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分析

中公网 2023年02月22日 17:12:39

      嗨,各位同学,我们又见面啦!最近教招考试公告又多了起来,下面将太原各地区最近几年的部分考试试题收集汇总,供大家自我测评和练习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教育本质特征的是( )。

      A.人类和动物界共有现象 B.产生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C.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D.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实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社会性和意识性也是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所以A项说法错误。

      (2)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是新生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所以C项说法正确。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以影响和发展人的身心为直接目标的。教育不仅谋求社会经验的复制和传承,而且谋求社会经验的改造和发展,它的基本目的或直接目标是人的身心的变化和发展。所以D项说法正确。

      B选项,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根据劳动起源说可知,教育起源于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活动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产生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自然也受到人类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B项说法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A。

      【做题技巧】教育本质:有人有目的,正向在社会

      2.老师为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但竞赛过程中老师发现学生中出现恶性竞争,偷工减料的行为,这体现了教育的( )功能。

      A.显性正向 B.隐性正向 C.隐性负向 D.显性负向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功能按教育作用的方向划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并不是预先计划好的教育目的。

      题干中,老师采用竞争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教育结果却是出乎教师意料的,是老师的教育计划之外的,这体现的是教育的隐性功能;其次,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之间恶意竞争、偷工减料,对学生的学习发展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这是一种负向功能。因此,题干中体现的是教育的隐性负向功能,C选项说法正确,本题答案选择C。

      【做题技巧】隐性想不到,显性看计划

      3.标志教育起源问题从神话转向科学解释的是( )的提出。

      A.交往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需要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起源学说。教育的起源学说主要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交往起源说和需要起源说等等。

      A选项,交往起源说是由叶澜等人提出的,这种学说认为教育的形态只能是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B选项,生物起源说是由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提出来的,这种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它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但它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标志着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所以B项符合题意。

      C选项,需要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杨贤江,该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的需要。

      D选项,劳动起源说是由凯洛夫和米丁斯基提出来的,该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活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B。

      【做题技巧】本能生利息,心理仿孟禄,米凯爱劳动,贤江有需要,叶澜爱交往

      4.小学期间,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特点为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感兴趣,在中学阶段,学生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不均衡性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个体身心发展有五大规律;

      A选项,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总体特征和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所以教育者要分阶段教学,注意各阶段的衔接。

      B选项,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这种方向不可逆也不可逾越,因此要循序渐进的教学。

      C选项,互补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机体某方面存在缺陷可以得到其他方面的补偿,另一方面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可以互补。

      D选项,不均衡性又称为不平衡性,有机体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不同方面在不同年龄也存在不同步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要抓关键期。

      题干中说明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的特征不同,因此属于一种阶段性的表现;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

      【做题技巧】阶段性-AB阶段找不同,顺序性-由A到B看动态

      5.下列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是( )。

      A.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B.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C.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等词语

      D.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理解能力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三维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①知识: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②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2)过程与方法:①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开发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②方法: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情感: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②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③价值观: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

      如《奇怪的大石头》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坑、考”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②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学习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有重点地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B。

      好啦,今天的题目和技巧先讲到这里,期待下次再见!