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师招聘面试《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中公网 2024年01月19日 08:57:3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镜下的线粒体图片,能够说出线粒体适于有氧呼吸的结构特点。

      2.通过描述有氧呼吸的全过程,阐明其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以及物质、能量的变化。

      【难点】有氧呼吸的过程以及物质、能量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酵母菌呼吸的资料卡片,提问: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什么呢?

      (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呼吸方式是兼性厌氧型。)

      教师讲解: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教师追问:有氧呼吸是如何进行的呢?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有氧呼吸的场所

      教师讲解:有氧呼吸这一过程,必须有氧气的参与。提问:有氧呼吸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哪里?

      (线粒体。)

      教师展示线粒体在电镜下的图片,提问:线粒体结构有什么特点?结合生物膜系统的功能,思考这样的特点有怎样的好处?

      (线粒体具有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这样可以大大增加膜面积,为酶的附着提供了位点。)

      2.有氧呼吸的过程

      教师组织学生回忆,有氧呼吸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哪些?

      (反应物是葡萄糖、水和氧气,在酶的作用下最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过渡: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十分复杂,可以概括的分为三个阶段,那么每一个阶段都发生了怎样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呢?

      教师讲解: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一分子的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变成两分子的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能量和[H]。[H]是简化的书写方式,全称是还原型辅酶I——NADH。所以说葡萄糖是不进入线粒体的。

      过渡:在线粒体中,丙酮酸又发生了怎样的反应呢?

      教师播放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发生反应的第二阶段反应的分子动画,提问:这一阶段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场所在哪里?

      (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和少量能量。)

      教师讲解:这一过程仍然不需要氧气的直接参与。

      过渡:那么氧气究竟参与了哪个阶段的反应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反应式以及总反应式,结合有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提问:第三阶段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第三阶段氧气参与,并生成水。)

      教师讲解: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在线粒体内膜发生反应,生成水和大量能量,这就是第三阶段。

      教师总结:有氧呼吸是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把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合成ATP的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很温和,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三)巩固提升

      教师提问:三个阶段逐步释放能量,这三个阶段释放的能量多少有怎样的关系?

      (第一和第二阶段产生了少量能量,第三阶段产生了大量能量。)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有氧呼吸的过程,物质变化,能量变化以及发生反应的场所。)

      (五)布置作业

      思考:有氧呼吸的过程是吸能反应还是放能反应?尝试与ATP的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建立联系。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