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生活方式精选(九篇)

21世纪考试网 2023年06月01日 13:25:53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健康的生活方式范文

      1.挺起胸:有气质,年轻精力旺盛,且有助于减轻腰骨痛,减少脊椎的负荷。

      2.以步代车:在效防止骨骼退化,增强心肺功能,有利于新陈代谢和减肥。专家建议,每天步行不要少于5000步,伏案工作者最好每天步行10000步以上。

      3.多行善事:助人为乐、帮人之困、济人之危可以使人心情舒畅。这不仅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还有助于强化人免疫系统,调节身心,有利于健康长寿。

      4.少食肉:大量食肉类食物,会加重某些疾病或诱发某些疾病。

      5、晒太阳:有助于身体贮存大量的维生素D,有益于牙齿和骨骼的健康,记住:阳光是良药,剂量是关键。

      6.雨中行:在霏霏细雨中散步,成了现代欧美人的生活时尚。绵绵细雨可以洗涤尘埃、净化空气、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对肺与大脑的保健大有好处。但应避免在狂风暴雨或大雨中散步或锻炼。

      7.常唱歌:唱歌有益于大脑的逻辑思维,也能提高人的情趣,尤其是经常唱歌,其声带、肺部、胸肌均能得到良好的锻炼,有益于人体健康。

      8.饭后休息:饭后30分钟休息,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有保护胃肠和肝脏的作用。同时注意“饭后七不”:不要吸烟;不吃水果;不放裤腰带;不要喝茶;不要洗澡;不要“百步走”;不要睡觉。

      9.静坐思:每天静坐冥想1-2次,每次30分钟,排除杂念,放松身心,有助于解除神经性头痛、高血压。

      10.天伦乐:提倡全家人和睦相处、互尊互爱、互谅互让,实行家庭“中庸之道”。休闲时,夫妻共诉衷肠,爷孙共同游戏,共享天伦之乐。其乐融融,十分有利于健康。

      11.早和气:指的是家庭早晨的气氛十分重要。早晨起床,相互说些鼓励的话,对孩子老人多说些关心的话,早晨家庭气氛的和谐对健康至关重要。

      12.戒:目前有些人大,不仅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与美满,对自己的健康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节制是现代健康生活方式重要环节之一。牢记:知戒,可延年益寿。

      13.下厨房:烹饪饭菜可刺激感观,培养创造力,增强体力,加强条件反射能力和美感。切菜可保持大脑的兴奋性。工作时,人常使用左脑,在烹饪时,右脑会得到锻炼,这样左右脑均能得到平衡发展,提高大脑的利用率。

第2篇:健康的生活方式范文

      作者:杨秉辉

      生活方式之中,吃的问题最大,脂肪类的食物吃得过多,形成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有许多像粥一样的脂类物质堵塞在那里,使得血管不通畅,结果便是心肌缺血、脑缺血,严重的便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若合并高血压便可能发生脑血管破裂即脑溢血。高脂肪饮食还使大肠癌发病率提高,乳腺癌的高发也与之有关。而且不论动物脂肪还是植物脂肪皆有作用,所以都应该加以控制。高脂肪饮食还使得胆囊炎、胆结石发病增高,脂肪肝明显增加。据调查,我国汉族同胞的脂肪摄入量至少超标一倍,实在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事。

      盐摄入过多,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盐还损伤口黏膜上的黏液层,黏液层损伤了,胃黏膜便直接暴露在酸甜苦辣的刺激下,不但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高,甚至胃癌的发病率也高。营养学家建议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克,事实上我国北方居民每人每天摄入食盐15克~18克,南方居民约为10.12克,都明显超标。我们常说饮食宜乎清淡,许多人只理解为别吃得太油腻,其实清是少油、淡是少盐的意思,吃得淡有益健康。

      从营养学的观点来看,我国汉族同胞可能还需增加些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应该多吃些牛奶、鸡蛋、鱼及家禽等食物。多吃些新鲜蔬菜与水果,营养学家建议每天每人吃的蔬菜与水果加起来应不少于500克。

      吸烟是不良嗜好。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有600多种,已确定的致癌物质便达40多种。据统计,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患肺癌的危险性高8.12倍,患喉癌的危险高8倍,食管癌的危险高6倍,膀胱癌高4倍。吸烟使冠状动脉痉挛,发生冠病的危险比不吸言的人高10倍。吸烟还损害支气管黏膜,发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乃至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严重危害人的生命健康。

      饮酒能损伤肝脏、损害大脑。大量饮酒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长期饮酒者早老性痴呆的发病率高,虽然饮酒能使人体表面的血管扩张,但对内脏如心、脑的血液供应并无帮助。

      饮酒有提高情绪、造成愉悦心情的作用,所以为身心健康计,饮酒只能限于少量。

      如今,缺少运动已经成为肥胖症、糖尿病的重要病因。胆结石脂肪肝、骨质疏松等等也都与缺少运动有关。对于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人应提倡运动,而且应该有一定的量,并持之以恒。对于老人也应该强调适当运动。

第3篇:健康的生活方式范文

      论文摘要: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本文阐述了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形成机制、原则、内容和途径,对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健康来自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青少年的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堪忧,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体育锻炼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忽视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就会影响国民素质和社会经济发展。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是关系青少年一生的教育,进行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对青少年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养成教育的形成机制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个体习惯一旦形成,则会产生一定的定势,不自觉地演变成为个人内在的东西,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中。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是一个建立、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从让青少年了解一定的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逐步形成一定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再把掌握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这种内化是一种心理过程,是通过价值判断、选择、体验形成价值取向、需要、动机、情感、信念、意志、行为方式和习惯等。

      2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原则

      2 .1系统性和科学性相结合

      养成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行为习惯形成的规律,把知、情、.意、行有机的结合起来。要从理论上阐明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道理和途径,让学生明确健康生活方式对健康和人生的意义,从而使养成教育成为青少年自觉自愿的行为。

      2,2长期性和反复性相结合

      良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形成自然、一贯、稳定的动力定型。养成教育实质上是改变青少年以往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重新塑造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过程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复。

      2.3校内、校外结合

      养成教育应以学校为主导,坚持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社区相结合原则。为了使青少年在校学的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和正在形成的健康行为得到保持和巩固,家庭和社会应主动配合学校形成一个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氛围合力。

      2.4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

      养成教育是一个有他律转化为自律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养成教育上要重视各个阶段的教育,要承认它是一种终身的自我教育。经过教育,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当受教育者具备了根据教育者和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对自己提出一定的努力目标,就能够提高自我认识、自我实践、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转化的能力。

