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易错题搜集

中公网 2023年12月29日 15:37:08

      1.下列做法中,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是( )。

      A.每逢周一至周五,初中生卓某把手机交给李老师代为保管

      B.小学生牛某与马某课间操时吵架,赵老师让两人加跑十圈

      C.初中生华某没做作业,马老师让他完成作业后再进班听课

      D.小学生张某上课时偷看课外读物,邹老师没收后不予返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权利。《教育部办公厅加强小学生手机管理》明文规定:手机有限带入校园。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题干中,“每逢周一至周五,初中生卓某把手机交给李老师代为保管”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故A项说法正确。

      选项B,人格尊严权是指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牛某与马某吵架,老师让两位同学加跑十圈属于侵犯学生得人格尊严权。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C,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简称“参加教育教学权”。这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华某没做作业,马老师让他完成作业后再进班听课属于侵犯学生受教育权中的参与教育教学权。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D,财产权是指具有物质财富内容,直接和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张某上课时偷看课外读物,邹老师没收后不予返还属于侵犯张某的财产权。与题干不符,排除。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A选项。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929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撰写了《新教育大纲》

      B.已掌握了“水果”概念对于学习新概念“枇杷”的影响属于重组性迁移

      C.学习知识时,开始和结尾的内容学习快,记得牢一些,而中间的内容总是学得慢、记得差一些,这主要是受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干扰的结果

      D.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手势或表情使学生受到极大地鼓舞、增添无穷的勇气,取得显著的进步,这属于罗森塔尔效应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迁移的种类。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题干中,已掌握了“水果”概念对于学习新概念“枇杷”的影响属于垂直迁移,即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故B选项说法错误。

      选项A,中国的杨贤江(化名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纲》(1929)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C,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题干中,文章的开头由于只受到倒摄抑制,结尾只受到前摄抑制,故记忆效果较好。文章中间部分既受到前摄抑制,也受到倒摄抑制,故记忆效果较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D,教师期望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题干中,学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鼓舞,学习取得显著进步,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属于罗森塔尔效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B选项。

      3.某班主任制定了处罚条例:学生如果犯错,根据错误的严重程度交10~100元不等的罚款充当班费,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

      A.不合法,班主任没有罚款的权力

      B.不合法,罚款应向学校上交,不应留作班费

      C.不合理,罚款金额过高,10元以下比较合适

      D.不合理,应由家长到校交罚款以达到教育目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权利。罚款属于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罚。因此班主任不具对学生罚款的权利,对学生罚款则是违法行为,属于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故A项说法正确。

      选项B,班主任不具对学生罚款的权利,无论是作为班费还是向学校上交,均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C,班主任不具对学生罚款的权利,与金额多少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D,班主任不具对学生罚款的权利,与上交罚款的主体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都采用了罚款这一处罚行为,故B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择A选项。

      4.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其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动的存在形态,构成教育活动的共性。关于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教育者主要指教师,是社会人和教育者的统一

      B.受教育者主要指学生,接受教师的教育与教导

      C.教育活动方式指特定的教育手段和模式,承担中介作用

      D.教育内容指在教育活动中学习的前人积累的经验所构成的书本知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基本要素。学校教育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等基本要素。

      选项A,教育者是指参加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行等方面产生影响的人,主要指教师。教育者,尤其是教师,一般富有人生经验,学有专长,养成高尚品德和良好习性。他们在教育活动中处于领导者,设计者,引导者地位。同时教育者是社会的现实的人,他们有自己个人的经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性等,因此教育者是社会人和教育者的统一。故A项说法正确。

      选项B,受教育者是指参与教育活动、与教育者在教学与教导上互动,以期自身在语言、知识、智慧、学业、品德、审美和体魄等方面获得发展的人,主要是学生。受教育者,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见识的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以便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一方面,他们参与教育活动、与教育者互动,是在教师的教导下进行的,是教育的对象,有受动的一面;另一方面,他们是有旺盛的生命潜能和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又有能动的一面。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教导,还强调师生互动性。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选项C,教育活动方式是指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教育内容所选用的交互活动方式。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内容是师生传承的精神客体,要使三者形成一个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必须选用并通过一定的中介——教育活动方式才能实现。教育活动方式是动态的,极其灵活多样的,切忌把它简单化为某种固定的教育方式、方法、工具、手段和模式。而应当依据传承的教育内容的性质、特点、难度,依据教师与学生的实质状况、习性、意愿以及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和创造的设计。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选项D,教育内容是指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学习前人积累的经验,他主要是根据教育目的和青少年学生发展特点选编的,一般表现为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但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自身所用拥有的知识、经验、思想品质等,以及师生与生生探讨和交流所涉及的各种经验,见闻与事物也是生动活泼能动的影响受教育者学习的重要内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A选项。

      5.德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关于德育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号召同学们争做文明小使者,见师长主动问好,爱护校园环境卫生,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B.通过组织班会,同学们协商制定了班规,约束和规范大家日常行为,形成了良好的班风班貌,体现了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C.针对班上“小网虫”小明沉溺网络的情况,班主任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他认识到网络利弊,并让其担任计算机兴趣小组组长,体现了疏导原则

      D.内向的小美和活泼好动的小皮近期均出现成绩下滑,不爱完成课堂作业的问题,班主任采取不同的方法了解详情,帮助他们解开心结,体现了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原则。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摆事实,讲道理,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题干中,教师对学生讲明道理进行循循善诱,并借由学生自身优势因势利导,符合疏导原则。故C选项说法正确。

      选项A,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题干中强调对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和文明行为,将思想和行为践行结合起来。因此,未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题干中,班级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以纪律约束自身行为,体现正面教育与纪律项约束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D,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题干中,教师针对小美和小皮进行针对性教育,体现的就是因材施教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C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