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牡丹》—— 讲述您与牡丹的故事    

中国纪录片网 2014年03月31日 17:40

      “风前月下妖娆态,天上人间富贵花”,牡丹形色富丽、雍容高贵,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被誉为“国民之花”。

      央视纪录频道精心打造的4集高清纪录片《牡丹》以牡丹和中国文化作为大背景,以细微鲜活的细节和人物故事为表现重点,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把写实的牡丹写意化,把具象的牡丹抽象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中去,为您讲述这朵“国民之花”充满传奇色彩的前世今生。

      该片于第32届洛阳牡丹花会期间(4月5日-5月5日)播出,届时牡丹花开,繁花似锦,灿烂辉煌。遥想在盛世大唐,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洛阳的狂欢节。今日,“国民之花”再度盛开,花会期间观众朋友们不但可以赏花饮酒在当下品味优雅华美的牡丹古韵,更可以在赏花的同时观看央视纪录频道的原创纪录片《牡丹》,了解这朵“国民之花”背后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4月8日到4月11日,该片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的《魅力纪录》栏目播出,每晚一集。4月7日,13:30——17:30,《牡丹》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4集连播。带您走入万花之王的世界,倾听牡丹的心语,品味中国人与牡丹相互依偎,世代延续的款款深情。

      何人不爱牡丹花:中国人一生躲也躲不开的一朵花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80年代,这首由我国著名男高音蒋大为演唱的《牡丹之歌》,已经成为一代中国人终生难忘的集体记忆,在牡丹的背影里有千千万万中国人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有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更蕴藏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2012年9月,微博上,一条橘红色、印有牡丹花图案的老式床单引起无数网友疯狂转发,被称为“国民床单”,无论是80后,90后,还是他们的父辈、乃至祖辈,对牡丹图样的“国民床单”都有着深切而温馨的记忆,那些记忆属于父辈,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里,它是每个新娘期待的嫁妆;那些记忆属于子辈,谁也难以忘记,自己在牡丹床单上或是撒娇、酣睡,或是嬉戏玩耍的多彩童年。

      其实还远不止如此,在中国人那一纸婚约上,一个符号从未改变;而在中国人广泛使用的保健中药“六味地黄丸”中,一剂源于牡丹的配药已经使用千年……纪录片《牡丹》为您讲述一段您与牡丹之间的故事。

      迟开只为让群芳:奈何众生为花狂

      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花,在百花争艳的季节,展现出一份谦恭礼让的优雅,然而即便如此,无数国人还是为牡丹而驻足,甚至为了它,付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纪录片《牡丹》走访了国内外无数牡丹的忠实粉丝,为您讲述一段人与花的传奇。

      中国台北, 82岁的许保荣老人不顾家人反对,跋涉300公里前往阿里山区,风餐露宿,只为再见到心中那株期盼已久的牡丹“洛阳红”,这其中的故事,竟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

      洛阳崔沟村的农民崔月奇正在零下十度的室外,熬一锅热气腾腾的骨汤,尽管外边天寒地冻,但他却毫不在意,精心熬煮的牛骨汤,浓郁鲜香,而即将享受美味的,不是他的家人,而是家族中,比家人还亲的成员——一株50年前移植到他家的一株野生牡丹,50年前,人们相信它不可能再开花,然而50年后,它却成为一代花王,个中缘由,就连牡丹的专业研究者也难以说清……

      我们再来看一段从未停止过的生命追寻,在洛阳最大的牡丹交易市场,花开之时,60岁的张淑玲总会如约而至,花甲之年的她不辞劳苦,30多年的苦苦寻觅,只为一株传说中的牡丹翘楚“魏紫”,她能找到这朵传说中的“千叶花”吗?

      而在甘肃中部,73岁的园艺师陈德忠,目前最大的梦想,就是培育颜色纯正的黄色牡丹;相对于在培育黄色牡丹的步伐上已经落后于日本和法国的我们,陈老有着强烈的欲望和沉重的压力,为此他远赴西藏,去寻找世界上最珍稀的野生牡丹品种大花黄牡丹,想要借它的花粉培育出牡丹中最纯正的黄色,然而这种大花黄牡丹世间仅存6000株,他能成功吗,他的“牡丹梦”能实现吗?

      这些人与花的机缘与故事被纪录片《牡丹》巧妙地收入镜头,娓娓道来,期待着您届时收看!看花如看人,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朵娇艳的牡丹,它悄悄地盛开在你心灵中最温柔的角落,永不凋谢。而今天,历经风雨的中国也迎来了伟大的民族复兴,牡丹作为国民之花,其历经风霜、不畏逆境、坚韧顽强的生命力,必将继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寻梦之旅,再次见证一个盛世的辉煌!

      进入《牡丹》官网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