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纪录片人的使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影像书写

中国纪录片网 2023年08月30日 10:35

      8月29日,在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纪录片高质量发展峰会”的学术交流中,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发表了题为“纪录片人的使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影像书写”的主题演讲。现将全文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纪录片是兼具艺术性与真实性的影视文化样态,拥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审美诉求,被誉为人类的“生存之镜”,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可替代的重要文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纪录片为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动人故事是纪录片人的重要使命。

      作为一种影像艺术,纪录片是西方现代化下技术和文明的双重产物。人类史上最早的纪录影像《火车进站》《工厂大门》记录了西方工业革命标志性的景观,20世纪初的许多早期纪录文本也执着于描绘电气时代的人类发展奇观。而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则选择了使用这种现代技术,以一种人类学的视角实现对前现代文明的影像复刻,让它具有了文献价值—记录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前现代文化的命运与变迁。可以说纪录片从诞生之日起就熔铸了现代化的基因和血脉。

      中国的现代化是从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中开篇的,中国的第一部纪录片《武汉战争》,也是伴随辛亥革命的隆隆炮火产生的。有意无意间,中国纪录片与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解放运动和探索现代化的进程结伴而行,同频共振。这在早期的中国纪录片人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是新闻纪录片时代,以形象化的新闻简报讴歌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国纪录片在这一时期的现代性探索开始接受外来和本土的共同作用,也时而陷入对两者取舍的彷徨之中。一方面从丝路、大运河、长城、黄河等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中重新确认民族身份和集体归属感;一方面,开始与外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合作拍片,吸收外来美学思想。在中西现代化思潮碰撞中,中国纪录片人逐渐认识到纪录片的本体性,纪实美学开始影响中国纪录片界。

      新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开启了深度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市场化和全球化作为现代性的两大表征,深刻塑造了新世纪中国纪录片的特质。全球视野、全球传播、国际合作、国际表达、戏剧美学支配下的悬念和细节叙事、情景再现、写实与虚构的跨界融合进入纪录片创作生产中,革新了纪录片的美学面貌,使中国的纪录片更有“颜值”、更有市场价值。《潮涌东方》以世界视角思索中国现代化进程,《故宫》以现代化眼光打量远去的帝国文明,《大国崛起》则放眼全球现代化浪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守正创新、自信自强,以极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纪录片在一个强起来的新时代,在文化自信、技术赋能、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改变长期以来追随西方纪录片的学习者角色,开始并跑、赶超甚至引领世界纪录片创作和运营潮流,从纪录片大国向纪录片强国迈进。《舌尖上的中国》点燃了“美食IP”热潮,《航拍中国》勾勒出神州大地万千风情,《制度的力量》《领航》《思想耀江山》记录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国家公园》《西部的发现》《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记录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百年巨匠》《中国》《如果国宝会说话》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故事。2022年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纪录片《重返红旗渠》《柴米油盐之上》以及获得其他各类奖项的纪录片《摆脱贫困》《漫步长安街》等等,展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状况,让我们看到当下中国人在现代化征程中不但在摆脱物质贫困,也在摆脱精神贫困。

      就我个人的初浅体会,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用高质量的影像书写壮美河山、人间烟火、熣灿文明,让受众通过纪录片理解和认知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及来龙去脉,我们纪录片创作者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学”字上下功夫,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纪录片创作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博大精深,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版”更是一部展现在神州大地的伟大书卷,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它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赋予了人类现代文明崭新的内涵,它为中国纪录片创作界定了价值坐标、提供了思想指导、赋予了使命担当。广大纪录片人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和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核心要义、独特内涵,从中华民族数千年浩荡历史和当代伟大实践出发,全面系统学、理论联系实践学,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纪录片高质量创作的思想旗帜、精神动力、前进指南。

      二是在“大”字上下功夫,心系国之大者全景式记录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进程

      纪录是记录者的生命存在形式。纪录片人应胸怀国之大者,心系人民大众,为时代立传,为历史存真。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纪录片的客观性、真实性来自第一现场。纪录片人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第一现场”,以不同视角记录其生动的样貌与壮阔的步伐。既要记录中国式现代化的光荣与梦想,也要记录中国式现代化的阵痛与忧思,更要记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真与必然。

      思想是纪录片的灵魂。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人类现代化历史上以西方化为主体的现代化,必然蕴含着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呈现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纪录片人要有大历史眼光和大文化视野,找准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历史方位,把握时代奋进脉搏,倾听人民群众心声,坚定文化自信,以我为主阐明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实践成果。

      三是在“新”字上下功夫,用高质量的影像和美学表达书写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史诗

      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的纪录片创作,需要在媒体融合、新兴技术、新的传播支撑下,以“纪录片+”为基础,融合戏剧美学、技术美学,尤其是面向Z世代的网生美学,突破纪录片的类型边界,将多种艺术功能融为一体,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借用虚拟现实、元宇宙、ChatGPT等新科技,不断探索VR纪录片、纪实短视频、交互式纪录片、纪录大电影等新的纪录片样态和元素,完成美学、市场的革命性重塑,在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纪实美学的魅力,做出纪录片人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纪录片人施展才华的舞台天高地阔。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纪录片人应勇肩使命、展现担当,再创辉煌;描绘人类文明新形态,纪录片人要用心用情用力打造经典之作、扛鼎之作、传世之作。让我们一起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本文作者:陈宏,系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

      热词:

编辑:田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