发展非常迅速,一些新的理论不断出现。从本科生教学来看,传统的计量经济模型应该是教学的重点。主要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经典线性回归模型(含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的假设、估计、检验、预测,以及回归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检验(包括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除此之外,有些新的计量经济模型如Probit模型、ARMA模型、VAR模型等可以作为选学内容,作适当补充。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课程,其实践性非常强。而以往的实验教学还相对比较薄弱,课时量有限,学生也仅仅会使用Eviews软件进行相关的数据验证,而无法使用软件独立建立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所以,应该加强实验教学环节,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步骤外,要应该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软件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可以使用自主性实验的教学模式,制定实验教学计划,把学生分为若干个3~5人的研究小组,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课题,检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撰写相应的实验报告。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不仅保证学生的基本训练,而且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数量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2.3加强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教学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计量经济方法,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也应该配合案例进行教学。在不同的部分要选择适当的案例,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原理、思想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小的知识点,比如对数据类型的介绍,可以分别举例说明时间序列数据、横截面数据、面板数据、虚拟变量数据等。在每一部分结束的时候,有必要对这一部分的理论做一总结,同时辅以能够贯穿这部分理论的案例,比如讲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以找一个适当的案例(如家庭收入与支出的关系的案例),能够涉及到从变量选取、设定模型、搜集数据、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应用模型等建模的全过程。所选择案例的难度要适宜,不宜过大,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达不到预期目标。案例来源渠道其实非常多,比如:相关计量经济学教科书中的案例、专业期刊发表的含有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论文、经济新闻等等。同时,在教学手段上,适宜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黑板教学为辅。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大势所趋,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和黑板教学各有利弊。笔者认为,有关公式的推导、模型的检验等过程还是比较适合黑板教学,而案例分析则比较适合多媒体教学。所以,为了提高效率,增加信息量,又不影响教学教果,则最好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在适当时候辅助以黑板教学,两种方式有机结合。

      2.4积极开展计量经济学的第二课堂教学

      积极开展计量经济学的第二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教育必要且有益的补充,对于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社团活动、社会调研、科技创新竞赛,也包括实验操作模拟、创新课题申报、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等。

      作者:王新华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少平,司书耀.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J].教育研究,2012(7)

      2孙文杰.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2015(2)

      3刘晓平.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

      4于婷婷,乔鹏亮.应用型大学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新西部,2015(14)

      5石璋铭.新建本科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路径探析[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

      6阳玉香,谭忠真,莫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0(20)

      7徐盈之.研究型大学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2009(2)

      8孙赵勇,史耀波.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计量经济学教改方案研究[J].教学研究,2012(4)

第4篇: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范文

      引入工程案例,培养学生工程意识

      工程案例教学法是在具有较强工程背景的课程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入工程实际案例,供教师与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1-2]。化工原理属于工程性课程,涉及的工程计算多,设备结构大型化,操作原理复杂以及一些枯燥乏味的概念、理论、公式等,工程性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3]。在环境工程专业化工原理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环保工程案例和采用工程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以及工程思维能力和工程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应用单元操作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彩色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示“三废”处理过程和处理设施,如流体输送设备中的离心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吸收操作中的填料吸收塔及其操作原理、非均相物系分离中的沉降与过滤设备及其分离原理等。图片和动画展示形象直观,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环保工程案例和采用工程案例教学,例如在讲授重力沉降中关于颗粒沉降速度的计算和应用时,先通过简单的理论推导出颗粒的沉降速度公式(简单的公式推导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然后引申到将颗粒沉降速度公式应用于含尘气体除尘的设备——降尘室参数的设计和对已有降尘室操作条件和除尘性能的确定,加深了学生对于重力沉降理论及其工程价值的认识,使学生能感觉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知识实用性很强,有学习的价值。另外,我们在一些重要的单元操作理论讲授完毕后,会布置一些工程设计问题作为课后作业。例如,在吸收单元讲授完成后,学生掌握了吸收的基本理论和吸收设备的设计基础,我们布置学生根据吸收的基础理论设计一个处理含硫工业废气的填料吸收塔,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学生利用约一周的时间收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工程案例的主要内容,思考工程中的问题,然后用1~2个学时的时间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讨论。在工程案例课堂上,学生自愿上讲台发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方法和结果,然后其余同学对设计的填料吸收塔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讨论,老师在恰当的时候对学生的讨论方向进行积极引导。最后,对学生在设计工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一点评,归纳总结,肯定工程案例课堂讨论中取得的成绩,同时对学生设计的吸收塔的不足进行补充。通过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环保工程案例和实施工程案例教学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工程意识大大增强。