      2 .5区别对待

      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所讲的知识内容,所举的教育实例都应有所不同,所设计的教育活动、训练内容及方式也有所调整。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应该进行分类指导。

      3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内容

      3 .1心理健康教育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加强挫折教育,了解挫折及其情绪反应,增强学生的自控与调节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相结合。举办心理教育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咨询等。具体内容:1)心理健康、J隋绪情感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2)青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心理问题和疾病之间的关系。3)心理卫生与健康知识教育。4)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3 .2科学的饮食与营养教育

      进行科学的饮食与营养教育,是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1)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营养功用;饮食平衡。2)食品添加剂与健康的关系。3)体重与饮食、饮食失调和身体健康的关系。4)合理科学地安排饮食计划,如:吃好早餐;少吃零食;控制食糖摄入;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的摄人。

      3.3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锻炼是现代健康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调节并改善着人们长期不合理的积习所造成的生活方面的健康效应。具体内容:1)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原则、益处、运动卫生常识及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掌握自救互救急救知识和技能。2)如何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养成锻炼的习惯。3)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

      3.4对不良生活习惯的干预

      目前,“人为疾病”的蔓延,都缘于生活方式的选择,主要是由于吸烟、饮酒、食物太咸过细、脂肪过多、缺乏锻炼、环境污染以及心理情绪紧张等引起。具体内容:1)不良生活方式内容及其危害性的知识教育。2)对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酗酒、上网成瘾、睡眠不规律、缺乏运动、心理等)进行一系列的干预。如:采取学校规章制度、实践练习法等。

      3,5学习和日常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能促进人际交往,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具体内容:1)了解学习的形成规律、学习与锻炼的关系;2)如何科学的用脑、用眼,合理的安排学习。3)生活陋习和疾病的关系。如:随地吐痰、不勤洗手、乱扔垃圾等。4)个人日常的卫生习惯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

      4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 .1开设健康教育课程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是学校开展养成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和价值的方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取系统的健康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通过模拟一些学生不良生活方式的情景,采用一些幽默的手段,增强学生受教育的趣味性。如: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不良生活习惯给自己带来的危害以及自己的认识等。

      4.2开展多种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健康行为指导

      利用班队活动、讲座、咨询、宣传栏等教育形式,多角度宜传、普及健康知识,进行健康行为指导。如:组织讨论会,利用医学知识和数据说明有规律的睡眠习惯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让学生自己查阅知识,有利于学生判断、思考和选择合适的、最佳的生活方式观念和行为。在分析缺乏体育锻炼给学生带来危害性内容时,可以对“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输给韩国和日本青少年”这一严重事实来进行案例分析,说明缺乏体育锻炼不仅给学生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而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体质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增强他们的爱国心,促进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第4篇:健康的生活方式范文

      《让子弹飞》的走红不仅让片中的台词成为流行语,为观众自娱自乐提供了有趣的素材,电影中一个情节是否涉嫌“血腥”也引发观众的热议。客观地说,本片的情节与其他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电影相比,皆称不上“血腥”,然而,如今的观众却会为此而感到忧虑,这也揭示了消费者需求的一种转向,消费者需要的不再是一个产品、一项服务或一个品牌的品质和形象,而是更深刻、更完整、更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需求,这应该引起营销者的深思。

      重拾被遗忘的精神健康需求

      社会学家认为,人一生都是基于双方的资本在彼此交往,这里的资本除了通常的经济资本,还包括容易被普通人忽视但却是社会学家热烈讨论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在日常生活中,两个资本总量相差比较大的人进行沟通时,无论资本的结构如何,资本雄厚的一方可能会训斥资本太少的另一方:“你有什么资格跟我说话。”可见,拥有雄厚的资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会更加有利。因此,在解决温饱后,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产品和品牌的基本动机就是为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往往是指社会关系、社会网络的数量和质量,而文化资本除受教育水平外,还包括消费者的文化品位。理论上说,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都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经济资本也可以迅速转化为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但其中的文化品位却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取。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看到的是,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消费者个人都热衷于关系活动,例如,频繁出入饭局就是人们常见的获取社会资本的“工作”;另一方面,文化资本丰富的消费者需要通过产品和品牌来获取与之品位相一致的符号。社会资本理论为解释消费者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然而,对于那些三种资本都十分丰富的消费者,他们的消费行为又会显现什么样的特征呢?由于经济资本十分充足,富豪可以自由行走于社会各界,所获取的社会资本当然不会少,然而,文化资本的获取却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在各色培训和讲座现场,在各类文化活动现场都容易见到他们的身影。此时,能够吸引他们目光的产品和品牌也所剩无几,因为全世界的奢侈品很少有不收入其囊中的,此时,只有一类需求是这些人无法掌控的,那就是能够解密其前世今生,能为指引健康长寿方向和路径的所谓灵性建议。近年来,大量的“养生大师”、“灵性导师”受到热捧,讲授养生之道、身心和谐的各类书籍热销就是佐证之一。

      灵性建议的市场需求日益看涨是消费者追求精神健康的必然结果,虽然富豪们的生活轨迹还不具有代表性,但却也是普通消费者向往的。虽然不同时代的产品和服务的具体特征各不相同,但是,消费者需求无形轨迹却如同一辙,本以为可以投入已有的经济资本换取更丰富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从而赚取更充足的经济资本后让自己身心自由,而实际的结果可能是忙碌的一生换来的是身心疲惫,甚至是留下壮士未酬身先死的遗憾,这从根本上违背了追求健康生活的目标。可见,就消费者需求而言,精神健康需求是被遗忘的终极需要,精神不健康,再多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也无法带来健康的生活。消费者开始反省自己:这个纷繁的世界怎么了?自己的一生究竟需要什么?这些看似哲学意味深厚的问题,其实透露出消费者的终极需求――精神健康。

      健康生活方式日益升温

      消费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消费方面所花费时间和金钱的方式,健康生活方式就是消费者在健康方面花费时间和金钱的方式。web2.0时代正在彻底改变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似乎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日益升温。

