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历年考题

中公网 2023年08月01日 11:34:03

      《德育》属于教育综合知识中的重点考点,以全题型进行备考。下面将江西省最近三年的有关德育的考试试题收集汇总,供大家进行自我测评和练习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党史教育属于新时代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中的( )。

      A.生态文明教育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C.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D.理想信念教育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

      A选项,生态文明教育是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B选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包括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

      C选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D选项,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指导思想方面的教育,如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二是党史、国史方面的教育,如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三是认同方面的教育,如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四是理想教育,如要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综合上述,本题选择D选项。

      2.下列关于德育,表述不正确的观点是( )。

      A.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德育中处于核心地位

      B.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即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C.道德教育实质上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D.社会的时代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针对性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

      A选项,在我国,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永恒话题,是我国学校德育中最重要的内容,处于核心地位。A选项说法正确。

      B选项,德育过程也叫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品德(也叫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的过程,它强调的是教育者如何把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品德的过程。而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个体在品德方面的发展,也就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B选项说法错误。

      C.道德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道德是由善恶评价标准的规范组成的,这种道德品德得到了人类世界的广泛和普遍认可,具有普适性。这种教育实质上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C选项说法正确。

      D选项,通常选择德育内容有三个方面的依据:一是德育目标,它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性质;二是学生的年龄特征,它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当前的时代特征,它决定了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德育内容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因不同国家的社会性质、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而不同。

      故本题选B。

      3.关于德育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严格要求学生的就是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

      B.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是长善救失原则的具体要求

      C.对学生进行正面赏识是疏导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D.给后进生委托任务,实施直接锻炼是贯彻知行统一的要求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德育原则的贯彻要求。

      A选项,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又称作“严慈相济原则”。严格要求是指教师提出稍高于学生原有品德水平的外在道德要求。尊重信任学生是对学生给予真诚的关心和爱护,信任他们的力量和能力,相信经过他们自己的努力能够不断求的道德上的进步。这里的严格要求学生就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要求。所谓合理,是指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应切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处于学生道德“最近发展区”之内。A选项说法正确。

      B选项,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要求包括: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所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要求,而不是长善救失原则的具体要求,B选项说法错误。

      C选项,疏导性原则,也称作“正面教育原则、循循善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善于对学生实施劝导与诱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该原则要求:要对学生晓之以理;要对学生正面赏识;要对学生因势利导。C选项说法正确。

      D选项,知行统一原则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要求有:理论的学习要结合实际来实施,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或锻炼,培养道德行为。D选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4.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剧《觉醒年代》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自我修养法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

      A选项,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选项,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道德学习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选项,情感陶冶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潜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心灵得到净化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自然效果,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题干中,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在观看过程中潜移默化对学生产生影响进行爱国教育,属于情感陶冶法。C项正确。

      D选项,自我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关于德育,下列表述错误的观点是( )。

      A.我国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治和心理品德的教育

      B.《道德与法治》中“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属于家国情怀教育

      C.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会出现暂时倒退的过程

      D.德育目标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是学生思想内部的主要矛盾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概述。

      A选项,我国认同的是广义的德育,认为德育不仅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还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治品质和心理品质。德育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总称。故A选项说法正确。

      B选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就属于家国情怀教育;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分成三个主题,即“美丽文字民族瑰宝”“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这些都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范畴。故B选项说法正确。

      C选项,德育过程是学生思想品德长期和反复提高的过程。所谓反复性,是指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故C选项说法正确。

      D选项,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各种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在这些矛盾中,既有次要矛盾,也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诸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的矛盾等。而主要矛盾则是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也即外在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最基本的矛盾。故D选项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D选项。

      6.关于德育原则,下列表述错误的观点是( )。

      A.对学生正面赏识,是贯彻疏导性原则的要求

      B.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是贯彻长善救失原则的要求

      C.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要求,是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D.把某一位后进生放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中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德育原则的贯彻要求。

      A选项,贯彻疏导性原则要求有:1.要对学生晓之以理;2.要对学生正面赏识;3.要对学生因势利导。故A选项说法正确。

      B选项,贯彻长善救失原则的要求有:1.教师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3.利用后进生的优点克服其道德上的缺点。故B选项说法正确。

      C选项,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1.要尊重和信任学生;2.要严格要求学生。故C选项说法正确。