      分析单元操作费用,培养学生工程经济观点

      “三废”处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政策,同时也是构成工业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三废”处理的经济核算对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经济观点的培养。下面我们以“吸收塔的设计”教学为例,谈谈培养学生工程经济观点的一些体会。我们知道,填料塔是吸收操作的重要设备,吸收塔的设计计算中需要确定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液气比,液气比的选择是一个经济上的优化问题。当吸收塔进出口气体中溶质的含量和进口的吸收剂中溶质的含量已知时,液气比增大,吸收塔出口的吸收剂中溶质的含量将减小,过程的平均推动力相应增大而传质单元数相应减小,操作线远离,吸收推动力增大,吸收速率加快,完成同等分离任务所需的气液接触面积减小,塔高降低,设备费用减少。但是,吸收剂消耗增加,输送吸收剂所需功率增加,并且由于吸收液的数量大而含量低,必使吸收剂的再生费用增加,故操作费用上升。反之,若液气比减小,吸收操作线靠衡线,吸收速率减慢,完成同等分离任务所需的气液接触面积增大,塔高增加,设备费用增加,但吸收剂消耗减少,输送吸收剂所需功率及吸收液再生费用等操作费用下降。根据生产经验,一般情况下取吸收剂用量为最小吸收剂用量的1.15~2.0倍较为适宜[4]。这里1.15~2.0倍最小吸收剂用量是以经济效益来衡量的,即以吸收单位质量的尾气所需的总费用,包括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来衡量。

第5篇: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实践环节;高职;工程经济学;应用

      一、工程经济学课程分析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中的学科,是工程类、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一些本科院校也称技术经济学。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与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工程与经济的交叉学科,具体研究工程技术实践活动的经济效果。它在建设领域的研究客体是由建设工程生产过程、建设管理过程等组成的一个多维系统,通过所考察系统的预期目标和所拥有的资源条件,分析该系统的现金流量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以获得最佳的的经济效果。运用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解决建设项目从决策、设计到施工及运行阶段的许多技术经济问题。

      由于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社会效益和个人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不仅应该能解决工程项目中的各种技术问题,而且还应该能对自己所从事的技术开发和创新活动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另外,在社会需要上,工程经济学课程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在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考试中均设置相应的内容,并且很多工程实践丰富的现场技术人员在以上考试中往往栽在此内容上。

      二、高职工程经济学教学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的工程经济学教学普遍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工程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主,辅以部分课外习题,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没有考虑高职层次与本科层次学生的差异性。由于高职层次学生相对而言普遍学习基础不是很好,对于各种枯燥经济理论和方法的接受能力弱于本科层次学生,造成学生在学习中疲于应付,而过分强调理论和方法的讲授也使高职教育赖以生存的适用性特点无法体现。

      最后,由于以上两个问题使学生在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上出现问题,被我们寄予厚望的课外练习环节也就形同虚设,大部分学生存在抄袭的现象。

      三、实践环节的合理实施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实践环节的合理设置势在必行。高职工程经济学教学模式和内容应体现其高职特色、学科特点和工程实践需求。

      (一)应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定性与定量分析并重的学科,定量性是技术经济学的一大特性,技术经济分析涉及大量函数模型及经济指标的计算,计算机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Excel软件具有直观简明的表格功能及丰富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应根据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Excel软件辅助教学内容。

      1.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在工程经济学教学中,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复利条件下多次支付的计算比较复杂。Excel软件提供了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函数,包括: NPV函数、FV函数、PV函数、PMT函数、PPMT函数、IPMT函数等,这些函数为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提供了方便。Excel软件还提供了RATE函数以简化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之间的换算。

      2.折旧函数及应用。折旧的计算比较复杂, Excel软件提供了几种常用的折旧计算方法。可以利用SLN函数计算直线折旧额,利用DB函数(固定余额递减法)、DDB函数(双倍余额递减法)和SYD函数(年数和折旧法)计算固定资产在折旧期内各年的折旧额、累计折旧和账面净值。

      3.盈亏平衡曲线的绘制。我们可以利用Excel软件提供的图表功能方便的绘制出盈亏平衡曲线,并可以通过动态图表的绘制直观地看出随着项目条件的变化其盈亏平衡曲线和盈亏平衡点的变化。

      (二)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一个包含具体问题的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一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并最终解决这一问题。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培养理念的不断更新。案例教学已逐渐成为世界先进教学的潮流,成为培养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实用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本课程中案例教学主要以小论文的形式对实际案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对工程投资方案中各种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的实际应用以及对价值工程方案的评价与实施。

      (三)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也称可行性分析,是工程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寻求使投资项目达到最好经济效益的综合研究方法。它的任务是以市场为前提,以技术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对拟建的投资项目,在投资前期全面、系统地论证其必要性、可能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做出对项目可行或不可行的评价。

      可行性研究的最后成果是编制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其内容一般包括:项目兴建的理由与目标,市场分析与预测,资源条件评价,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厂址选择,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原材料和燃料供应,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融资方案,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风险分析,结论与建议等。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学生的对于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教师提供或引导学生参阅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际案例、报告及资料文献等基本资料文件,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样不仅能使教师从阐述性教学向启发性教学转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培养其资料查询、归纳、概括等基本科研能力,从而将课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将来毕业后进入实际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结论

