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

中公网 2024年01月24日 15:39:07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决问题》。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解决问题》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主要是在一条直线上用正、负数表示距离和相反的方向。此前对负数的初步认识为本节课打下良好基础;本节课为初中更深入地学习数轴等知识做好铺垫。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学生在这个阶段有一定的思维发展,但是仍然存在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所以我会在教学活动当中辅以一定的情境,快速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在一条直线上用正、负数表示距离和相反的方向,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探究在一条直线上用正、负数表示距离和相反的方向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抽象意识、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学重点是在一条直线上用正、负数表示距离和相反的方向,教学难点是建立数学模型。

      五、说教法和学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打算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并创设情境:四位同学以大树为起点,分别向东、西两个相反的方向走。组织学生观察图片,描述每个人如何行走。学生能够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

      然后明确问题:他们在一条经过大树所在位置的东西方向的直线上行走。如何在一条直线上仅用数学符号表示他们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引出新课。

      贴近生活的情境,一方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讲解新知

      接下来我计划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进行引导。先回忆以前只需要规定好方向,就可以简单地用数字来表示距离。让学生思考这里有什么不同。学生不难想到此处情境中向东、西两个相反的方向走,之前的方法无法体现出方向的不同。

      于是就可以请学生联系近期所学的知识,思考如何用符号来表示东、西两个方向。学生能够想到正数与负数正好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样一来,便从问题的困难点着手,找到了可用的工具;同时向学生展示了遇到问题应该如何思考。

      接下来的问题变成如何表示,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计划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如何在一条直线上用正、负数进行表示,集众人之智来解决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容易解决,我还会提示学生关注以下几点:①直线上哪一部分表示向东、哪一部分表示向西,如何区分;②如何在直线上表示出距离。活动结束后,我会找一些学生反馈。在此基础上,板书规范构建模型。

      首先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大树的位置,作为向东和向西的界限,提问学生应当用什么数字表示。学生能够想到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用来表示大树的位置很合适。关于方向,我会说明只要规定哪个方向为正,其反方向自然为负。不妨假设向东为正,则向西为负。这样便将0的左、右与东、西及正、负数对应起来。

      下面示范表示小芳向东行走2m的位置。请学生指出小芳的位置位于0的哪一侧。为了表示2m,以及方便后面表示4m,在起点的右侧取一段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表示1m。这样便能够找到直线上表示+2m的点,用于表示小芳行走的距离和方向。接着组织学生类似地表示出其他三位同学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类比迁移能力。

      解决问题之后,我会组织学生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再次强调: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0是分界点。

      上面得到的模型仍然带有m这样的长度单位。在此基础上,我会进一步抽象,向学生介绍:数学中,经常用带箭头的直线上的点表示数。0右边的数是正数,0左边的数是负数。

      以上教学活动中,我尽量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尽可能在学生所思所想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样能保证学生充分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