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题

中公网 2022年10月13日 17:15:26

      在全国统一的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总共考两门,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这两门笔试结果均需要达到标准才可以取得面试机会。今天我们就小学教资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单选题来练习几道题目吧!

      1.某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 )能力强。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思维类型的理解。

      选项A,再现思维,再现思维是依靠过去的记忆进行的思维,也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故又称重演思维或再生思维。它是在原有的认知框架内,再现目标对象的某个特征、属性,模仿已有的经验和办法,从而解决现实遇到的具体问题。

      选项B,求同思维,聚合思维:也称为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

      选项C,辐合思维,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例如,甲>丙,甲<乙,乙>丙,乙<丁,其结果必然是丙<丁。

      选项D,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题干中,某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体现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好。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2.7~11岁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以及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具有了可逆性”特征的阶段是( )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2.【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选项A,感知运动阶段,在感知运动阶段,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选项B,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守恒”能力或没有形成“守恒”概念,思维缺乏观念的传递性。儿童观察事物时往往只能注意表面的、显著的特征,倾向于注意事物的静止状态。思维活动表现的关系单一,不能进行可逆运算。

      选项C,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出现了显著的认知发展。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他们没有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相联系,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皮亚杰认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应多做技能性的训练。

      选项D,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只能利用具体的事物、物体或过程来进行思维或运算,不能利用语言、文字陈述的事物和过程为基础来运算。而当儿童的智力发展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思维不必从具体事物和过程开始,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这种能力一直持续到成年时期。本阶段中个体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够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题干中,7~11岁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以及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具有了可逆性”特征的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C选项。

      3.有时粉笔与黑板摩擦的吱吱声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这是( )。

      A.联觉 B.感觉后像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的一般规律。

      选项A,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联觉。

      选项B,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之为感觉后效,也叫感觉后像。

      选项C,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选项D,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题干中,有时粉笔与黑板摩擦的吱吱声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声音是听觉刺激,而产生寒冷的感觉是引起了肤觉,所以是联觉。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 )做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格的特征。人格的特征有: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统合性)、功能性、社会性等。

      选项A,稳定性指的是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选项B,独特性指的是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选项C,整合性指的是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有机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当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就会呈现出健康的人格特征,否则,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出现适应困难。

      选项D,功能性指的是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

      题干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强调的是不同的个体有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这期我们就练习到这里,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