      在工程经济学教学环节中,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密不可分,相容互补的,切不可孤立开来。我们在强调实践环节重要性的同时,要认识到实践环节的有效应用要建立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我们在走出传统的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误区的同时,也要避免走入重实践轻理论的误区,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

      同样,也要认识到不同实践教学方式之间也不是孤立的,是可以也是必须配合使用的。如在价值工程的案例分析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节就需要配合使用EXCEL电子表格。

      在高职工程经济学的教学中合理的设置并应用实践环节,并将其纳入成绩评定的依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效果,体现高职特色、学科特点和工程实践需求。

      【参考文献】

      [1]陈莉.“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

第6篇: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教学方法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会计课程一般都是其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之一,会计教学工作量急剧上升。因此对于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问题的研究日显重要。本文拟对《会计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会计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进行探讨,以期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非会计专业教学的目的

      根据199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培养规格的规定,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是具体的会计实务与会计管理工作,培养目标主要是会记账、算账、报账以及用账的会计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组织的会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一般从事非会计专业的其他管理工作,就业方向是各组织的其他职能管理部门。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认识:一是将非会计专业学生视同会计专业学生,照搬会计专业本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二是认为非会计专业学生将来不会从事会计工作,因此只需学会分析会计报表就行。这两种观点从根本上影响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会计专业本科教育作为专业化教育主要是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强调会计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是一种非专业的会计教育,更多的是强调实践性、应用性。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会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人员,而是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其重心是管理,应当从管理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对会计知识的学习,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及实务,即什么是会计、什么是会计信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还要学会如何进行财务分析,如何为组织决策获取必要的会计信息,并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使他们成为经济管理工作的“通用型”专业人才。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第一,符合教学目的。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基本会计知识,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并为其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打下基础。第二,教学重点突出。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的决定了其会计课程体系不能雷同于会计专业,而是要突出重点课程和重点内容。第三,结合专业特色。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符合各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并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 基于以上原则,会计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所有经济、管理类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即通修会计课程;第二个层次是供不同专业学生选择的课程,即选修会计课程。

      (一)通修会计课程

      通修会计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一般设置一门会计学,课时为54学时,包括基础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学两部分内容。但是,按照目前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和结构安排,教学效果比较差,特别是很难开展案例教学。由于学生对企业具体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了解得较少,在课程的主要内容讲授完毕之前很难开展具体的案例讨论。所以,需要对会计学的具体内容进行重新构造。

      (二)选修会计课程

      传统的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往往没有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色,没有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要设置会计课程体系,无法满足各专业的不同需求。考虑非会计专业的教育思想是使学生“懂会计”,因此,在会计课程的设置上应该灵活。可以根据经济、管理类各相关专业安排多门方向性会计选修课程,课时均为36学时(2学时,周×18周),讲授方式主要是专题讨论和案例分析。比如,高级财务会计主要讲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业务、租赁、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等的会计处理;行政事业会计主要讲行政事业单位特殊的会计处理;贸易企业会计主要讲授内贸与外贸企业特殊的会计处理;金融企业会计主要讲金融企业特殊的会计处理;工商企业会计主要讲授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主要业务及其会计处理。

      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修完通修会计课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专业选择一个会计方向课程,作为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会计学习方向。会计方向课程应该体现非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原则,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动态及相关会计学科实践中出现的最新情况,同时学生也可结合自身将来就业方向考虑选修会计课程。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结构

      非会计专业具有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会计知识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学生学习会计知识是为了将来使用会计知识,用来参与经济管理。成为高级管理人才。因此,在非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与会计专业有所区别。笔者对现行会计学课程内容结构进行简要设计如下。

      (一)目前课程内容

      1、“二合一”形式:这是传统的形式,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

      2、“三合一”形式:“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3、“四合一”形式:“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这几种形式看起来有所区别,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篇幅和学时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是“蜻蜒点水”,只侧重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其他内容只是简单介绍,或删去不讲。对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应过于强调会计核算,而应该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同时,侧重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和影响。

      (二)课程内容设计

      1、《会计学》的第一部分――会计基础

      主要讲述会计学概论,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基本原则、会计假设、会计报表、会计循环等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会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会计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在介绍各种会计规范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职业道德时重点说明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应承担主要责任,借此进行会计诚信教育。对在校经济、管理类学生进行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是高等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

      2、《会计学》的第二部分――中级财务会计

      会计专业使用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是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要素来介绍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最后介绍会计报表。这种编写方式比较系统,专业性很强,但对非会计专业来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非会计专业教学中可以按业务循环来讲,具体包括:货币资金循环核算及管理、融资循环核算与管理、采购循环核算与管理、生产循环核算与管理、销售循环核算与管理、投资循环核算与管理、利润形成与分配。