      倾听顾客心声来维系顾客的长期关系,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大多数企业听取的是来自顾客投诉时候的声音。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即时便捷,消费者自我表达愿望在各种网络渠道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网络给予他们更大的话语权来表达需求和评价。自2009年以来,微博迅猛发展,受到了来自无论草根还是名流们的追捧。除本身的新闻价值之外,微博的营销价值也开始受到企业的重视和关注。据调查,微博鼻祖的twitter在2010年已获70多家世界百强企业的青睐,而作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新浪微博也有500多家企业入主。不少通过微博营销以提高知名度和品牌认可度的成功案例见诸报刊,如凡客诚品官方微博中会定时一些赠送活动、抢购活动和名人互动等,大大地提高了这个快速成长的线上服装品牌的影响力。

      营销大师科特勒认为,信息时代的交换过程日益趋向于消费者发起和消费者控制,消费者定义自己需要哪些信息,对哪些市场供应品感兴趣,以及愿意支付的价格是多少。半年前,“凡客体”的一时火暴,这种病毒式营销为广大营销人员所津津乐道。但连凡客诚品CEO陈年对这一广告文案的发展局势都表示意外。凡客的无心插柳引发全民调侃凡客活动,也正反映了现而今消费者追求表达自我和自由的愿望。“凡客体”正是提供了人们展示创意的机会,并直接通过广大网民打了一场漂亮的品牌传播战。在信息网络中,企业激发人们的新想法,通过网络蜂窝式的传播可以大大地节省企业的营销投入,并可以借此进行良性的市场导向和企业价值传播。

      凡客是通过网络的一呼百应来推广品牌,而另外一家企业,豆瓣则直接通过给予用户自由创造平台而传递企业价值。豆瓣从2005年开始试运行至今,用户数已达数千万。豆瓣网用户可以自由发表书评、影评和乐评等,而且所有内容的分类、筛选、排序均由用户决定。正如豆瓣网“自我说明”中道明,豆瓣没有编辑,没有特约文章,没有六百行的首页和跳动的最新专题。豆瓣的藏书甚至没有强加给你的标准分类。没有刻意地制造排行榜,但豆瓣网上的评论却获得了用户高度的信任。豆瓣小组采用随机小组名,给予用户公平的宣传,同时小组自发地创设和加入,真正赋予用户自行传播价值的权力。豆瓣相对于其他SNS网站如人人网、开心网,尚属于小众市场,但从第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品牌认知、消费行为及满意度调查报告可知,豆瓣的保持指数和推荐指数均名列前茅。由此可知,豆瓣用户大部分均会向身边的人推荐豆瓣网站。在web2.0环境下,企业重视用户个性创新,并给予尊重和支持,相应地,用户将会积极响应,热情参与其价值的传播。

      传统文化为健康营销提供理论基石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低碳消费”、“健康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维持人与自然界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2009年4月,在上海举办了首届国际健康生活方式博览会,表明倡导健康可持续生活方式已上升到政府决策层面。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口比例很高。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养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传统,然而,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人们渐渐疏离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向精神健康需求迈进。

      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现象,要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健康生活方式需求,儒、释、道三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提供了许多有效的营销思想和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不乏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论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黄帝内经》,被誉为祖国医学第一部理论经典,长期以来指导着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理论和实践,其核心思想就是防患于未然,“治未病”是医术的最高境界。道家思想更是直接倡导“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健康养生之道;儒家经典之一的《弟子规》则系统地规范了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伦理和秩序,从而达到完备个人修养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境界;佛家则是从因果轮回的角度,主张“不杀一切众生”、“回归本性”的和谐理念,倡导吃素等具体的行为准则。重要的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被写入,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之一,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可见,在我国倡导和实践健康生活方式有丰富的哲学和理论基础,也有积极的政策支持。

      从营销的角度看,物质需求的满足已不再是难题,相关的营销理论和概念已汗牛充栋,例如,顾客价值、价值链、关系管理、品牌定位、品牌资产等,但如何满足消费者的精神健康需求则不是从传统文化经典文献中摘录几个句子那么简单,它需要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些经典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营销者在创造顾客价值过程中,需要系统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而运用于产品和品牌营销规划。例如,餐饮、服饰、医药保健、文化创意、体育休闲、旅游目的地、地方特色品牌等的营销都可广泛应用这些传统文化价值观。

      根据品牌资产理论,电影植入广告或电视剧植入广告是一种成熟的沟通策略。成功的植入广告策略表明,电影或电视植入广告通过与剧情中融入的生活方式相结合而影响消费者心智,其作用不言而喻,是树立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的重要途径。许多公司还专门为宣传自己的品牌制作了具有生活气息的品牌电影,其中不乏著名导演的作品。在一些外国优秀的影视作品中,许多电影或电视剧都有植入广告,观众却不觉得过分,原因就是它们植入的不是广告,而是一种不同文化下的消费者都认可的健康生活方式。例如,通过影视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教育消费者如何使用自救和逃生工具、如何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如何弘扬本国或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如何分享传统文化美食等。

      韩剧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宣扬韩国消费者健康生活方式的情节,例如,对韩国料理和饮食文化的大力宣传、对韩国传统医药的系统讲解、对韩式婚礼仪式的细致描述、对韩国著名旅游景点的介绍、对韩国传统服饰的全面展示等,但是这些内容并不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只有那些脱离健康生活方式的植入广告,会让消费者产生“被广告”的印象。生活方式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个性,而影视作品作为理想的载体可以承载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必然会融入与一个民族精神相一致的产品和品牌,这种与健康生活方式相融合的植入广告是追求精神健康的消费者乐于接受的。影视作品的制片人、导演等人物,作为民族文化的“守门员”也应肩负起应有的使命,让本民族的消费者热爱自己的文化;同时,向其他国家的消费者介绍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也是树立国家品牌形象的重要一环。

      [本文受2010年教育部社科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0YJA630186)资助]

      (作者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管理学院)

第5篇:健康的生活方式范文

      关键字:休闲体育;健康生活方式;经济发展

      一、休闲体育的界定

      休闲体育是体育与休闲的联姻, 它使体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是体育以人为本的回归。综述我国对休闲体育的研究, 对其广义的理解是用于娱乐、休闲的各种体育活动。根据其目的和作用, 其内涵应该是: 人们在余暇时间所进行的, 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和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 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体育活动。

      二、休闲体育的特点

      1、 个体选择性。休闲体育在工作、学习之余参加, 不需要有严格的计划或技术动作, 通常也没有规定时间地点和场地, 而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和能力, 选择运动项目和场地的一种体育运动方式。

