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黍米

[shǔ mǐ]
一年生草本植物
展开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黍米为黍子去壳后的子粒。黍的子粒为带壳颖果。呈红、黄、白、褐、灰等色,而以白色种子的出米率较高。[7]
黍米性味甘、温,无毒。《名医别录》记载:久食季米使人多湿热,心烦。黍米性微寒,味甘,应放置在低温、干燥、阴凉、通风处储存或干燥的密封罐子、坛子里。[8]
黍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E、锌、铜、锰等营养元素,具有补中益气、滋阴补肾、健脾活血、安神助眠、促进消化、止泻、乌发、滋补强身、促进新陈代谢之功效。黍米比小米稍大,二者虽同出于北方,但在北方人眼里,黍米要比小米珍贵得多。黍米常被北方人拿来当作江米使用,有些地方还拿它做糕待客。[9]
中文名
黍米
别    名
稷米粢米穄米糜子米
外文名
broomcorn millet
科    属
禾本科
药材基源
为禾本植物黍的种子
采收和储藏
秋季采收,碾去壳用。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黍无毛,第一颖长为小穗的1/2~2/3,先端尖或锥尖,具5~7脉,第二颖与小穗等长,大多为11脉;第一外稃形似第二颖;内稃薄膜质,较短小,长1.5~2毫米,先端常微凹。 颖果圆形或椭圆形,平滑而有光泽,长约3毫米,乳白、淡黄或红色。 种子白色、黄色或褐色,性粘或不粘。 一般分两种类型,以秆上有毛,偏穗,种子粘者为黍;秆上无毛,散穗,种子不粘者为稷。[2]
黍米

分布范围

播报
编辑
中国华北、西北多有栽培。[2]

主要价值

播报
编辑

药用

黍米性味甘、温,无毒。《名医别录》记载:久食季米使人多湿热,心烦。黍米性微寒,味甘,应放置在低温、干燥、阴凉、通风处储存或干燥的密封罐子、坛子里。[8]
黍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E、锌、铜、锰等营养元素,具有补中益气、滋阴补肾、健脾活血、安神助眠、促进消化、止泻、乌发、滋补强身、促进新陈代谢之功效。[9]

食用

黍米颗粒大于小米,呈金黄色,粘度很大。据分析:每100克黍米含蛋白质9.6%、脂肪0.9%、糖16.3%、热量1515千焦耳,以及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黍米除食用外还可入药,在中医中药中被列为“补中益气”的具有食疗价值的食品。[3]
黍米比小米稍大,二者虽同出于北方,但在北方人眼里,黍米要比小米珍贵得多。黍米常被北方人拿来当作江米使用,有些地方还拿它做糕待客。[9]
黍米中所含的脂肪主要有棕榈酸、廿四烷酸十七烷酸、油酸、亚油酸、异亚油酸等,均有利于生长发育。黍米中含有的粗纤维、灰分、黍素等有促进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黍米中还含有多种米、麦中所缺乏的氨基酸,对调补机体代谢十分重要。此外,黍米还有治疗小儿鹅口疮及水火烫伤的功效。[4]
黍米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农作物,被列为五谷之一。当地民间百姓黍米制成面粉,再制成油炸糕,无论逢年过节,还是男婚女嫁,都要用“油炸糕”来款待亲友和客人。传统小吃“驴打滚”就是用黍米中的黄米制成的。黍米还是酿造黄酒的最好原材料。黍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量高出粳米1倍,蛋白质中有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等种类。所含淀粉略低于粳米。脂肪含量高于米、麦,近似玉米,主要有棕榈酸、亚油酸、异亚油酸等。黍米中还含有粗纤维、灰分、黍素等。[1]

植物文化

播报
编辑
陶弘景:黍,荆、郢州及江北皆种此。其苗如芦,而异于粟,粒亦大。今人又呼称粟为黍,非也。北人作黍饭,方药酿黍米酒,则皆用秫黍也。丹黍米即赤黍米也,亦出北间,江东时有种而非土所宜。[5]
纲目》: 黍乃稷之粘者,亦有赤。[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