      在每一部分循环的内容中,应包括:业务流程介绍;管理的要求(包括核算的要求和内部控制的要求);按会计核算与内部控制

      的要求设置账户;按会计原则理解业务流程的实质,掌握会计确认与计量标准在具体业务中的运用。这样设置使非会计专业学生从会计角度来理解业务流程,更容易学习会计课程内容。同时把管理目标、内部控制、会计核算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掌握会计准则的使用方法。

      3、《会计学》第三部分――会计报表及其分析

      除讲解会计报表基本内容之外,重点介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如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分析,培养学生利用会计信息处理事务的能力。

      四、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方法

      在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的应用与改进

      “多媒体辅助教”。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把教师的教案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而是要利用多媒体能够处理图、文、声、像的优点,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印象。

      “多媒体辅助学”。建立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平台和课程设计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使操作便捷、易懂,并能提供下载、打印等功能;建立多个信息传递通道,及时信息,并对学生的信息给予及时反馈;设置专门人员为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如辅导老师、咨询人员、学生顾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搜索功能,制作和编制帮助软件和文档。

      “多媒体辅助考”。建立完善的会计网络考试系统。这一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计算机供学生同时进行考试,或者是建立大量的试题库,使得计算机可以随时随机选择设计出一套可供考试的试卷;二是要及时地更新试题库中的试题;三是设计科学的考试软件。由于非会计专业每学期同时开设会计课程的班级和人数众多,每一次的会计学阅卷工作都极其繁重,采用多媒体考试方式将大大减轻会计教学的工作量。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改进

      会计案例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案例教学的层次性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案例教学设计的层次性,通常是按内容进行层次设计,即将案例根据设计内容的综合性分为课程独立案例、课程综合案例、各门课程综合案例。

      课程独立案例主要是针对某一章内容或某一个问题的案例,案例往往比较小。这类案例通常有标准答案,如企业会计核算案例。

      课程综合案例主要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案例,案例设计的内容比较复杂,案例较大。但一般只涉及本课程的内容。这类案例通常没有标准答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各门课程的综合案例往往涉及多门课程,这种案例内容复杂,涉及的知识面广,往往是一门课的老师所不能解决的。这类案例通常是跨学科的,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才能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

      2、案例设计的全面性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案例来实现的,好的案例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由于案例教学本身的局限性,在案例设计时应当注意案例的全面性。全面性主要是指在综合案例设计时一定尽量注意涵盖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但来自实践中的案例不可能包括一门课的所有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收集一些比较特殊的、在其他案例里无法包含的内容,将它设计成一个小案例进行专项讨论。此外,案例讨论要考虑环境因素。管理实践中的案例最终结果往往是进行决策,而实际决策是很难通过案例模拟的,因为案例分析者无法切身体验到决策者作出决策时的心理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等,所以案例设计时应当考虑到环境情况、决策者的风险倾向等。

      3、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的关系

第7篇: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 问题 思考

      计量经济学作为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的8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相关专业中开设已有20余年的历史, 并逐渐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经过多年的发展,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本科教学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充分肯定这门课程作用的基础上, 笔者认真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也感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应加强与教学管理部门的积极沟通,优化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的设置,主要基于在教学的实践中,一方面要合理设置好计量经济学教学与其他先修课程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对该课程设置合理的课时数。在普通高等院校讲授计量经济学的教师,都知道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要有一系列的先修课程作为知识储备,如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微积分、概率论、经济统计、线性代数等知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课程安排的不合理,学生对必要的先修课程还未学习,或者将某些先修课程和计量经济学在同学期同时开设:如笔者所在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在同学期同时开设计量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很难进行;二是课时数安排不够合理:现在一些高校开设了许多课程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宽度,从而压缩了一些重要课程的学时数。例如,计量经济学理论课程包括实验课程即软件使用的学习,总共安排48个学时,有的高校甚至只有32个学时,使得教师难以安排教学内容。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分析,合理的课时安排应该是72学时。在授课学期上,一般来说,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最好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对于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专业可以提前到大二下学期,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先行知识。

      二、注重应用,优化教学内容

      现有的计量经济学教材中,大多数教材都偏重于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的介绍和推导, 整本书都是繁琐复杂的数学公式, 初学者往往是文科出身,本身数学功底不扎实,导致对该课程的学习感到很困难;同时,在教科书中,与实际问题结合的内容太少, 不少学生感觉学完计量经济学不知怎么用, 也不知道用到哪?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针对本科生的教材的内容应该组织一批专家重新进行修订和整合,并从以下几方面加以优化:1. 突出理论与实践兼顾,优化原先的知识结构体系,多引入实际问题中的经典案例, 教材要突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2. 课程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要引入当前有关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 教材要配备适当的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现在很多教材倒是有些练习题, 但有参考答案的却很少。