      2、 娱乐性。休闲体育通过运动体验快乐, 创造精神上的快乐和愉悦。精神之乐, 亦称之为美感, 是一种特殊的、高层次的快乐,追求的是一种无比愉快的精神境界。

      3、 休闲体育的功能

      (1)娱乐与享受。在休闲体育活动中, 人们体力上不受任何约束, 精神上也不负担任何压力, 使其处于一种解放、自由和快乐的情感体验之中。

      (2) 减压与宣泄。当今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焦虑和压力状态之中, 现代“ 文明病”患者增多。闲暇时间的休闲体育活动无疑给紧张的神精和疲劳的肌体提供一副“ 缓解剂”。

      (3) 强身健体。科技进步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亚健康, 我国传统的温和、恬静的生活方式, 又使得人们普遍运动不足、“ 肌肉饥饿”。休闲体育对恢复和提高体力、脑力劳动的耐力, 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各种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大有裨益。健康、科学和文明的休闲体育生活方式所追求的是健康、崭新的生活目标, 它可以冲击不良的生活习惯, 导正社会风气, 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对建立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4)促进经济发展。人们休闲的需求, 必然形成巨大的休闲消费群体, 从而创造无限商机。休闲体育的发展, 增长了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的需求。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 已充分展示了休闲体育领域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和潜力。

      三、休闲体育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1、休闲体育促进生理健康

      休闲体育作为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促进人体的生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 休闲体育主要活动方式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 提高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 减少动脉硬化的形成几率。提高各器官的生理机能, 改善体内物质代谢过程, 促进骨质钙化, 增强肌肉组织的力量和弹性, 加强关节。第二, 休闲体育活动可以提高集体免疫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长期适宜的休闲体育活动, 不但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有效减少现代“文明病”的发病几率, 还可以使人们在休闲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心情。

      2、休闲体育促进心理健康

      首先, 休闲体育活动能够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和情绪的掌控能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认知活动主要是由大脑高级神经中枢进行, 通过参加休闲体育活动, 不但可以缓解神经系统的疲劳, 还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新陈代谢,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提高对情绪、情感的认识和掌控的能力, 有助于个体积极良好社会态度的形成。第二, 休闲体育活动能够克服个体心理障碍, 有效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在休闲体育活动中, 通过个体运动技能的展示, 或者是团队之间的相互配合, 可以有效的克服个体自闭、自卑、孤僻等心理障碍个体通过一项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 建立信心, 克服心理障碍, 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此外, 休闲体育活动还可以增强团队意识, 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营造。

      3、休闲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包括人的各个方面、各种能力的发展, 而身体的发展则是一切发展的根本, 休闲体育以体育活动为主要手段的特点, 在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上的功能是不言而喻的。此外, 休闲体育所包括的种类繁多的项目, 能够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和能力发展的需要, 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补充的同时, 提高人们各个方面的能力。最重要的是, 休闲体育已经发展成为人们的一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或者说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里, 休闲体育已经上升为一种人类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和寄托, 通过对大自然和人类自身极限的挑战的过程中, 磨练出勇敢、坚韧的优秀品质和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这种优秀品质和精神同样会对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结: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竞争激烈,使得人们生活在紧张、空虚和缺乏安全感之中,宁静、舒适、休闲、安康和松弛的生活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现代人喜欢休闲体育运动,是因为休闲体育的作用能够满足现代生活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区美珍,黄文卉.休闲体育消费及其市场开发[J]. 体育函授通讯. 1997(04)

      [2] 张永科,王宁,杨兰生. 现阶段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04)

      [3] 武凤英.休闲与休闲体育[J]. 体育科技. 2004(03)

      [4] 石立江.休闲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J]. 湖北体育科技. 2007(03)

第6篇:健康的生活方式范文

      中国老年保健研究机构对江苏如皋百岁健康老人的性格特征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况、性格特征对健康有重大影响。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膳食,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该地区的长寿老人长期食用低热量、低脂肪食物,这种饮食使他们少患动脉粥样硬化,无过多的热量贮存,大大降低了肥胖症、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当地长寿者多数都习惯吃“小豆腐”,其主要成分是青菜和碾碎的黄豆搅和在一起做的食物,此种食物富含维生素、植物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起到了较好的防病作用。

      医学专家认为:科学饮食是预防心脏病的关键。美国加洲大学研究发现:油炸食物含氧化胆固醇,能使血管内脂肪斑块形成,造成动脉硬化、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及心肌梗塞。因此,专家提醒老年人尽量少吃油炸、油煎、烘烤食物,如烤羊肉串、烤鸡等食物;改变不科学的烹调方法,提倡吃豆油、菜油等植物油;肉类加工提倡清炖、清蒸;多吃蔬菜、瓜果和富含纤维素食物,此类食物可阻止或减少肠道对脂肪、胆固醇的吸收。

      国内外专家研究提示:饮食失衡是引发癌症的原因之一。伦敦大学的托尼・麦克迈克尔教授向新闻界宣布:世界癌症基金会发表一个关于饮食与癌关系的报告,认为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饮食失衡是引发癌症的原因之一。改变饮食习惯,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可大大减少患肿瘤的危险。

      我国一些肿瘤医院的专家经研究也认为:食不当,会生病。对于消化道肿瘤,饮食习惯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腌制品含易致癌物的亚硝胺类化合物。高盐量摄入,长期饮食过热、过烫是导致肿瘤发生的原因之一。

第7篇:健康的生活方式范文

      【关键词】 健康促进;护生;生活方式;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临床实习;横断面描述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3-0210-04

      Healthpromoting Life Style and Perceived Health Selfefficacy among Nursing

      Students during Clinical Practice

      HONG JingFang1, LI Zheng2

      1 An hui Medical College, Nursing Department, Hefei 230061

      2School of Nursing,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100730

      【Abstract】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perceived health selfefficacy among nursing students during their clinical practice period. Methods: The research design was a crosssectional descriptive study. The study population was 424 clinical nursing students who were practicing at the five tertiary affiliated teaching hospitals of medical universities in 2005. The research instruments included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perceived health selfefficacy profile, and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respondents. Result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rsing students had relatively poor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with the mean of total score at 67.4with standard deviation 14.8. The nursing students performed best in the safety of working place, but worst in exercise. The mean score of overall perceived health selfefficacy was 77.3 with the standard deviation 15.5. Among the four subscales, the health responsibility scored highest, followed by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nutrition, the exercise dimension scored lowest.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and perceived health selfefficacy (Pearson correlation was 0.54, P

      【Key words】 health promotion;nursing student;lifestyle;perceived health selfefficacy;clinical practice;crosssectional descriptive study

