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军转干考试:公考常识积累365宝典(七)

中公网 2024年05月24日 09:37:27

      1.奉献社会是公民道德高尚的最高境界。

      2.热情服务是为人民服务核心的具体体现,是职业道德要求目标指向最终归宿。

      3.个人道德修养方法: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知行合一、积善成德。

      4.老舍: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5.巴金: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

      6.金庸:原名查良镛,作品有《飞狐外传》《连城诀》《越女剑》等。

      7.莫言:原名管谟业,出生于山东高密,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代表作有《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蛙》等。

      7.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8.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9.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10.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11.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2.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3.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唯一标准。

      14. 唯物主义可区分为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5.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

      16.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

      17.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它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18. 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

      19. 客观唯心主义主张脱离物质世界,并在人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20. 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1.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2.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3.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4.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映象;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5.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6.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7. 新旧事物区分的标志是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28.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9.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30.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31.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2. 矛盾的基本属性指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3.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4. 矛盾分析法的核心要求是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5. 在复杂的矛盾系统中,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服从地位,起影响作用。

      36. 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37. 主、次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38.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39.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40.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1.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42. 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43. 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迂回的。

      44. 实践的特征: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

      45.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

      46. 实践决定认识,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7.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所在。

      48.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49.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最根本的标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50. 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