      三、注重软件使用,组织课堂案例教学

      计量经济学的学习, 除了要有充足的理论课时讲解之外,还必须通过上机实验,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 消除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系统的做好理论知识的回顾、基本操作的讲解、实验案例的设计分解、现场操作指导和巡视等各项工作。没有软件讲解的案例讨论,往往是学生对课程的性质产生误解, 认为计量经济学就是统计课、数学课, 继而产生害怕情绪, 对学习失去兴趣。笔者在实验课程的讲解指导过程中,通常先给学生讲解并演示了软件EVIEWS的具体操作,遵循讲练结合的原则,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案例, 由学生自由组队,在每次上实验课之前搜集资料、建立模型、书写报告, 然后课堂上请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 最后老师点评。通过这种讲练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通过运用软件和设计案例,逐步自发地对现实一些经济问题产生了兴趣, 他们经常会有意识地尝试用计量经济模型去分析这些问题。从笔者亲身实践看, 案例教学对于该课程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很高。当然, 案例教学对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件很富挑战性的工作, 需要任课教师认真的组织、安排和实施。笔者相信, 案例教学只要组织的适当, 一定会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起到很大促进作用的, 建议大家广泛采用。

      四、积极探索,改革评价制度

      对于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考核,许多学校往往采取期末闭卷考试这种单一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总体来讲弊大于利。导致了学生平时的学习不用功、考前搞突击,只注重死记硬背公式,不理解各种分析工具的适用范围,也无法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行为,导致我们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理解能力,才能解决一些前人未解决过的问题,而光靠死记硬背公式,不知所以然,是无法提高学生们的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因此,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尤为重要。计量经济学的考核,应避免以期终考试成绩定终身的情况,将卷面成绩、平时上机实验成绩、课程论文的成绩,以及各种开放性的研究报告的成绩结合起来,评定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总评成绩。使课程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 既能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又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又能通过课程评价中的反馈信息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第8篇: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范文

      【摘要】本科计量经济学“问题导向型”教学研究的分析范式通过序次Probit模型对《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数 据得以实证检验;并基于实证角度提出贯彻“问题导向型”教学改革应主要应集中在教材选用、以案例和实际问题为导向,调 整改革现有课程设置与评分级制等方面因素,能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并能为探索符合地方本科院校特色的专业课教学新型教 学模式。

      前言

      众所周知,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统计学与数学的交 叉学科,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地位逐渐加强。经过21 年的《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探索,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教学 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教学手段 与形式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兴趣 不够高;

      二、没有有效的适合本科层次学生学习的互动式教 学手段,从而使教学效果提升不明显;

      三、学生通过课程学 习,却不能很好掌握计量经济学理论及其实践的前沿发展动 态,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不能通过课程学习得到有效启发。 这些成为摆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人员面前的主要研究课题。 基于以上的不足,本文试图解答以下几个疑问:(1)是 哪些因素阻碍了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2)从实 证检验角度验证对教学效果产生阻碍的因素进行改进,能否 有效提高教学效果?(3)推行“问题导向型”计量经济学教 学是否可以通过这些措施加以实现?由此,本文通过向地方 综合类高等院校(xx大学经管学院)财经类本科学生随机投 放《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利 用Ordered Probit模型进行计量,实证分析了教学质量绩效; 通过实证分析为“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寻找理论支撑点; 并提出从教材设置、多媒体互动环节、实验课时设置与利用 案例提高操作能力这几个环节入手来完善本科计量经济学教 学手段的教学建议。 本文的正文安排如下:(1)对现有《计量经济学》教学 研究文献的回顾与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创 新点;(2)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反馈信息,利用序次Probit模 型和实证分析;(3)最后提出从教材设置、教学安排与其他 交叉学科互动这几个环节的教学改革建议。 二文献回顾 计量经济学具有多学科(统计学、数理经济学、经济学) 知识交叉渗透的特点,一般本科学生都是在先修学完统计、 数理经济学及经济学基础课程后才学习该课程。计量经济学 教学日的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各类案例操作实践,掌握 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能够运用 统计工具与经济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 习和与工作打下基础。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 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 置和规范课程内容。教学应改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Ⅲ。大规模采用多媒体 教学,统筹安排实验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建设教学案例库 来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计量经济学教学”’。 EDP(Exploration—Discussion—Practice)教学模式能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引导性、教学互动性、方法多样 性和措施灵活性,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深刻理解 和灵活应用,激发其学习激情和创造力口1。通过组织学生参与 统计调查实践活动,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结合实际经 济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也未尝不是教学工作的新颖方 式“1。计量经济学自主性实验教学可以成为一种教学效果较好 的教学模式,适合于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计量经济学课堂教 学嵋““;指导学生重点学习一个统计应用软件的学习,掌握有关计算软件的操作技能,可以提高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 兴趣‘71【8】。