      D选线,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又称平行教育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这里的个别学生主要是后进生。如把某一位后进生放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中,让班集体的力量来对这一后进生实施教育或者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转变这一后进生。并非因材施教,故D选项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D选项。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德育中的实线锻炼法,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

      A.遵守纪律是一种实践锻炼

      B.学习活动是学生最经常的实践锻炼方式

      C.它是解决道德上知行脱节的最重要方法

      D.学生亲身参与了实践活动就能够产生实际效果

      1.【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实践锻炼法。实践锻炼法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接受锻炼和训练,以形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实践锻炼法的类型有组织活动、执行制度、委托任务。

      A选项,执行制度通过引导学生遵守一定的制度,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和严格要求自己的好习惯,故遵守纪律是一种很重要的实际锻炼。

      B选项,组织活动包括学习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生产劳动等。其中,学习活动是学生最经常的实践锻炼方式。

      C选项,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和基本途径,只有在社会实践和活动中品德才能得到发展和完善。离开了锻炼,则很难培养起学生的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实践锻炼法是解决道德上知行脱节的最重要的方法。

      D选项,运用实践锻炼法的要求包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坚持要个要求,其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实践锻炼法要求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但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产生实际效果。因为有些学生是消极、被动地参与或应付活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激发,这种参与只是身体参与,心理或精神并没有进入实践活动之中。

      综上,本题选择ABC。

      2.关于长善救失德育原则的观念,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善”是指学生的闪光点 B.要求“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C.要求对学生进行正面赏识 D.要求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

      2.【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德育原则的贯彻要求。

      A选项,本题考查长善救失的德育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又称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这里的“善”是指学生的优点、闪光点、积极因素等。长善救失就是利用学生的优点去纠正其身上的缺点与不足。贯彻要求有三点:(1)“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3)利用后进生的优点克服其道德上的缺点。A、B两项正确。

      C、D两项:均属于疏导性原则的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B。

      3.德育四要素规律对于德育实施要求,主要包括( )。

      A.注重全面性 B.注重多端性

      C.注重针对性 D.注重区域性

      3.【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四要素规律对德育实施的要求有三点:(1)要注重全面性。开展德育活动时,要兼顾知、情、意、行各要素,不能厚此薄彼,有所偏废。(2)要注重多端性。强调四要素的整体和谐,不等于说任何一次德育活动或道德教育都必须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机械顺序来进行。(3)要注重针对性。为了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应该要针对知、情、意、行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德育手段与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A、B、C三项正确。

      D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BC。

      4.当前中小学思政课的特点包括( )。

      A.综合性 B.生活性 C.活动性 D.差别性

      4.【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中小学思政课的特点。

      当前中小学思政课的特点有四点:(1)综合性。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课程。它不强调各自学科本身的严密逻辑与自成体系,不过于强调知识统性,而更加重视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服务。(2)生活性。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因此,道德与法治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关注儿童的经验。(3)序列性。中小学思政课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4)活动性。道德与法治课程力图进一步改变以往学科教学偏于知识传递和记诵、应考的积弊,根据学习内容尽可能通过活动式教学来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引领道德与法治学习方式方法的革新。A、B、C三项正确。

      D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BC。

      5.关于新时代思政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高中思想政治课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部分组成

      B.道德与法治注重关注儿童的经验

      C.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思政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D.要将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引入课堂

      5.【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思政课的实施。

      A选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规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部分组成。说法正确。

      B选项,思政课的特点:生活性。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因此,道德与法治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关注儿童的经验。如每一课内容的展开都包含着一条引领生活经验的索:从“运用你的经验”开始,把学生的个体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在具体安排学习内容时,也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如“快乐过新年”安排在寒假前倒数第二课,“欢欢喜喜庆国庆”安排在秋季第三课;涉及自然的主题,采用与教材使用时间一致的季节安排,方便孩子们观察体会。说法正确

      C选项,新时代思政课的实施策略提出:立足核心素养,制定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要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使教学目标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到指引性作用。说法正确

      D选项,新时代思政课的实施策略提出:教学要围绕课程内容体系,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进行讲解。要将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引入课堂,充分体现马克思中国化最新成果。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BCD。

      三、判断辨析题

      1.教师和家长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交往,来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1.【参考答案】