      健康促进是当前卫生专业人员所共同关注和努力的课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指引领个人、家庭、社区及社会朝向增进安宁、幸福及实现健康潜能的行为,即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健康与安宁幸福的目的所采取的任何活动[1]。护理人员作为卫生专业成员应该高度关注她们自身的健康,才能成为社会群体实际的角色典范 [2]。

      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身执行健康行为能力的一种判断。Pender在健康促进模式中提出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作为一种认知知觉因素而影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其他有关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研究如Stuifbergen等研究残疾人群[3]、Kwong 等研究社区老年人[4],Gillis研究青少年均得出了类似的结论[5]。

      然而,目前中国内地针对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研究仍明显缺乏。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我国临床实习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自觉执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将来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在上海、福州、合肥、内蒙古及湖南5个城市5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550名实习护生。抽样方法为便利抽样,在教学医院给临床实习护生集中讲课时,研究者说明研究目的及填写问卷方法,在自愿参加的基础上抽取样本。实际回收问卷468份,问卷回收率为85.1%。其中资料填写不完整有44份,故本研究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24份。

      1.2方法

      1.2.1 工具

      1.2.1.1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量表 为台湾荣总医院宋素真主任授权使用的其在原Pender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基础上修改的中文量表[6]。总量表共保留36个条目,其中包含5个分量表。问卷采用正面描述,计分方式由“从来没有”至“都是如此”分别给予0至3分,总分为0分至108分,得分愈高代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愈好。

      1.2.1.2 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 源于Becker等人发展之自评健康行为能力量表 [7]。1997年台湾中山大学黄毓华等将其译成中文,并进行了信度、效度检测[8]。本研究在得到原作者和黄毓华教授授权后,使用该量表作为测量护生执行健康行为之自我效能的测量工具。本量表共有28个条目,其中包含4个分量表。问卷采用正面描述,计分方式由“完全没有能力做到”到“完全有能力做到”5个选项分别给予0至4分,总分为0分至112分。得分愈高代表自觉执行健康行为的自我效能越高。

      1.2.1.3 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等。

      1.2.2资料收集方法

      首先与各选定医院护理部或教学管理科取得联系,说明本次研究目的与意义,取得对方配合。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由医院分管教学老师协助现场发放量表并当场收回,以保证问卷回收率。没有填写结束的同学可以在2周内投放指定的地方。

      1.2.3统计方法 进行描述性分析、Pearson 相关系数、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结果

      2.1研究工具的信度、效度检验结果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量表总量表Cronbach α值为0.91。5个分量表Cronbach α值分别为:自我实现为0.85,运动保健0.90,均衡饮食0.81,职业安全0.91,人际支持发展0.79。自觉执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总量表Cronbach α值为0.92。4个分量表Cronbach α值分别为:健康责任为0.85,心理安适为0.87,运动为0.84,营养为0.85。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量表KMO=0.89,自觉执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KMO=0.92。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有样本的得分进行最大方差正交转轴,以特征值大于1.00且因素负荷量大于0.4为条目选取条件。结果发现所有条目均符合入选条件且各因素内涵与原量表相同。因此,仍使用原量表的因素名称。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量表中五个因素累积贡献率为54.1%。自觉执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中四个因素累积贡献率为58.7%。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量表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

      2.2实习护生人口学资料

      所有实习护生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7岁,最大24岁,平均年龄为21±1。受教育程度:大专护生占51.4%,中专护生占25.5%,本科护生占23.1%。

      2.3实习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得分情况

      实习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量表平均得分为67.4±14.8。36项条目平均得分为1.9±0.4。以每个分量表的平均总分除以该分量表的条目数后得出各个分量表的平均得分,结果以职业安全最高,其次为人际支持发展、自我实现、均衡饮食,运动保健方面得分最低。自觉执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的平均得分为77.3±15.5。以每个分量表的平均总分除以该分量表的条目数后得出各个分量表的平均得分,结果以健康责任自觉效能分量表得分最高,其次是心理安适和营养,运动效能分量表得分最低(见表1)。

      2.3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相关性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量表及分量表与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总量表及分量表之间呈显著相关性(r=0.16-0.81)(见表2)。

      2.4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线性关系

      以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为因变量,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为自变量,可得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平均得分=0.75 + 0.41 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平均得分。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可以解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29.3%的变异量(R-Sq = 29.3%)。

      3讨论

      3.1临床实习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

      本研究临床实习护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量表各条目平均得分为1.87,明显低于WaiHing研究中香港地区护生得分(2.24)[9]、Sung研究湾地区护生得分(2.06)[6]、黄毓华研究湾地区大学生得分(2.56)[8]。其可能的原因是与其他发达国家或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相比,我国内地目前尚缺乏对健康促进领域足够的重视。目前实习护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与大众所期望的角色模范之间的差距值得关注。

      3.2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自觉执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之间的相关性

      本研究发现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个体的执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两量表总得分Pearson相关系数为 0.54, P

      本研究结果与Stuifbergen等研究117名残疾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结论一致[3]。Gillis回顾了23篇有关文献后报告了同样的发现[10]。Pender[11]等调查589名工人后也指出了自我效能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重要性。Nosek MA等调查386名社区残疾女性体育锻炼和饮食行为后发现:在所有心理、社会及环境的影响因素中,自我效能是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12]。另外Kwong 等针对中国香港地区896名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研究也发现:自我效能、自觉采取健康行为的益处及女性共可以解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变异量的38.4%。研究者建议将来针对健康促进行为的护理干预应该增加个体的自我效能及自觉采取健康行为的益处[4]。

      此外,一些证据也从相反的方面证实了同样的结果。Skutle调查203名嗜酒的中青年人发现自我效能得分均相对较低[13]。Cusatis等调查影响青少年饮食习惯的因素也发现:一些学生不能采取健康饮食是因为他们感觉可以选择健康食物的自我效能低下[14]。

      自觉自我效能是个体感觉他们能实现一个特定目标的能力。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身执行健康行为能力的一种判断。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指出:个体是否会采取某种行为取决于他们是否感觉自身有能力去做而不是取决于行为的重要性[15]。自我效能主要来源于:个体看到自己能够成功地执行某种行为;发现他人可持续性地成功地执行某种行为;他人劝说自己有能力参加某种活动;参加某种活动时获得的正向体验[16]。因此,将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如何从这些方面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而促使她们采取积极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Pender NJ, Murdaugh CL, Parsons MA.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 5th ed.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6. 37.