      “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将前人提出的“研 究型教学法”与“案例型教学法”有机结合并加以拓展9。纵 观过去的计量经济学教研文献,“研究性教学”与“案例型教 学”的教学建议提出得非常具体、也较富有针对性。但不足 的是,这些论述基本停留在对教学现状归纳总结和教学建议 层面上,利用调查问卷信息的教学论文尚处在定性分析阶段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研究很好地利用调查问卷数据进行 相关定量分析,以序次Probit回归实证检验结果来验证前人的 理论论述;为“『口j题导向型”教学方式运片j在计量经济学教 学实践提供了实证依据,教学改革的教学建议因此也变得更 有针对性。 三数据说明与实证分析 从文献综述可以看出,众多计量经济学教学工作者普遍 认为:选用适宜的教材、通过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通过 学生与教师在课内外的教学辅助活动都会对教学效果的提高 产生正效应。为此,我们进行相应实证检验。 首先,将教学改革调查问卷设计为两部分:教学现状问 卷与教学改革意向”。在)【x大学(地方综合类院校)经管学 院大四学生中随机投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6份, 有效问卷比率达76.5%。该学院财经专业采用国内大多数二本 院校采用的传统计量经济学教材。教材以数学的公理化、形 式化为基础,该校计量经济学教学环节共48课时,形式为考 试科目,教学注重数理逻辑推导与定理证明的知识连贯性, 但理论联系实践尚待提高。 学生反馈信息显示学生修学完计量经济学课程后对该课 程的认识:有10.87%的认为对将来学习工作有用,用处不大 的达到69.48%,认为无用的为20.65%。这说明现有的计量经 济学的核心课程地位与重要性并未在教学中充分表现出来。 另外对现有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满意程度来看:表示对现有教 学满意的为11.96%,比较满意的为40.22%,不太满意的 34.78%,不满意的达13.04%。从这一结果更看出现有的教学 尚有改进的余地。表l对教学现状其余部分加以说明。在教学意见部分,问卷显示认为现有计量经济学选用的教 材不合适的主要原因:(1)认为课本内容过于复杂;(2)难以 理解的比率为61.29%;(3)认为课本内容太浅的为3.37%;(4) 课本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为33.87%;(5)认为教材质量尚待改进 的为1.61%;(6)其它理由为1.61%。对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 中不满意的意见集中在:(1)公式推导部分的枯燥乏味为 56.52%;认为计量分析解释部分繁琐为34.78%;(2)实际经济 含义解释过程冗长无味的占22.83%;(3)联系实际经济现象的 讲解不够精彩7.61%;(4)其他部分为4.35%。而对教学改革 的建议则认为应该增加实际案例讲解达60.87%:应增加计量统 计软件使用讲解为35.87%;增加多媒体互动环节教学的为 33.69%;增加实验教学(上机实践)为43.48%;增加总课时安 排的为9.8%;其他要求为2.17%。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 有教学模式创新的努力方向。问卷调查数据还显示,学生愿意在白备电脑或网络机房学习使用统计软件的比率高达56.74%,不愿意的仅为1 8.265%;无所谓的比率为25%。由此也看出创 造条件激发学牛学习统计软件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可 操作性。反馈信息对增加案例教学环节与问题导向犁教学法的 建议集中在:(1)通过阅读经典计量文献,增加计量经济学论 文研读与分析为14.13%;(2)增加与国际贸易、会计学、市场 营销、财政学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经典案例的论证分析上的为 48.91%;(3)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分析的为20.65%; (4)提出以学期课题形式,在老师指导下实际解决现实问题 的为35.87%。另外对是否愿意利用所学知识,协助教师完成科 研的反馈意见显示:同意的为51.09%,不同意的为27.17%, 无所谓的为21.74%,这也反映出学生急切希望认真学习计量经 济学课程、更好地学以致用的热情。 为得到定量分析结果,我们采用序次Probit与序次Logistic 回归对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测“。首先因变量为对现存计量经 济学教学的满意程度,用Y表示,Yt的分类为{2-“满意”,l_ “比较满意”,o=“不太满意”,一l=“不满意”};对有无统计 学课程的前期课程准备为xIl’其取值分类{l=“满意”,o=“不 满意”,;对选用教材的满意程度为)c12t,其取值分类{l=“满 意”,o=“不满意”};x3t、)(0、X5I x翻分别表示对是否需要 进行统计学课程的前期准备、是否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否采用 案例作业进行教学与有无上机实验课教学环节,其选项定义分 类均为fl=“有”,o=“没有”}。回归检验结果见表2与表3。从表2与表3的分析结果来看,表2中卡方值、Pseudo R2均大于表3中的结果,同时回归结果也较为合理,所以选 择Ordered Probit作为回归模型。序次Probit回归检验结果显 示有无统计学学习背景与对现有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呈现弱 相关性,但在序次Probit回归显然比检验要比输出的渐进z从实证检验结果清晰地看出,增加计量经济学教学统计 软件讲解、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有效采用、增加实验教学环节、 利用实际经典案例进行授课以及改进计量经济学教材选取, 会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其作用排序呈现递增的态势。从这几 个方面入手能够有效改进计量经济学教学质量与学生对该课 程的重视程度。而有无统计学等课程的前期准备虽然在实证 检验中表现出与教学效果的弱相关,但这并不能说明前期课 程的知识储备不重要,结果只是反映出计量经济学教学在课 程前半段的统计学基本知识的回顾可一定程度弥补统计学课 程缺失给计量经济学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教学建议 对于以培养满足地方建设需要人才为目标的地方普通高 校来说,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能力,增加学生就业机率成为教学首要目标。通过计量经济 学这样的交叉学科课程改革,形成具有特色的“问题导向型” 教学模式,十分具有现实意义。从实证结果中可以发现“问 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可以从教材改革、案例讲解、用好用活 多媒体互动环节、增加实验教学环节,以及引导学生参与相 应课题的研究等形式来加以完善。