      该说法不正确

      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能动的实现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实现的基础,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要求教师和家长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注重活动与交往形式的多样化,同时为学生提供的活动和交往必须是教育性的,非教育性的活动会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起到阻碍作用。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参加非法活动。

      故,题干说法不正确。

      2.小明同学上课说话被李老师罚到教室后面站了一节课,小明家长因此向校长提出抗议,请对李老师的教育行为做出判断。

      2.【参考答案】

      题干中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

      学生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实施惩戒: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教育、管理的;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吸烟、饮酒,或者言行失范违反学生守则的;实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 康的危险行为的;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等。小明同学属于扰乱课堂秩序,情节轻微,但任仍然符合惩戒的范畴。

      并根据2021年3月,教育部颁布实施的《中小学教育惩规则(试行)》明确指出,依据学生违规违纪情节轻微可以实施的惩戒有:点名批评;责令赔礼道歉、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适当增加额外的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等。

      故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

      3.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就是通过各科学科上课来实施的。

      3.【参考答案】

      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学科的德育渗透中要求的整体渗透原则,是指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要避免一种片面的观点,即只是通过上课来实施渗透。实际上,教学包括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个别辅导、成绩评定等五个环节,缺一不可。通过上课来实施德育渗透是最基本的途径,但是其他四个环节也是实施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只有全面兼顾五个环节的德育渗透,才是整体完整的渗透,才能充分 发挥学科德育的渗透功能。

      故,题干中说法错误。

      四、案例分析题(18分)

      某校教研组举行教研活动,要求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发表看法。王老师谈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惩戒规则时的困惑与委屈。王老师说:“我班上有个叫小明的留守学生,非常调皮捣蛋,经常迟到、早退,偷拿同学铅笔,与男同学打架,欺负女同学,学习成绩很差。多次警告无效后,我对他进行了罚站、罚抄、罚跑、打手心和打脸,甚至在班上公开说他是无可救药。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出力不讨好,小明反而很记恨我,他家长也不理解我。我自己也感到非常委屈”。张老师谈了如何帮助班上的“差生”小华进行转变的一些做法。如,主动与小华交朋友、课后经常谈心、让成绩好的小红与他结对子、帮助他制订学习计划、鼓励他参与热点问题讨论、兑现奖罚诺言等。刘老师就如何关爱学生,谈了自己一些体会和做法:由于自己喜爱教育事业、喜爱学生,所以能够做到关心爱护每位学生、凡事多替学生着想、不轻易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控制自己不良情绪、从不辱骂和讽刺学生。目前,她与班上学生关系非常融洽,学生给她起了一个外号“最美妈妈”。刘老师的发言,赢得大家的热烈掌声。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请运用教育学理论并结合本案例,阐述王老师使用教育惩戒时未能遵循哪些要求?

      【参考答案】

      首先,要明确惩戒的目的是教育转化过失学生。惩戒是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进行制止管束,或者以特定方式予以纠正,使学生引以为戒并认识和改正错误,换言之,就是教育挽救过失学生。不能把惩戒扭曲为杀鸡儆猴或报复学生的工具。案例中教师惩罚学生的行为只有单纯的惩罚,最后小明反而很记恨刘老师,并没有成功转化过失学生。

      其次,要避免不人道的体罚、变相体罚与心罚。以下惩戒要严格禁止: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行为;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强制做不适的动作或者姿势等间接伤害身体、心理的变相体罚行为;辱骂或者以带有歧视、侮辱的言行贬损等侵犯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案例中刘老师罚站、罚抄、罚跑、打手心和打脸属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在班上公开说他是无可救药是心罚。

      再次,要实施公平公正的惩戒。对所有违纪的学生要实施一视同仁的惩戒;不能因个人或少数人规违纪行为而惩罚全体学生;不能因个人情绪或者好恶,恣意实施或者选择性实施惩戒。案例中并无违背。

      最后,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状况灵活机智地实施惩戒。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特的不同,以及家庭状况的不同实施灵活性惩戒。如对于抑郁质学生与多血质学生,在惩罚方式上应有所差异,对于离异家庭或单亲家庭的学生也应该实施灵活性惩戒。案例中小明是留守学生,刘教师惩戒的时候没有考虑他的家庭情况进行灵活性的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