      2 Mary AS, Juanita MW, Sally V. Caring for self while learning to care for others: A challenge for nursing student. J Nurs Educ, 2005, 44(6): 266-270.

      3 Stuifbergen AK, Becker HA. Pridictors of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in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Res Nurs Health, 1994, 17(1): 3-13.

      4 Kwong EW, Kwan AY. Participation in healthpromoting behaviour: influences o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Chinese people. J Adv Nurs, 2007, 57(5): 522-534.

      5 Gillis AJ. Determinants of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in adolescent females. Can J Nurs Res, 1994, 26(2): 13-28.

      6 Sung SJ, Huang JM, Lin LY.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among clinical nurses and students nurses. Rong Zong Nurs, 2001, 18(2): 147-158.

      7 Becker HA, Stuifbergen A, Oh HS, et al. The selfrated abilities for health practice scale: a health selfefficacy measure. Health Value, 1993, 17(5): 42-50.

      8 黄毓华,邱启润. 高雄地区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之预测因素. 中华公共卫生杂志, 1997, 16(1): 25-35.

      9 WaiHing CH.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of undergraduate nurses in Hong Kong. J Prof Nurs, 2002, 18(2): 101-111.

      10 Gillis AJ. Determinants of a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An integrative review. J Adv Nurs, 1993, 18(3): 345-353.

      11 Pender NJ, Walker SN, Sechrist KR, et al. Predicting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in the workplace. Nurs Res, 1990, 39(6): 326-332.

      12 Nosek MA, Hughes RB, RobinsonWhelen S,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nutritional behaviors of women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Womens Health Issues. 2006, 16(6): 323-333.

      13 Skutle A.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elfefficacy expectancies, severity of alcohol abuse, and psychological benefits from drinking. Addict Behav, 1999, 24(1): 87-98.

      14 Cusatis DC, Shannon BM. Influences on adolescent eating behavior. J Adolesc health, 1996, 18(1): 27-34.

      15 Mary JS, Patricia RL. Middle range theory for nursing. New York: Springer, 2003: 51.

第8篇:健康的生活方式范文

      关键词:健康;生活方式;优势因子;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11)04-0104-03

      Study on the Dominant Factor of Life Style to Promote Health ofUndergraduates

      QIN Deping

      (Sanming School,Sanming 365000,Fujian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capacity of using six inferior factors to explain totalvariation of health by researched the data from 2300 students.The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explanation ability of vital statistics,drug,tobacco and alcohol a nd sanitation custom are weaker than those of taking exercise,sleep condition, diet condition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y. The latter four factors as the subsys tem of lifestyle are the dominant factor to promote health. The results of domi nant analysis showed that lifestyle of undergraduate has deeply changed,so theway of life style to promote health should be synchronously changed.

      Key words: health; life style; dominant factor; undergraduate

      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许多现代元素不断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学生的生活方 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对个体、群体以及社会的健康起着决定或中 介作用[1-4],因此研究现代生活方式下大学生的健康及其生活方式促进具有重要 意义。

      目前关于大学生健康与生活方式的研究并不多见,在仅有的几项研究中,其研究内容多 集中于对健康水平与生活方式的普遍关系或者对现状的描述上,而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 ,深入探索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内在关系,明确生活方式各要素对健康促进的路径,无疑对大 学生的健康促进更具实际指导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漳州师院、龙岩学院、 三明学院等6所学校,然后再根据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6所高校的共计 2 300名学生,考虑到生活方式对性别、年级以及学科类别可能存在依赖性,在抽样时对样 本进行了平衡,在抽取的总体样本中,含文史类1 100名,理工科1 200名;低年级(一、二 年级)1 250名,高年级(三、四年级)1 150名;男生1 180名,女生1 120名。从抽样样本 的类 型看,样本基本能够反映大学生总体的基本状况。问卷共发放2 300份,回收2 260份,剔除 无效问卷130份,获得有效问卷2 130份,有效问卷率为92.61%。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问卷(问卷一)是基于Walker的《生活方式量表》、Prentice的《 生活方式自评量表》、付明秋的《生活方式量表》以及李世明的《健康生活方式评价体系》 的基础上[1,5-7],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生活特征编制而成的,问卷包含饮食状况、 运动锻炼、药物及烟酒、睡眠状况、卫生习惯以及休闲活动6个维度,共计31个题目。大学 生健康自评量表(问卷二)是基于世卫组织于2000年提出的人的健康标准以及朱健民修订的 《大学生健康完好自评量表》基础上编制而成的。问卷题目涵盖了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 三个方面,共计20个题目。上述两个量表均为5级里克特量表,选项从1=完全不是,依次过 渡到5=完全是。分数越高,健康程度越高,生活方式越好。

      两份问卷在编制过程中均经过了多轮修订,分别进行了区分效度、关联效度、内部一致 性信度以及重测信度的检验。问卷一的值分别为D=0.41、R1=0.86(与Prentice的 《生活方式自评量表》相关)、=0.78、R2=0.80;问卷二的值分别为D=0.43、R 1=0.88(与朱建民修订的《大学生健康完好自评量表》相关)、=0.87、R2=0.89 。检验结果表明,两 份问卷的信、效度均能达到研究的需求。

      1.2.2 数理统计法 变量数据均由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完成 。

      2 结果与分析

      2.1 健康自评与生活方式自评结果的概况

      表1为大学生健康自评、生活方式自评及反映二者关系的主要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 零阶相关系数一览表。由表1可见,健康自评的平均分为5级里克特量表中的3.59,变异系 数 为14.48%,说明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且离散程度较小。生活方式的均分为满 分 30中的21.32,变异系数为12.05%,说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健康程度也处于中等水平,且 也 表现出离散程度小的特征。生活方式的6个下位因子中,药物及烟酒、卫生习惯得分分别达 到4.35、4.06,且离散较小,说明大学生在生活方式的这两个因子上,其健康程度处于中 等 偏上的水平,且他们之间差距不明显。其余4个下位因子,均处于中等水平或者中等偏下水 平,特别是运动锻炼的得分非常低,其值仅为2.64,甚至其变异系数达到35.98%,说明大 学生在运动锻炼方面表现欠佳,并且大学生之间在该因子上的表现差距很大。

      从几个主要变量间关系看,身体健康与生活方式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r=0.65, p