      由此,本文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l以选择适合的教材为切入点。根据笔者在国外留学以 及回国任教担任计量经济学专任教师的授课经验发现国外对 于计量经济学本科阶段教学中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由易到 难,具有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本科初级计量经济学值更为准确,可应用LR卡方检验结果验证xlt是否应该被剔 除。同时,利用Likelihood.Ratio检验是否应该将xlt剔除出 回归方程式,其结果显示LR般1)2=10.32,Prob>t2.司.0132;说 明原有orderedprobit模型中Xlt不可或缺,学习统计学前期课 程对回归方程式的贡献显著,无法剔斛101。ECON315与理论为主、实践辅助的本科中级计量经济学 ECON435和其他计量经济学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类课程组 合。课程设置具有梯度,能较好地将理论、实践和案例教学 结合,凸显出计量经济学经济与管理类主干核心课程地位。 在这方面我国地方高校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尚无法达到,因此 选择一本好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入手引导学生自助学习,尤为 重要。采用国外主流本科计量经济学教材的中译版,如东北 财大出版社出版的希尔等人著的《初级计量经济学》与詹姆 斯H.斯托克、马克w.沃特森著的《计量经济学精要》的中译 本,教材偏重实践应用,大量案例分析与实际应用实例贯穿 全文,较适合数学功底不强的文科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可 作为普通高校财经专业学生《计量经济学》入门教材的首选。 2提倡互动式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对于各教学章节,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完成理论知识的传授, 辅以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先模拟课本例题,完成课后习题。 对于理论教学部分更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 多媒体教学只是课堂板书的电子版,完全照抄课本内容,知 识传授过程完全“一言堂”的弊端。采用声光影结合,通过 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经济现象,模拟采集经济数据的全过程, 通过统计软件运行演示,对统计结果的注解与分析来指导学 生更为直观与具体地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指导学生通 过课后使用统计软件完成布置的习题与小课题,以抓问题主 线为中心,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研改革下一 步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3以加强实验环节来夯实教学效果。建议增加实验课程 课时,利用实验课指导学生掌握一种统计软件基本操作。在 实验课环节中,充分利用学校网路机房的硬件资源,通过对 上机实践、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来熟悉该软件, 引导同学自主完成统计回归分析与简单统计编程的练习。提 倡实验教学中采用导师指导下的学牛自主研究,将学生划分 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研究课题(现实经济问题的处 理)。小组内部采用组长负责,自主寻找感兴趣的小课题,利 用业余时间搜集实验数据,选择应用模犁及进行小型科研创 新,完成计量分析,最终合作完成最终研究报告,做剑学以 致用。 4通过与其他财经课程的横向合作丰富教学案例库。货 币银行学、宏观与微观经济学、财政学、市场营销的实际案 例比比皆是,可以借鉴使用。备选案例还可从教师的研究课 题、历届学生的统计调查分析实践材料、以及统计教学案例 集中抽取,构建教学案例库,以备教学实践。 5提高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兴趣小组 来提高学有余力的同学参与科研与教学实验中,利用团队的 能力来实际解决经济问题、提高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工作能力。

      利用知识竞赛和论文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将所 学的统计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利用竞赛、知识问答、学 术研讨会等方式启发学生“比学赶超”。 6改革现有成绩评价制度。学校往往采取闭卷考试这种 单一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水平,这种评价方法重知识考核, 轻能力考核,造成学生平常不用功、考前搞突击,只注重书 本知识学习、轻视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 模式,避免以期终考试成绩定终身的情况,将卷面成绩和平 时上机实验成绩和课程论文的成绩结合起来评定计量

      经济学 课程的总评成绩。可以采卷面成绩40%+研究报告30%+学期 论文30%的评价方式考察学生学习情况。使课程评价真正起 到激励和导向作用,既能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又 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又能通过课程评价中的反馈 信息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内容与 方法。

