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现代版“沧海变桑田”!拿下多项世界第一!核心是→
央视财经06-22 21:00 投诉
阅读数:52189

​​我们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上,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不仅承载着生命的诞生,也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食物资源。中国作为水产养殖第一大国,可养殖的海域超过120万平方公里。养殖水产品占世界水产品总量的60%以上,养殖种类达到300种以上,长期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超过4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在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无数的人正在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让一望无际的大海变成让人心向往之的“蓝色粮仓”。我们的“蓝色粮仓”家底到底有多厚?它又在如何丰富着“中国饭碗”?

​本期《对话》迎来了几位将渔业挺进深远海的代表性嘉宾: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丹

山东海洋集团耕海科技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尉岩

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春有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首席专家 韩立民

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副局长 宋贤成

图片


中国“蓝色粮仓”家底到底有多厚?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首席专家 韩立民: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管辖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6500多个,海水养殖面积大约是3000多万亩,海水养殖产量是2200多万吨。2023年海洋捕捞产量大约是232万吨,近海捕捞产量950万吨左右,每年提供大量的优质水产品,为保障国家食品安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图片

 

​深远海养殖装备到底有多炫?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丹:桁架式网箱“恒燚一号”在技术上的升级体现在智能化、自动化和传感器方面。目前养殖水体的最大容积是6万立方米,造价4000多万元。

图片

 

​山东海洋集团耕海科技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尉岩:山东海洋集团投资建造的“耕海一号”一期项目,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投资6900万元。优点是融合发展,文旅和渔业结合。我们通过实验验证深海条件下装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测试大量的自动化、智能化装备以及深远海最适合养殖什么样的鱼种。在养殖过程中,收集大量养殖数据,这对下一步规模化生产至关重要。

图片

 

​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春有:2019年我们在广东珠海投放了一个桁架式半潜式网箱,水体1.5万立方米,总造价3000万元。加上波浪发电功能,能源可以自给自足,不用再安装发电系统,这应该是中国第一代海洋牧场装备。

​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副局长 宋贤成:烟台海洋牧场的建设最早是从海工装备起步的,深远海装备的发展是建设“蓝色粮仓”必备的装备,实际上是国家整体工业实力向渔业转化、转移、助力的过程。
 

图片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首席专家 韩立民:我们的深远海养殖装备和深远海水发达的挪威相比差距已经不大了。从1998年开始引进挪威的第一口深水网箱,经过28年的发展,我们从海南、广东到福建、浙江和山东,装备技术发展非常快。

 

 

中国渔业“芯片”到底有多牛?

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春有:我做育种已经有20多年了,国家现在海水鱼有20个新品种。公司在国内年产量10万吨以上的鱼有4个品种,20万吨以上的有2个品种,其中真正上20万吨的一种是石斑鱼,一种是金鲳鱼。曾经我们要拿很多钱去买一条苗,排几个月也买不到。不给你网箱就没得养,所以我们的种业科技肯定要自立自强,种源得掌控在我们手上。现在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在热带海水鱼方面的技术应该排世界第一。

图片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丹:整个产业生存和发展最核心、最关键的实际上是种业,如果没有优良的品种,产业不能持续发展。产业一定要多元化,在不同的海域、气候、位置养殖不同的品种。我做了33年渔业,现在有十几种鱼是消费者吃得最多的。我们不单是要有好的品种,还要考虑能不能食品化、工业化和产业化。

图片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CCTV财经《对话》

6月22日21:30

即将播出

《“蓝色粮仓”:让浩瀚海洋变良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