      2.2 生活方式促进优势因子的筛选本研究采用分层多元回归的方法对生活方式中影响健康的优势因子进行筛选。在分层多 元回归中,由研究者制定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的顺序,统计程序评估的是每个自变量在进入 回归方程的那一个点上对预测因变量做出的贡献[8]。为此,本研究在分层回归过 程中,对 各类变量分层输入回归方程,计算两层之间R2产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F检验值,考察输 入新的一类预测指标到回归方程后,R2是否有可靠的提高[9]。具体程序为,首先 输入人口 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学科性质、年级、身高、体重、BMI指数;然后再依次输入饮食状 况、运动锻炼、药物及烟酒、睡眠状况、卫生习惯及休闲活动。

      表2给出了对健康进行预测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1)各类指标的容忍度(Toleranc e)均大于0.1,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5,表明各指标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2)人 口统计学变量仅仅解释了健康总方差的3.7%,说明性别、身高、体重、BMI指数等指标解释 健康总方差的能力较弱;3)饮食状况可靠的解释了健康总方差的15%;4)运动锻炼可 靠的解释了健康总方差的11.1%;5)药物及烟酒仅仅解释了健康总方差的3.9%;6)睡 眠状况可靠的解释了健康总方差的13.2%;7)卫生习惯仅仅解释了健康总方差的6%;8)休闲活动可靠的解释了健康总方差的11.5%。从上述结果可知,人口统计学变量、药物及 烟酒、卫生习惯三类变量解释健康总方差的能力较弱,三者之和仅为13.6,而其余4类变量 能够解释健康总方差的50.8%,仅饮食状况一项就超过了它们的和。基于此分析认为,在影 响健康的生活方式6个下位因子中,饮食状况、运动锻炼、睡眠状况以及休闲活动是大学生 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中的优势因子。

      2.3 生活方式促进优势因子的权重在多元回归模型中,如果预测变量之间相关,要确定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比较复杂[ 8]。 传统的4种评价回归方程中各预测指标相对重要性的方法均具有模型依赖性,无法在预测模 型衍生出的不同子模型中保持恒定不变[10]。为了解决这一模型依赖性问题,Bude scu发展 了一种优势分析方法(dominance analysis),该方法不仅具有模型独立性,而且它可根据 预测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对回归模型总预测方差进行分解,并用百分比表示出来[8,10,1 1]。

      为了分析不同预测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用生活方式促进中的4个优势因子对健康做回归 ,这些指标包括饮食状况(X1)、运动锻炼(X2)、睡眠状况(X3)、休闲活动( X4)以及4个指标的不同组合。在有4个预测指标时,总共有15个不同的回归方程,即4个 含有一个预测指标的回归方程(X1、X2、X3、X4);6个含有两个预测指标的回归 方程(X1 X2、X1 X3、X1 X4、X2 X3、X2 X4、X3 X4);4个含 有三个预测指标的回归方程(X1 X2 X3、X1 X2 X4、X2 X3 X4、X3 X 4 X1)以及一个包含所有预测指标的回归方程(X1 X2 X3 X4),具体如表3 所示。 表3为生活方式优势因子对健康进行预测的回归方程进行优势分析的结果。表3中第一列 (最左侧)代表15个回归方程中的变量;第二列代表回归方程的R2;第三、四、五、 六列代 表加入该指标后R2的提高值。如表3中第三行第二列显示,如果用饮食状况预测健康状况, 则能解释健康总方差的18.8%,第三行第四列显示,如果将运动锻炼加入到只有饮食状况一 个预测指标的回归方程中,R2则会增加0.07,即在饮食状况能够解释健康总方差18 .8%的基 础上再增加7%;第三行第五列显示,如果将睡眠状况加入到只有饮食状况一个预测指标的回 归方程中,R2则会增加0.118,即在饮食状况解释健康总方差的基础上再增加11.8% ;符号― 代表第一个或第一组进入回归方程的指标。这样就可以观察到加入另外一个指标时R2的变化 情况,即可以判断该指标对解释健康总方差的贡献。

      在表3中,优势分析对4个指标的相对贡献程度进行了重新标定,饮食状况、运动锻炼、睡眠 以及休闲活动的值分别为0.080、0.056、0.097、0.188。对于用生活方式预测健康的回 归方程来说,在已经预测的那部分方差中,休闲生活贡献了44.7%,睡眠贡献了23.0%,饮 食状况贡献了19.0%,运动锻炼贡献了13.3%。

      最后的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因子中,药物与烟酒、卫生习惯对健康的贡 献程度不明显,但是它们的得分较其它4类较高,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差 距较小,对药物的使用以及烟酒危害认识较为清楚。在优势因子中,从对健康的贡献程度来 看,休闲活动占据首位,睡眠状况排在第二,饮食状况与运动锻炼分列第三、四位,研究结 果与传统认识不尽一致,特别是运动锻炼对健康的贡献程度排在了最后。为了探究其中的原 因,在进行分层回归时,在引入层内变量时使用了逐步回归的方法,最后的结果为,饮食状 况保留了“饮食种类与搭配”、“饮食规律性”两个题目;运动锻炼仅保留了“运动强度” 一个题目;睡眠保持了“睡眠后精神”与“睡眠习惯”两个题目;休闲活动保持了“学习与 休闲的合理安排”、“假期的休息情况”以及“集体与社会活动的参与”三个题目。从分层 与逐步回归后保留的题项来看,休闲活动与睡眠状况的题目多与人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有关, 而饮食状况与运动锻炼多与身体外在健康有关。基于此可推测为排在前两位的两个因子对人 的内在健康影响大,而排在后两位的对人的外在健康影响大,排在前两位的休闲活动与睡眠 状况较排在后两位的饮食状况与运动锻炼对健康的重要程度相对较高说明前两者在对现代大 学生健康的影响更为敏感,同时也表明在社会转型期中,大学生健康的差别可能主要体现在 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上,而外在健康,即躯体健康差异不大。因此,在生活方式促进健康的 路径中,保持心理平衡以及提高对社会的认识与适应能力成为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在确定优势因子排序时并没有根据分层多元回归给出的各因子方差解释 能力进行权重分配,而是通过优势分析的方法重新对它们的权重进行了计算,这在一定程度 上能够解决单个回归方程的模型依赖性问题,与通过单个回归方程得出的各自变量相对重要 程度相比,通过优势分析得出的结果更加客观、可靠。