第9篇: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问题建议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定位不明,缺乏专业针对性。以我校为例,《计量经济学》是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会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必修课程。然而不同专业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要求不同,如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要求定量分析较多,应以理论方法为主,而工商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则应以实际应用为主。并且,每个专业都有其专业特点和要求,必然导致计量经济学在各专业的应用和应用程度有较大的区别。然而,现有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大纲的规范都过于泛化,难以适应专业需求。特别是教学案例的分析,此专业学生听彼专业的案例,往往会听得云里雾里的,结果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所以学校在安排课程时应尽量一个专业一个班,而不是多个专业一起,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设置教学案例。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化。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大体经历了由黑板教学到黑板与多媒体结合,再到多媒体教学的过程。黑板教学多侧重于计量经济学基础方法的数学推导和逻辑推理,而多媒体教学则更多以PPT的板书方式、计量软件辅助教学来展开计量经济的学习。现在比较受推崇的教学方式是黑板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只有在必要时才会用黑板表达相关方法的基本数学原理。一般院校要求计量经济学课时至少要48课时,有的甚至要96课时。那么,对于如此复杂的课程来说,要想在短短的48课时内讲完一元或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虚拟变量、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联立方程和时间序列等内容,来配合事先拟定好的教学进度计划,就算是从事多年计量经济教学的教师也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掌握教学内容、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重点和难点,何况那些专业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刚刚接触计量经济学的学生,他们只能被动地去接收老师所要传达的所有信息,难吸收、理解这些信息的内容和作用,更无从谈其应用。

      3、轻能力培养与实际应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应用。然而,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多数学生不会应用倒还算是小事,更甚者是根本就忘记计量经济学内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1)缺乏研究创造性培养,这一点主要体现着案例教学上。现有计量经济学所提供的案例都是与章节内容紧密相连的,但多数案例仍然过于简单化和抽象化,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挖掘的计划,而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我们知道,计量经济学讲究的是由问题入手,然后选择变量—设计模型—收集、处理数据—建立模型—模型检验的过程。以GDP数据处理为例,学生首先应该判定GDP是按可比价格计算,还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然后要检验这个数据是不是存在异方差性、自相关性等问题;最后,通过相关方法的解决处理,才能用这个数据去分析问题。而事实是,我们把所有可能面临的问题都想到了,都提前做好了,那么学生在做案例时就像填空一样,机械地完成教学内容的每一步,仍过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既达不到计量经济学习的目的,也不能锻炼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计量经济学的理论课与实践课衔接性不强。应用计量经济学除了要学会计量方法,还要学会相关计量软件(如Eviews,Stata,SAS等)操作与分析。然而,现在问题是计量经济的理论课与实践课衔接性不强:一方面是由于教学计划导致的,48课时除了要上理论课,还包括实践课,这就很难两者兼顾;另一方面就是学校的教学条件跟不上,如实验室太小,计算机太少,一次安排不下很多人上机等情况,这样分批次就会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再者,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互动环节较少,学生演示机会不多,也会降低其学习计量经济的兴趣,课后不愿动手去练习操作。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的若干改进建议

      1、合理安排课程设置。《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宏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矩阵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统计学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许多老师都会有“难教”的感觉,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但作者认为也与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有关。比如大一、大二期间学习高等数学、宏微观经济学、矩阵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统计学的学习,大三第一学期就应该紧接学习计量经济学,而不是将计量经济学安排在大四,这样学生就会很快投入到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中,容易理解和吸收,而不是找寻或重拾学过但已忘记的内容。再者,我在教学中就碰到过将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安排在同学期同时开课,甚至统计学比计量经济学晚开课,这样就给计量经济学老师授课时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讲授过程中还得兼顾统计学基础知识的讲解,不但占用计量经济学的授课时间,也会打乱教学大纲安排,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强调专业教学。这样做主要是比较有针对性,将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与专业案例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计量经济学在本专业哪些领域应用,如何应用,怎么实践等,从而克服计量经济学“难学”、抽象而模糊或无从下手的局面。以国贸专业为例,就会根据专业背景选取实际利用外资额(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影响等问题来研究,既从定量角度让学生真正了解贸易对中国的影响情况,又将所学计量经济的内容融会贯通,并且一个案例的分析还能启发、衍生出新的问题,就可以跟学生共同探讨、研究,增强相互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促进学生自发去学习本门课的兴趣。3、重视启发教育。计量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工具,那么就需要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才能充分展示计量经济这门工具的有效性。为此,要重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如展开课程论文研究与写作等形式。老师通过有针对性地讲解哪些是好的选题,哪些是不好的选题,这一选题的目前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以问题出发,结合所学的计量经济内容让学生参与、判断、分析这些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就会改被动变主动,积极去学习。此外,计量经济学教材的选取也是很重要的,一本好的教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因此,对于非统计专业学生来说,教材的选取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内容简练,深入浅出,避开复杂的数学推导过程;(2)重点介绍计量经济方法、计算结果的统计与经济意义分析;(3)详细介绍计算机软件操作步骤,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结果,学会计算操作;(4)教材结构和内容设计要具有继承性和集成性,要能兼顾国内外同类教材的精华,介绍计量经济的前沿知识,体现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