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半年甘肃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答案解析(2.22)

甘肃中公教育网 2024年02月22日 09:37:07

      2024甘肃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日期为2024年3月9日,各位考生可提前备考教师资格相关内容,下面是甘肃中公教育整理的一些备考资料,大家可以先行学习

      笔试全程练习备考群拯救“塑料”普通话计划

      相关推荐:2024上半年甘肃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2.22)

      科目一(1-4)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新课改的教学观强调: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选项A,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选项B,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为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选项C,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过程。要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情境要生动形象且符合实际特点。要善于引导,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

      选项D,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选项ACD正确,B选项错误。

      2.【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题干中用物质奖励来激励考试优异的学生,评价标准单一,违背了新课改的评价理念,故答案选择D。

      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题干中,林老师让全班同学按照自己的方式解题,违背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B选项,题干所述未体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C选项中学生发展的整体性与题干不相符。

      D选项中的独立性跟题干所述问题无关。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职业理念教育观知识点。

      B选项,注重改革创新,题干中余老师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以知识和能力为两条主线展开教学过程。正体现了这一点。

      C选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发现学生“不懂的问题”,说明老师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进步。该项说法正确。

      D选项,善于教学重构,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要求。该项正确。

      A选项,“善用信息技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手段来丰富和创新课堂教学,题干内容并未直接体现余老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做法。

      综上,BCD三项均在题干中有所体现,而A选项题干中并未涉及,故此题选A。

      科目二(5-10)

      5.【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以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的道德水平,并将道德认识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个水平又细分为两个阶段。其中前习俗水平的儿童还没有社会规则的概念,只着眼于行为的具体后果与自身利害关系。题干中以自身行为后果是否损害自身利益作为判断标准是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儿童的典型特点,这一阶段又被称作朴素的利己主义阶段,属于前习俗水平。这个阶段的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习俗水平的儿童有了满足社会的愿望,比较关心别人的需要。这一水平分为两个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的道德定向阶段。前者的评判标准是行为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是受到别人的赞扬,后者的评判标准则是法律法规等明文规定。

      C选项,后习俗水平的儿童则履行的是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也分为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前者在判断道德行为时,认为契约是由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后者在判断道德行为时不仅考虑到适合法律的道德准则,同时也考虑到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即普世的良心。

      D选项,前道德水平又称作自我中心阶段,是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其中一个阶段。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把成人说的等同于自己想的,把外界环境看成是自己的延伸。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择A选项。

      6.【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教师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题干中,曾老师不仅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但尊重学生要适度,还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因此,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选项正确。

      A选项,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该老师的做法没有体现疏导原则。

      B选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该老师的做法没有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D选项,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教育原则,即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他说:“公社的教育方针概括地说,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的影响。”良好的集体必须有共同的目的,一致的行动;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必要的制度和纪律,以培养集体义务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他主张建立教师集体,对集体的教育和对个人的教育应当有一致的方向。因此,他把为了影响个别学生而影响集体的方法称为“平行影响教育法”。该老师的做法没有体现平行教育原则。

      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C选项。

      7.【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分类。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掌握由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其复杂程度高于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必须以概念学习和符号学习为前提。题干中,“路程=速度×时间”是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命题学习,故本题选D。

      A项,符号学习又称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B项,概念学习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C项,辨别学习是能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作出相应的不同的反应。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辨别,如对不同形状、颜色的物体分别作出不同的反应,也包括复杂的多重辨别,如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分别作出正确的反应。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8.【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

      9.【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其迁移范围大。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一种学习迁移理论,它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由相应的官能所主宰,各种官能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般的心理能力。所以,形式训练说与一般迁移联系最为紧密。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1)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它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它把训练和改进“心智”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认为学习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材料对官能训练的价值。

      (2)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两个完全不相似的刺激反应联结之间,不可能产生迁移,这会使人们对迁移产生悲观态度。

      (3)经验类化说:对已有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对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4)关系转化说:习得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或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