      对研究的结果也进行了解释说明,这种解释是基于理论推演进行的,至于这种解释 是否合理仍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行实证。如果能够证明现代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差异主要体现 在心理和社会适应上,并同时证明休闲活动与睡眠类中的题项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存在较 高的相关性(在进行实证时可将身体健康及其相关的生活方式指标作为协变量处理),那么 本研究对于四项优势因子权重的判定与本文对结论的解释就是合理的,同时也能证明优势分 析在确定自变量相对重要程度上更加准确、客观。

      3 结 论

      健康与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生活方式作为影响健康的一个自变量对大学生的健 康程度具有良好的解释力。性别、学科性质、年级、身高、体重以及BMI指数人口统计学变 量解释大学生健康的能力非常弱。生活方式的6个下位因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大学生的 健康状况,特别是休闲活动、睡眠状况、饮食状况以及运动锻炼4类优势因子可以解释健康 的50%以上。在社会转型期,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影响现代大学生健 康的生活方式中的休闲活动、睡眠状况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提示现代大学生的健康差异可 能主要表现在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两个方面,这为现代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路径提供 了新的理论依据。后续的研究可以在本文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其它研究设计证明本文对研究 结果解释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符明秋.重庆市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及体质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博 士学位论文,2006,5.

      [2] Erica W, Lorraine L. Metabolic syndrome: Waist not want not[J]. Canadian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2004,170(9):1390-1392.

      [3] Gary S.S, Nancy A.H, Dori S.H, Eliza M. et al. The role of a fitnessinterve ntion on people with serious psychiatric disabilities[J]. Psychiatric Rehabi litation Journal,2005,29(2):122-126.

      [4] Scott D.M, Timothy R.J, Mary S.D. Comparing Health Status With Healthy Hab its in Elderly Assisted Living Residents[J]. Family and Community Health,2004 ,27(2):158-170.

      [5] 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 孙庆祝.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李世明,部义峰,高金栋,等.健康生活方式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上海 体育学院学报,2010,34(2):28-33.

      [8] 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 Cohen J, Cohen P. Applied multiple regression/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th e behavioral sciences (2nded.)[M]. Hillsdale, NJ: Erlbaum, 1983.

第9篇:健康的生活方式范文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生;生活方式;身心健康

      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追求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必然选择。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指个人在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上均能保持最佳的状态。而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他们的身心健康应该得到更高的重视。

      一、高年级小学生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1.饮食习惯

      早餐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直接影响着高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吃早餐的小学生除了注意力不集中,解题能力下降,解题错误率高之外,还表现出易怒、烦躁,亲社会行为减少,攻击增多。影响吃早餐的因素很多,比如睡眠时间,由于就寝时间晚起床时间亦晚而没有时间吃早点。睡眠时间短的学生早餐欠食率高;相反,正确的早餐行为、健康的饮食行为和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仅可以增进运动能力,还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休闲生活

      (1)家务劳动。家务劳动对提高身体活动水平上起着积极的作用,家务劳动对增进高年级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的效应与体育锻炼相近,而饮食生活的规律性与参与家务劳动时间长短呈正相关,家务劳动对高年级小学生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活规律具有促进作用。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热爱劳动观念的形成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对社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建议家长们应更广泛地认识家务劳动对孩子的作用。

      (2)看电视。看电视是一种消极休息的亚状态,它远比参加户外活动(指在学校和家里的户外活动,不包括体育课、业余体校或体育训练班时间)所消耗的能量少。儿童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缺少户外活动,能量消耗减少,再加上食品电视广告常常能够促进食欲,儿童在看电视时常常吃很多零食,造成热量过剩,导致肥胖。

      3.体育锻炼

      近年来,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不断减少,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上课外辅导班、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以坐为主的静态活动上,这种不合理的日常活动分配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如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近视率不断上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看电视不仅影响高年级小学生的运动指数,还会影响饮食行为;同时,看电视频率越高、时间越长,看电视时吃零食的行为发生率越高。

      二、高年级小学生生活习惯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目前,小学生生活习惯培养问题,并未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甚至有教育专家仍然存在小学生生活习惯培养有没有必要的争论:有的学者认为很有必要,会使学生收益终生,并撰写文章对小学生生活习惯培养发表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小学生生活习惯不是培养出来的,需以及守则、制度、法规、法律长期约束形成的。一些家庭和学校把学生的分数放在首位,对习惯的培养轻而化之,使部分孩子错过了生活习惯培养的黄金期。

      2.生活习惯培养缺乏渐进性

      生活习惯培养不可能一蹦而就,而是一个渐进化的过程。按照学生年龄层次、接受能力的差别的特点分层次、分阶段进行,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而当前大多数学校的生活习惯培养教育却呈明显的“一刀切”似地齐头并进,总是在同一时间将同一项的内容倾注给所有学生,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理解水平、知识的类别,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地依序开展,导致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与学生需求不一致,致使生活习惯培养效果不明显。

      3.社区教育对生活习惯培养缺失

      小学生在社会中的生活大部分于社区之中,社区应为小学生提供体验、践行生活习惯的环境,适时地践行、巩固良好的生活习惯。但目前的社区教育的开展基本上为零,社区教育的缺失,不能为小学生生活习惯培养提供连贯性和持续性的外在辅助条件,不利于巩固生活习惯培养的效果。重视社区教育通过整合与拓展各种教育资源,为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立体的育人空间,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巩固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高年级小学生生活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注重调查,有针对性培养生活习惯

      为了进一步摸清学生的生活习惯现状,学校可以对某些重点习惯进行有针对性地、更细致地调查研究。以“文明交往”为例,调查中可以发现有的学生到超市买东西插队结账,和人打招呼时不注视对方,不太懂得用礼貌用语等等,这就为学校的具体生活习惯培养提供了方向。

      2.“家校”沟通交往

      学校通过“家长开放口”形式,密切“家校”交往,增进交流沟通。为增进家长对学校、孩子的了解,学期初学校把每周一天的“家长开放口”时间表及邀请函发到家长手中,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携带邀请函在“家长开放口”随学生一起走进校园,走进教室听课,与学生一起听课、就餐,体验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通过此项活动,方便家长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密切“家校”关系。

      3.校内、外生活习惯对接

      首先,学生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实践动手能力;其次,在校教师志愿参与社区“智慧讲堂”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最后,开放舞蹈室、乒乓球室、美术教室等资源,对于校内、外生活习惯对接的方式有很多种,上面三种是其中的一部分,学校可以安排更多的活动去丰富学生的生活。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饮食行为、休闲生活是影响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有紧密的互动联系,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整体的,不能忽视其中的任何一方面。而针对目前高年级小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校方和家长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去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