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以人查房”因何引发公众热议

央视网 2013年02月18日 20:32

      相关新闻:
      多地新规严控用姓名查询他人名下房产信息
      新闻专题:“房氏”家谱
      近日,多地加紧出台房屋信息查询规范,对输入姓名查询名下房产的“以人查房”等方式作出约束,在这个“房多多”层出不穷的时候,此举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反感和失望,有网友表示,“信息保护了,贪腐信息又不好查了”,“‘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嫌”。
      应该正视的是,在法律层面,房产价值大小和多寡属于公民的财产信息,公民合法的个人财产无疑是个人隐私范畴,应被保护。打着各种旗号随意曝光他人财产,与法律保护个人隐私的原则相悖。在“房婶”事件中,当事人名下购房资金都来自父辈遗留房产的拆迁补偿款等合法收入,映射了房产信息管理不规范给公众带来的潜在风险。
      房产信息不该被轻易获得和曝光是共识,各国在房屋登记信息公开时,一般都会加以限制,比如一般都限于“以房查人”,“以人查房”受到严格控制。我国房产信息管理上,很多地方允许任何人输入人名就可查询房产,显然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
      然而,公众对目前各地严管房产信息不买账主要在于,“房叔”、“房媳”等事件表明,曝光官员房产是一种特殊却有效的反腐路径。公众期待加紧采取全国房产信息联网等措施,从房产信息入手,打击腐败和非法囤房等行为。现在有些地方单纯地严管房产信息,某种程度上“堵”住了一条可行的反腐渠道。
      在保护个人信息这个问题上,公职人员和普通公众是有所区别的。这涉及到官员该如何定位,官员算不算公众人物的问题。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是要受到一定限制的,虽然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哪些人属公众人物范畴,但官员的财产状况显然涉及公共事务,通过对官员的财产申报和公示达到反腐的目的,必然要牺牲公职人员的部分隐私,把官员作为公众人物看待,日益成为各界的共识。
      即便是“房产反腐”,也应是一个包括保护公民个人隐私在内的正常渠道。并不存在保护大多数人的隐私就会削弱部分贪官房产信息曝光机会的对立关系。管理房产信息本就是一件系统工程,对待房产信息,公民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查询,如何查询,应将官员和普通人区分开来,否则会出现用保护普通人的隐私的名义绑架反腐推进的误解和尴尬。
      实际上,反腐,尤其是最近颇为热络的网络反腐,都反应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民众对于民间反腐渠道拓宽的渴求,以及让民间的监督参与到国家的治理框架之内的期待。“房氏”被连续爆料就是这一诉求的集中反应。换句话说,严管房产信息、严控“以人查房”的政策出台之所以引发民众失望,是因为没有一个有效、可行的民间反腐监督机制进行及时补充。
      在严管房产信息上别错过反腐问题,方能避免公众反感,改革本就是一个凝聚共识和共同付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