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news.sina.com.cn提供.

勇搏激流 与险情竞速——奋战在洞庭湖堤决口封堵现场的“湖北红”

2024年07月07日 10:59新浪新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乐克 胡雯洁 通讯员 田端磊 廖海军

  险情,猝不及防。7月5日下午,湖南岳阳市华容县团洲乡团北村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

  救援,争分夺秒。在湖北,百名专业救援力量星夜驰援,一袭红衣,带着“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工作”的决心,从中国安能武汉救援基地奔赴险情一线。

  星夜驰援只为快一秒到达

  快一些,再快一些。7月6日凌晨1时许,抢险救援车辆黑夜里在高速上飞驰。

  武汉救援基地指挥长张卫华带领的第一梯队,连夜跋涉近300公里紧急驰援。

  通信指挥车内气氛紧张,一条条灾情信息汇集而来。技术专家收集信息、汇总数据,第一时间制定救援方案。

  武汉救援基地副指挥长王国强紧急调度在外参与工程练兵的技能人员为第二梯队,多路并进出发。

  险情发生后,按照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部署,中国安能集团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抽调专业救援力量,紧急赶赴现场。

  这一夜,注定不眠。每一个危难时刻、每一次突发险情,都有一群奋不顾身、英勇向前的身影。来自北京的工程、水文、地质等领域技术专家组会聚洞庭湖边,湖北、安徽、广西、贵州、四川等地救援队伍疾驰而来。

  随我省专业救援队驰援的,还有一些雨里浪里身经百战的“大家伙”。

  由多个箱体组成的打桩船,渡河时不需要构筑码头,门桥靠岸后利用自带的跳板即可完成装载、卸载。动力舟桥则可实现快速架设浮桥和结合漕渡门桥,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浮式结构。这座浮桥可承载重70吨的重型装备,单次可转移群众数百人。

  滚烫的一线救援

  6日中午12时,太阳高照,坝上热浪滚烫。

  操作手高红雷驾驶大型挖掘机,在土堤上缓慢行车,将土石方抛填到迎水面至背水面处,石头入水后激起巨大浪花。这是专业抢险队伍在进行堤防两侧的裹头抢护。

  “坝面宽度有限,专业救援车辆通常体型大,掉头十分困难。”技术专家孙青杰说,好在队伍在调头处增加管控人员,加强衔接,争分夺秒抢险。

  堤坝上,挖掘机、自卸车等重型工程救援装备有序作业,倾倒石料并进行压实。专家组、指挥员、操作手、安全员等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冒着高温酷暑,在大堤上持续奋战。

  技术员薛文文手持流速仪,每隔15分钟就要到堤坝处测量一次,并掌握水位流速变化。闷热的天气让人喘不过气,为封堵作业提供第一手监测数据,他需要不停喝水以补充水分。

  好消息传来。

  中国安能技术专家组研究,提出采取“机械化双向立堵+船舶水上抛投”战法,按照“抢筑裹头、双向立堵、水上抛投、突击合龙、加高加固、防渗闭气”的程序进行封堵。

  随后,分工被明确下来。

  当地政府组织驻地力量抢修夯实道路、保障运输料源,配合中国安能推土机、挖掘机等重型工程救援装备,进行决口封堵。

  中国安能在每个作业面专门配置1名安全员、2名操作员,采取“人歇机不停、两班作业倒”的方式作业,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抢险人员装备的安全,也大大提高了效率。

  “这场硬仗一定能赢”

  决口段,一边是滚滚洪流,一边是几乎要被淹没过顶的房屋。6日15时,第一车石料顺利倒入决口处,决口封堵战正式打响。

  无人机,悬空而起,在空中不间断传回影像;无人船,快速下水,第一手决口资料传回通信指挥车;雷达流速仪,随时掌握决口处水位流速变化……这是决口封堵时的场景。

  7月6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持续强化资源调派,协助做好团洲垸堤防决口水、陆、空协同封堵准备。此次抢险救援中,数款智能化、科技化、现代化装备被运用到实战中。

  无人机将决口现场画面传回地面站,地面站与通信指挥车连接,专家组在车上通过指挥调度平台可实时查看缺口情况。一架金刚6(KK-6)无人机执行航拍任务,续航时间最高可达75分钟,飞行距离大于40千米。

  无人船不间断测量水深水位,探测水下地形地物。这是无人船多波束测量系统,通过声波反射,探测水下地形地物和水深,准确获取了水下堆体数据及模型,然后快速计算堆体体积,为封堵决口方案制定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科技抗洪,科学救灾,提升救援效率,也能有效保障救援队员的生命安全。”指挥员蒋德文表示。

  “变化是装备和指挥理念,不变是守护群众生命财产的坚定信念。”武汉救援基地分队长韩磊说,来自全国的救援力量,团结成一块钢板,这场硬仗一定能打赢。

救援湖北省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