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惊艳世界

全保定网 2024年05月11日 08:46

      ▢周惠斌

      每年的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国宝级文物东汉青铜器铜奔马昂首云天、踏燕而飞、风驰电掣的天马形象昔日是大汉军力强盛的象征,如今成为中国旅游的标志图形,以非凡的艺术魅力享誉世界。

      1969年9月,甘肃省原武威县新鲜公社新鲜大队第13小队村民在雷台(南北长106米、东西宽60米、高8.5米的长方形夯筑土台)东南角下挖掘战备地道时发现了一座古墓,墓内有一尊铜奔马格外引人注目。它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公斤,胸满臀圆,躯体壮硕,体态矫健,三足腾空,强健的右前腿大步跨越,右后蹄轻盈地踏在一只飞鸟身上,昂首嘶鸣,长尾飞扬,给人以腾空飞驰、一跃千里的真切感受。

      1971年,铜奔马被增补到当时正在故宫举办的“全国出土文物展”中,立即震惊了史学界和考古界,专家学者纷纷发表文章,称誉它为“无价之宝”。1973年至1974年,铜奔马随“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先后赴英国、法国、日本、罗马尼亚、奥地利、南斯拉夫、瑞典、墨西哥、加拿大、荷兰、美国、比利时、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香港展出,惊艳世界。

      铜奔马出土后,考古工作者对它的制作年代、主人和名称等展开考释,基本判定雷台下古墓的年代为东汉晚期,大致在东汉灵帝中平三年至献帝期间(186—219年),铜奔马的主人是曾任武威郡太守的东汉人张江。它起初被称为“铜奔马”,但有马无“鸟”,未能尽如人意。后来,专家们根据它由“马”和“鸟”两个部分构成,将它命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称它为“天马逮乌”“马超龙雀”等。由于“马踏飞燕”富于诗意,最为人们所接受,后来铜奔马就被冠以“马踏飞燕”之名而驰名中外。

      “马踏飞燕”构思巧妙,工艺精湛,造型优美,神态生动。设计者将马头和马颈有意往后收缩,让支撑马全部重量的右后腿尽量前伸,并让右后蹄踏在飞燕身上,使整匹马的重心处于一条垂直线上。同时巧妙利用飞燕的躯体作为底座,形成支点,扩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稳定重心,再加上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从而保持了奔马的整体平衡,极其符合现代力学的平衡原理。制作中则采用“分范合铸”工艺,分别铸造马身、马尾、马腿、飞燕等构件,再合铸成整体,并在马腿内夹入铁芯,以增强马腿的支撑力和强度。凡此种种,充分表现且印证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匠心和智慧。

      1973年以来,我国先后发行了数十种以铜奔马为主题或主体图案的邮资票品,包括普通邮票、纪念邮票、小型张、小本票、明信片等邮品类型。1983年,铜奔马被当时的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宝级文物,同年甘肃武威市将铜奔马确定为该市城标。2018年12月,经文化和旅游部同意,原国家旅游局办公大楼上悬挂的三面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徽标和国家旅游局徽标移交给甘肃武威市,其塑像被安置在铜奔马出土地——武威雷台,铜奔马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武威的象征。

      铜奔马艺术地再现了汉代将士英勇威武的豪迈气概、昂扬奋发的精神品质,堪称中国雕塑史上的不朽杰作。“马踏飞燕”雄姿勃发,轻盈奔放,飒沓疾如流星,遨游天地六合,已然成为东、西方文化和旅游交流交往的使者,彰显出它作为华夏瑰宝所蕴含的独特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为世界所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